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万考研创新低!研究生offer率首次输给本科,三类人才适合读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07:06 1

摘要:2015年那会儿,165万人报考研究生,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数字实在够夸张的了。后来谁能想到呢,到了2023年直接飙到474万,翻了快三倍。那阵子你要是说自己不考研,身边人都觉得你疯了——"现在本科生遍地都是,当今社会不读研以后怎么在社会上和生存?"

曾经挤破头的考研,怎么突然没人抢了?

2015年那会儿,165万人报考研究生,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数字实在够夸张的了。后来谁能想到呢,到了2023年直接飙到474万,翻了快三倍。那阵子你要是说自己不考研,身边人都觉得你疯了——"现在本科生遍地都是,当今社会不读研以后怎么在社会上和生存?"

我一朋友当年就是这么被劝的,本来拿了个不错的offer,硬是被家里逼着辞了去考研。

结果就在2024年的时候,画风突变。报名人数掉到438万,少了36万人。当时还有人说这是偶然波动,明年肯定会反弹。结果就是2025年直接砸到388万!又少了50万。两年时间,86万人从考研大军里消失了。

教育部数据

教育部的数据摆在那儿,这是近20年来最大的降幅。

跟几个HR朋友聊天,我才明白过来——不是学历没用了,是市场开始用脚投票了。

你看啊,现在找工作,要么你是清华北大复旦交大这种顶尖名校出来的,企业抢着要,年薪能给到40万起步。要么你就是普通本科生,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企业也愿意培养。最尴尬的是那些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既够不上顶尖人才的标准,又不愿意接受基础岗位的薪水,卡在中间进退两难。

我的一个做互联网招聘的朋友说,他们公司现在招人就两个标准:核心技术岗位必须是985/211的硕士起步,基础执行岗位就招本科生。

2023年研究生的offer获得率还有56%,意思是10个研究生里有5个多能找到工作,听着还凑合吧?2024年直接跌到44%,首次低于本科生。读了三年研究生,找工作的成功率居然比本科生还低。

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更惨,有招聘平台统计过,他们的offer获得率比双非本科生低了整整10%。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市场不傻,企业更不傻。你花三年时间读个双非的研究生,学的课程还是十几年前的老内容,什么传统媒体广告投放、市场调研这些东西,现在哪个公司还玩这个?人家都在做直播带货、私域运营了。毕业之后简历上写的还是"熟练使用Excel、参与过市场调研"!

而人家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三年下来已经积累了实战经验,升职加薪都有可能了,甚至表现不错的混的更高,比如当店长了、销售冠军、运营助理升主管之类的。

我就认识一个211的研究生,去年毕业投了1200多份简历,收到3个面试邀请,最后全黄了。他同专业的本科学弟呢,拿了两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不说,起薪还比他预期的高2000块。这不是个例啊,现在这种情况多了去了。

你说这是为啥?成本账算不过来啊。

学硕的学费还好说,一年8000到12000,普通家庭能承受。但专硕就不一样了,金融、计算机这些热门专业,很多学校一年学费5万8万的,有的顶尖院校MBA三年下来能到30万。这些还不算生活费、资料费和备考的时间成本。

关键是时间成本更要命。现在很多学生为了考研二战、三战,有的甚至备考四五年。等你终于考上了,读完出来都快30了,同龄人早就在公司做到主管了,有存款有人脉。你呢?还得从零开始找工作,还得面对企业对年龄的隐性限制——很多公司招聘时虽然不明说,但确实是要年轻人的更多点。

学历价值开始分化了,这是最核心的变化。以前大家觉得研究生就是研究生,多少都比本科强。现在不行了,市场认的是含金量。

清华北大的计算机硕士,毕业就能拿大厂的SP offer,年薪40万以上很正常。医学硕士想进三甲医院当医生,这是硬性门槛,必须得有。法学硕士考一线城市的法院检察院,研究生学历能筛掉一半以上的竞争对手。这些才是真正值钱的文凭。

双非院校的冷门专业研究生呢?说句不好听的,真就是水文凭。企业HR跟我吐槽过,有些研究生来面试,公司招聘人员问他这三年学了啥、做了啥项目,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倒是架子端得挺高,一听说要从基层做起马上就不乐意了,觉得自己是研究生就该坐办公室里面。

这种人市场不淘汰你淘汰谁?

我觉得吧,现在就三类人适合读研,其他人真不如早点工作。

第一类是职业规划明确需要研究生学历的。比如医生、律师、高校老师,这些职业没有硕士学历根本进不去,那你必须得读。而且最好读名校,双非的话竞争力也不够。

第二类是能考上顶尖名校的。清北复交、浙大中科大这种,读研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不光是文凭值钱,更重要的是平台和资源不一样。导师的项目质量高,同学都是各省学霸,这个人脉圈子以后能用得上。

第三类是有明确科研目标的。你是真心想搞学术、做研究,不是为了逃避就业,那读研当然没问题。但这种人说实话不多,大部分人考研就是跟风,或者不知道干啥先读个研再说。

除了这三类,其他人我真劝你得好好想想自己规划,未来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路!

你本科专业不好,想通过跨考冷门专业混个文凭?没用的,企业看的是你的实际能力,不是那张纸。你觉得多读几年书就能涨工资?前提是你的专业对口、学校有竞争力。你就是想逃避就业、缓冲一下?三年后你会发现自己更焦虑,因为年龄大了、经验没有,还要跟应届本科生竞争。

看看为啥那么多人跑外卖,也是有很多年轻人在做这个工作,有些地区一个月1万多点都有!

现在考研降温其实是好事,说明大家开始理性了。以前那种把研究生学历当成万能钥匙的时代过去了,市场在用真金白银告诉你:能力才是硬通货。

你要真想清楚了自己为啥读研、读什么专业、能不能考上有竞争力的学校,那就去考,这是你的人生规划。但你要是稀里糊涂跟风,觉得大家都考我也考,那劝你趁早死了这条心。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用来积累工作经验、攒人脉资源,可能比拿一张水文凭强多了。

水文凭的时代结束了,这是市场规律,谁也挡不住。顶尖名校的研究生会越来越值钱,普通院校的文凭会越来越不值钱,这就是分化。

与其纠结要不要考研,不如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真本事。毕竟走到哪儿都是看能力的,文凭只是敲门砖,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得看你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

信息来源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