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彼得·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写道:“我们社会的特征是由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大规模生产的工厂技术,以及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大公司来实现社会的信念和希望所决定和塑造的。”
“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今年9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说。
当产量不断增加,公司规模会越来越大。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国有130家公司入选。可以说,中国已经步入了“强大公司的时代”。
当公司越来越强大,社会对于公司的期待也会更多。
彼得·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写道:“我们社会的特征是由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大规模生产的工厂技术,以及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大公司来实现社会的信念和希望所决定和塑造的。”
强大的中国公司无疑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竞争性内卷下的诸多动作变形,也是不少大公司的侧影。它们的力量让人生畏,但并不让人感到可爱。它们在世界品牌榜上的地位也远远不如在规模方面的地位。
所有这些,并不是社会的希望。
强大的中国公司很多,快乐的中国公司很少。这是我多年的感受。我在不少商学院和企业家论坛上都问过这样的问题:谁是中国的快乐公司?
很少有答案,偶尔会听到某个IP公司或游戏公司的名字。
中国能否涌现出一批快乐公司,让强大与快乐可兼容?
从现在起,这个问题会越来越重要。无论大而不强,还是强而不乐,都不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所需要的大公司形象。
快乐公司有三个基本标准
快乐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由内而外的轻松、安定、舒适的状态的体验。
从商业视角看,快乐公司有三个基本标准——
首先,快乐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能给消费者带来快乐健康体验。
其次,快乐公司能为员工创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快乐公司能令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受益、满意,包括股东、合作伙伴,也包括环境与社区。
从业务类型看,无论toB(Business)还是toC(Consumer)业务,都能产生快乐公司。我曾去过一家做全自动包装解决方案的公司,其经营理念是“让顾客的顾客满意”。公司每年都派人去很多国际大都市,到零售店看各种终端产品的包装,并站在“消费者喜欢什么包装”的角度为B端顾客提出建议,顾客经常喜出望外。
由于toC的公司和广大消费者直接接触,一般会被认为更具快乐色彩,如创造精神体验的迪士尼、乐高等等。
最近几十年,消费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智能硬件产品和科技社交产品成为消费者快乐的重要来源。它们在应用体验、设计美学等方面不断创新,不仅极具功能价值,也有越来越多的时尚、艺术气质。
据最新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全网用户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已接近8小时,相当于每天有近1/3时间花在智能手机等产品上。
品牌是消费者感受的总和。当消费者对科技产品的体验是如此刚需和高频,科技公司必然会在品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例如,在2025年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中,苹果和谷歌位居前二。
那些为消费者源源不断提供卓越产品的科技公司,都有一些独特的文化。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曾说,“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
他的接班人库克2017年10月在牛津大学接受采访时说,“乔布斯告诉我,快乐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快乐是每天日常的东西。他教会我‘专注’的重要性”。
把快乐作为公司存在的基石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科技公司,无论是智能硬件,还是互联网服务,为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创造了很多价值,带来了很多快乐。
而如果以快乐公司的标准作为尺度,vivo是中国科技公司中非常独特的一个样本。因为它把快乐作为公司存在的基石。如此重视快乐,极为少见。
以下是vivo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沈炜多年来的一些讲话内容——
“企业存在的价值首先就是要为人们创造快乐。快乐这个词在vivo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关键词,我们希望快乐是持久的,而不是昙花一现。”
“作为CEO,我一直认为我最大的使命,就是让消费者、员工、合作伙伴、股东这四个利益相关方永远快乐,这是我认为我最核心的事情。”
“利润是企业活着的前提,但企业的目的不可能是利润,否则就是唯利是图。如果是以牺牲企业长期发展为代价的钱是不能挣的,健康长久最重要。”
“人的快乐,在于为了目标的过程!vivo的三大梦想是:建立世界一流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为用户创造世界一流的伟大产品和服务,打造世界一流的、令人心动和热爱的伟大品牌。vivo创造快乐的方式是用科技照亮美好未来。”
在这位创始人看来,“快乐并不首先是自己的独乐,在众乐前提下,自己才会拥有可持续、健康的真快乐。我们追求众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想他人所想,胸怀利他之心”。
