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照片是在北京八宝山拍的。一边,是吴石将军的墓,前面摆满了鲜花,堆得像小山一样,人来人往,特别热闹。那场面,隔着屏幕都觉得感动。
最近有张照片,看得我心里堵得慌。
照片是在北京八宝山拍的。一边,是吴石将军的墓,前面摆满了鲜花,堆得像小山一样,人来人往,特别热闹。那场面,隔着屏幕都觉得感动。
可镜头一转,就在不远的地方,另一位英雄,陈宝仓将军的墓前,却冷冷清清,只有几束快要枯萎的花。
那种强烈的对比,就像一盆冷水,劈头盖脸浇下来。
心一下就沉了。
同样是英雄,同样是为了信仰在台湾牺牲,为什么身后的待遇,差这么多?
很多人都知道,他们都是最近热播剧《沉默的荣耀》里的人物,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吴石将军的故事,因为这部剧,被千万人传颂,这是天大的好事。
但陈宝仓将军呢?
有人解释说,可能因为他在剧里出场晚,戏份少,大家印象不深。
这个理由,听着好像没毛病。可你细琢磨,不觉得背后发凉吗?啥时候,我们对英雄的敬意,也要看“戏份”多少来分配了?
被“剧本”遗忘的人,到底是谁?
带着这个疑问,我专门去查了陈宝仓将军的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心里的滋味更复杂了。
这根本不是一个“配角”的故事。
陈宝仓,1900年生在北京,保定军校毕业,正经的科班出身。抗日战争时期,他就是个响当当的硬汉。
在战场上,他冲在最前面,右眼被炸瞎,成了“独眼将军”。
你以为他会退到后方?没有。他缠上绷带,又回到了前线。就凭这一点,他就是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那时候,他在国民党里已经是高级将领,前途一片光明。
但他看到了太多腐败和黑暗,接触了我党后,被那种纯粹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打动了。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秘密加入我们。
这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
他做出的选择,你敢信吗?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1949年。
那一年,解放战争大局已定。陈宝仓已经是国民党国防部的中将,他完全可以留在大陆,以他的功劳,后半辈子绝对是安稳光荣的。
但他做了什么选择?
他主动请缨,要去台湾潜伏。
你停下来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他放弃了和家人团聚,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放弃了看得见的光明前途。选择了一条九死一生,几乎看不到希望的路。
一个人,得有多么坚定的信仰,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到了台湾,他利用自己的高官身份,冒着天大的风险,把一份份绝密情报送回大陆。这些情报的价值,根本无法估量。
他本来,是可以跑的
1950年,台湾的地下组织出了叛徒,吴石将军被捕,整个情报网面临毁灭性的打击。
当时,陈宝仓因为是单线联系,并没有立刻暴露。
他是有机会跑的。以他的能力和人脉,想办法逃出台湾,不是不可能。
但他没跑。
他选择了留下,陪着自己的同志,面对最后的风暴。
最终,在搜查吴石将军住处时,敌人发现了一份他亲手写的情报。笔迹,暴露了他的身份。
面对敌人的酷刑,他一个字都没说。最后和吴石、朱枫等战友一起,从容赴死。
牺牲后,连骨灰都是一位敬佩他的女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香港,才辗转交到家人手上。
现在,你还觉得他只是个“戏份少”的配角吗?
他不是没有故事,而是他把所有的“戏份”,都用在了报效国家,践行信仰上。他的人生,比任何剧本都更惊心动魄,更伟大。
这种“遗忘”,不是第一次了
陈宝仓将军的遭遇,让我想起了另一群被“遗忘”的英雄。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第180师。
他们接到了死命令,必须用血肉之躯,掩护整个兵团主力和几千名伤员撤退。
任务完成了,主力得救了。但他们自己,却被敌人死死包围,弹尽粮绝,损失惨重。
他们是为大局牺牲的英雄。
可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180师却背上了“败军”的黑锅。活下来的老兵和他们的家人,受了天大的委屈。
有后人回忆,当年去慰问团领东西,报上“180师家属”,甚至会被警卫粗暴地赶到队伍最后面。
为了洗刷冤屈,那些幸存的老兵们,一把年纪了,自己组织起来,耗费十几年,采访了上百个战友,写书,查资料,只为告诉后人:我们不是孬种,我们完成了任务!
你看,从陈宝仓将军,到180师的将士们。
总有这样一些英雄,他们或者因为任务的隐秘,或者因为历史的误解,没能站在聚光灯下。
他们的功绩,被暂时地掩盖了。
别让我们对英雄的敬意,变成一阵风
现在我们回到最初那个问题。
陈宝仓将军墓前的冷清,真的是因为一部剧的“戏份”吗?
是,但也不全是。
说白了,热播剧就像一阵风,风刮过来,吹起了大家的热情,这是好事。我们因此记住了吴石将军,记住了朱枫烈士。
但风,总会停的。
真正的危险在于,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等风来”。
我们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信息,热搜上推什么,我们就关心什么;电视剧里谁是主角,我们就去纪念谁。
我们渐渐失去了主动去探寻,去挖掘,去记起那些“主角”背后的人的耐心。
这就叫“纪念的懒惰”。
这种懒惰,比暂时的遗忘更可怕。因为它会让我们的敬意,变得廉价而短暂。今天为这个英雄感动流泪,明天可能就因为新的热点,把他忘得一干二净。
真正的纪念,不应该是一场“打卡式”的狂欢。
它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习惯。
是当你知道了吴石,会主动去多问一句:“他身边那些战友呢?他们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是当我们看到一段历史时,愿意多查一下,看看那些被一笔带过的人名背后,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人生。
英雄的伟大,从来不由知名度决定。
我们能为他们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不让任何一份伟大的牺牲,永远沉默下去。
去主动地寻找他们,记住他们,讲述他们。
这,才是对所有英雄,最高级别的敬意。
来源:田边赏菜花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