“绿帽子”咋来的,古代是低贱身份标志,后来又和青楼女子有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3 07:45 1

摘要:那会只有低等级的人才能穿绿衣服,跟骂人扯不上边。后来慢慢演变,才成了现在大家都忌讳的说法,这背后的过程,说出来你都得惊讶。

现在一提到“绿帽子”,谁都知道是骂人的话,听着就刺耳。

可你绝对想不到,最早“绿帽子”跟现在的意思半点关系没有,反而只是古代穿衣规矩里的一部分。

那会只有低等级的人才能穿绿衣服,跟骂人扯不上边。后来慢慢演变,才成了现在大家都忌讳的说法,这背后的过程,说出来你都得惊讶。

要搞懂“绿帽子”的由来,得先从古代穿衣的颜色规矩说起。

跟清朝旗人穿衣分等级一样,更早的时候,不管是哪个朝代,衣服颜色都跟身份挂钩,不是想穿啥颜色就穿啥颜色。

而绿色,在所有颜色里地位特别低,只有底层人、身份不高的人才会穿,稍微有点地位的人,都不会碰绿色衣服。

就说春秋战国时期,《礼记》里就有记载,“庶人衣青”,这里的“青”其实就包括绿色。

那时候的老百姓,也就是“庶人”,只能穿青绿色的粗布衣服。而当官的、贵族穿的都是朱红、紫色这些“贵色”。

要是哪个老百姓敢穿红色衣服,那就是僭越,轻了挨罚,重了还得坐牢。所以那时候穿绿衣服,只是说明这人是底层百姓,没别的不好的意思。

到了汉朝,绿色的地位还是没提上来。

那时候的奴婢、差役,大多穿绿色衣服,甚至有的官宦家里的仆人,也得穿绿色的“青衣”,用来跟主人、客人区分开。

比如汉朝有个叫东方朔的,就曾经在文章里说过,看到街上的仆人都穿青衣。

那时候大家看到穿绿衣服的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是底层干活的”,根本不会往别的方面想。

真正让“绿帽子”开始沾点不好意思的,是到了唐朝。

唐朝的时候,衣服颜色的等级更严,绿色还是底层人的专属色,而且这时候多了个新规矩——乐师、倡优这些搞娱乐行业的人,也得穿绿色衣服。

倡优在古代地位特别低,还经常跟“品行不端”挂钩,慢慢的,绿色衣服就开始跟“低贱”“不正经”沾上边,但还没到“绿帽子”现在的意思。

直到元朝,“绿帽子”才第一次跟“妻子出轨”扯上关系。

元朝有个规定,家里要是有青楼女子的,男主人和家里的男人,都得裹青色的头巾。

这里的青色还是跟绿色差不多,从这时候开始,“戴绿头巾”就成了“家里有青楼女子”的标志。

慢慢的,就延伸出“男人被妻子背叛”的意思——因为那时候大家觉得,家里出了青楼女子,男人没本事管,跟妻子出轨让人看不起是一个道理。

到了明朝,这个规矩更严了。明朝规定,青楼女子的丈夫、家里的男人,不光要戴青绿色头巾,还得穿绿色的衣服,腰上系红布带,走路只能走在路边,不能走在路中间。

这一下,穿绿衣服、戴绿头巾就彻底跟“丢人”“没面子”绑在了一起。

老百姓看到戴绿头巾的人,就知道这人家里有那种卑贱之人,或者是自己没本事管住家里人,背后都会指指点点。

后来时间长了,“戴绿头巾”就慢慢变成了“戴绿帽子”——可能是因为“头巾”和“帽子”意思相近,大家说着说着就混了。

而且随着民间故事、戏曲的传播,“绿帽子”的意思越来越固定,成了“男人被妻子出轨”的代名词。

比如明朝后期的小说里,就经常有“戴绿帽子”的说法,用来骂那些管不住妻子、被背叛的男人。

现在再提起“绿帽子”,很少有人知道它最早只是一件衣服颜色的事,不得不说,历史的演变真的太有意思,也太让人意外了。

来源:趣史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