而要做到众乐,vivo认为,“只有提供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的极致产品与服务,才是唯一一条路”。如果产品不能真正解决消费者的痛点需求,不能带来极致体验,那就只能打价格战,只能使用比较一般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对供应商也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那么谁都不快乐。
vivo做手机最初是从Hi-Fi切入的。因为要装Hi-Fi芯片,每台机的材料成本比别人高几十块钱。但消费者愿意为有差异化的产品体验付出一定溢价。这就构成了一个好的循环——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很快乐;员工、合作伙伴、股东也很开心。
vivo也有过困难。最难是2011年到2012年遭遇转型危机,积压了大量功能机库存,甚至定下了“半年搞不定就关门”的期限。此时vivo公司的底线是,不拖欠员工工资,不让股东亏本,支付原材料采购费用,预留3年的售后储备金,哪怕关门也要让现有用户在三年内售后无忧。
从Hi-Fi切入的例子,预留3年的售后储备金的例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vivo对消费者的在乎。这背后蕴含着vivo对商业逻辑的理解和对消费者的真心。
把快乐落实到方方面面
“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是上世纪90年代步步高央视电视广告的广告语。vivo延续了这种气质。
追求快乐,在vivo不是口号,是点点滴滴的长期坚持。
为了让消费者快乐,2012年vivo的研发和供应链团队曾经10天飞了9个国际航班,在美国、加拿大和一众供应商洽谈,因行程太紧,几个人的箱子都差点丢了;2018年X20屏幕指纹版量产前,团队发现如果把芯片旋转15度,指纹的性能体验还能提升一点,但需要大幅度改结构,既增加成本又延误工期,但大家认为,能给用户带来哪怕1%的指纹解锁体验,就值得,于是推倒重来。
为了让消费者快乐,vivo坚持在设计、影像、系统、性能四条长赛道上投资,厚积薄发。当vivo X Fold3系列与中国科考队员一起破冰南极,当演唱会发烧友们拿着X200 Ultra在现场体验“山顶也是VIP”的感觉,当轻量化设计、本土化适配的vivo Vision头显一鸣惊人,正是对用户的热爱赢得了用户的偏心,也让vivo无惧挑战,始终乐在其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好一点变成好很多”。
|图源 新华社
让消费者快乐,归根结底靠产品,产品背后则是人。日本松下的理念是“造物之先必先造人”,vivo的说法则是“快乐是人的终极追求,为员工营造快乐进取的氛围是我们企业的使命”。
vivo尊重员工,关怀员工,激励员工,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薪酬、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的通道。
作为制造企业,vivo有完备的员工职业健康保障措施——2024年职业危害岗位健康体检覆盖率达100%,职业病事件为0;公司常态化关注员工身心健康,构建全方位沟通机制,让每位员工的诉求都能被充分倾听、高效响应,vivo每两年一次的3S(Say、Stay、Strive)模型敬业度调研及满意度调研覆盖到了每一个员工。
作为技术创新企业,vivo搭建了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从2006年就设立了年度创新贡献奖,围绕产品、技术、方法工具及管理等多维度创新实践进行评审;vivo将专利成果纳入员工绩效评估的关键指标,将专利数量与研发员工的职业晋升挂钩,持续激发员工研发活力。
在这样的环境中,富有理想、追求极致的vivo人,把为用户创造快乐惊喜作为天职。
2020年vivo全新的OriginOS系统推出,为了让行为壁纸的呈现更加完美优雅,设计团队每隔15分钟就拍一次牡丹花,一天拍摄约100次,捕捉了将近3000个生长的细节画面,最终将近千个小时的牡丹花绽放过程,浓缩为短短十几秒。
由于长期关注消费者的场景需求,vivo的产品经理们养成了某种“潜意识”。有一次,一位女性产品经理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听障妈妈在二楼晒衣服,没发现一楼失火。因听不到孩子的哭声,她没能及时做出反应,结果孩子严重烧伤。她感到非常难过,便立项开发了婴儿哭声识别的产品。当识别到孩子哭声时,vivo手机配合手上佩戴的vivo手表,会不断振动,提醒家人孩子哭了。之后,vivo又不断扩宽场景,在婴儿哭声、汽车喇叭声、烟雾报警声识别功能的基础上,新增对孩子呼唤父母声、敲门声、门铃声及火灾警报声的识别能力,为听障用户的日常生活提供安全和便利保障。
vivo高度重视合作伙伴的利益,努力让他们快乐。这也是有文化传承的。上世纪90年代产品热销时,有经销商愿意把钱先放在公司,一个月后来提货。要是一个月后还是没货,这时公司财务会把钱加上一个月的利息全还给他。“不占便宜”,这一原则后来写进了vivo的文化行为守则。
vivo从不拖欠供应商的账款,在业界有口皆碑。我在调研中还得知,vivo给员工发工资,如果发薪日刚好是周六日,一直都只提前,不拖后。在vivo看来,迟发工资就是占员工便宜,占一两天利息的便宜,同时也剥夺了员工本想拿钱去happy的权利。
企业做好了,能力提升了,就会在更大的范围内,为社会做更多的力所能及的事。在可持续发展方面,vivo有四大方向:科技共享、绿色共生、价值共创、社会共益。
例如,2019年起,vivo携手合作伙伴开展生物基材料的研发,聚焦以玉米、甘蔗和蓖麻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聚酰胺(PA)和聚碳酸酯(PC)材料。它们相比传统塑料在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更少。2024年,vivo产品中PA材料的年度使用量达到74.76吨,较2023年提升7.4倍,应用范围从高端系列拓展到更多中端产品系列。
又如,vivo积极推动再生(PCR32)玻璃回收体系建设,2024年再生玻璃已应用于所有款型号的屏幕盖板及玻璃后盖,占玻璃材料总用量的30%,有效减少了高能耗原料(如二氧化硅、碳酸钠)的开采与加工,缓解了玻璃废弃物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对消费者,对员工,对合作伙伴,对社会,vivo的立场和做法是内在一致的,就是真心希望并助力大家都快乐。
为什么是vivo?
在中国科技公司中,为什么vivo能成为一家快乐公司?为什么“追求快乐、追求众乐”是vivo的一种独特气质?
首先,这是“本分”的文化价值观的作用。在vivo,这些观念不是墙上的标语,写给别人看的,而是在血液中流淌,在一切行为中践行。
沈炜说,vivo是一个特别注重“因”和“果”的企业,我们认为“果”是因的必然,只需要埋头种“因”,“果”就会水到渠成。“果”不可求,也无须求,我们只需要明白“因”是什么,然后持续地、努力地去做好“因”。
那么,到底什么是“因”呢?“因”就是做正确的事,并力求把事情做正确。在vivo,极致的用户导向和极致的科技创新是一切结果的“因”,这个“因”通向“让四个利益相关方共同Happy”的“果”。
其次,vivo的快乐之道,有着浓厚的本土文化浸润。
和不少科技公司不同,vivo在工程师文化和冷冰冰的参数之外,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尤其是创始人和核心高管,都很崇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文化,崇尚“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态度,崇尚“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长期主义。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在喧嚣的市场上,vivo也属于“不争”“不言”的一类。2007年,vivo就在“不占人便宜”这条准则下明确,“严禁用不正当的手段攻击竞争对手”。vivo把注意力都用在了“向内求”。
在践行“用户价值最大化”理念方面,vivo有“四问”,即:用户是谁?场景是什么?理性或感性的痛点或需求如何?黄金体验标准是怎样的?追问不断,追求不止,就能给用户带来“不一样、好很多”的超预期体验。
在稳健经营方面,vivo有“三闭环”,即体验闭环、商业闭环、心智闭环。体验闭环,始于用户痛点,终于极致体验;商业闭环,确保创新可持续,将价值转化为健康增长;心智闭环,目的是赢得用户信任与品牌认同,反哺体验与商业。每个闭环的突破都在为下一个阶段积蓄势能,推动螺旋上升,构筑基业长青的正向循环。
所以vivo的“不争”“不言”,道法自然,不是主观妄为,也不是消极无为,还是凡事回到事物本原,遵循自然规律,按照本分和平常心,反求诸己,精进自我。
最后,vivo能一直坚持快乐之道,也是时代的正向激励的产物。
vivo扎根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的珠三角热土,这里的开放、创新、活力的市场化特质,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研究生,点燃奋斗人生,挥洒青春年华。从步步高到vivo,三十年风雨兼程,置身消费电子这一中国具有诸多优势的黄金赛道,时代给了这代人丰厚的馈赠,也让他们真实体验到,热爱用户、坚守本分、坚持创新是有回报的,正道就是大道。
当追求快乐的vivo,一路之上不断为四个利益相关方创造快乐,它就更加相信自己的初心,坚定朝前走。
结语
中国并不缺乏产生快乐公司的土壤。
vivo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本分纯粹,健康快乐。
“真正发自内心的开心,是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认可,这是最大的成就。我们很清楚,要做出世界一流的伟大的产品,需要强有力的创新大团队,需要优秀的、世界一流的合作伙伴。有这样的团队和伙伴,把我们的文化代代相传,我们就能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沈炜说。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从强大公司到快乐公司,从新质生产力到快乐生产力,这是新时代的呼唤,而今迈步从头越。
相信更多的中国公司会走上快乐可爱之路,与广大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共创属于中国的快乐公司。
来源:秦朔朋友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