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店用劣质玉米当燃料,不必把市场灵活性与节约粮食对立起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19:34 1

摘要:近日,山东烟台一家烤肉店以玉米为烧烤燃料,被人广泛传播后,在社会上引发观点碰撞。据媒体报道,店家称所用玉米是农户手中品质低劣的滞销玉米,不认为此举构成浪费,这一说法得到了部分专家的认可;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有不少声音认为,这种行为涉嫌浪费粮食。

近日,山东烟台一家烤肉店以玉米为烧烤燃料,被人广泛传播后,在社会上引发观点碰撞。据媒体报道,店家称所用玉米是农户手中品质低劣的滞销玉米,不认为此举构成浪费,这一说法得到了部分专家的认可;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有不少声音认为,这种行为涉嫌浪费粮食。

在大众的传统认知里,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用途围绕“食用”展开。无论是直接烹饪食用,作为食品深加工的原材料,还是转化为动物饲料,“玉米是用来吃的”这一印象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当“玉米被当作燃料”的新闻出现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商家违背了节约粮食的原则。从这一反应中,我们能清晰看到公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识的显著提升,这无疑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不过,要判断烤肉店的做法是否真的构成浪费,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仅凭直觉“定案”。如果用于烧烤燃料的玉米如商家所述,确实是不宜食用的“陈化粮”,在其不再具有食品属性情况下,用于燃料未尝不可。今年,受长时间降雨影响,有农户的玉米出现受潮等情况。10月21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经核查后回应,现场也确实发现了一些品质不那么好的玉米。

事实上,玉米的用途远不止“食用”,其在工业领域的价值早已被广泛开发。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玉米用于饲料和工业的消费量,分别占当年总消费量的60.7%和31.7%。从全球来看,有70%的玉米用于饲料,30%用作食品工业、淀粉工业、乙醇燃料等的加工原料。以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中粮生物科技为例,其生产的产品涵盖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燃料乙醇、食用酒精等多个品类。

换言之,燃料化早已成为玉米的工业加工用途之一,且其市场空间仍在不断上升。虽然有专家指出,用玉米生产乙醇效率更优,不等同于直接将玉米粒作为烧烤燃料,但类似多样化的用途,都让我们有理由重新审视“玉米不吃就是浪费”的固有认知。

其实,这已经不是类似做法首次引发讨论。去年6月,深耕农业报道的《农民日报》在针对有烤肉店将玉米粒作为燃料的新闻展开讨论时,除了重申要警惕粮食浪费倾向,也提出了对燃料玉米不必“一棒子打死”的观点。近日,该报再次发表评论表示,“好粮好用、差粮巧用,才是真正的‘颗粒归仓’。”这些来自专业媒体的辨析,既坚守了节约粮食的底线,又为资源的多元利用留出了空间。

从市场角度来看,商家主动购买滞销玉米用于经营活动,本质上是市场灵活性的体现。据受访的玉米种植户反馈,有人愿意回收多余的陈苞米,不仅解决了滞销难题,还为他们增加了一笔收入。这种基于市场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与节约粮食的目标并不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将玉米用于烧烤燃料并非“低成本操作”。正如烟台涉事商家所述,其专门引进的特殊烤炉,单价远高于普通烤炉;而收购滞销玉米的单价,也并未显著低于市场价格。这种商业模式能否持续,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同度。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已为“避免浪费”加上了一道“安全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传统认知中的“食品”,被赋予了食品属性之外的商业价值。比如,部分商家在温泉中加入牛奶、葡萄酒提升差异化服务,有的将黄瓜、芦荟等蔬果用于美容护肤,还有的用咖啡豆制作手工皂……对于这些新兴商业现象,舆论可以作出评价,社会也应允许不同观点充分表达,消费者则可根据自身意愿自主选择。若是忽略具体情况,一刀切地将所有类似创新视为“浪费食品”“浪费粮食”加以批判,不仅可能忽视资源多元利用的合理性,还可能压制市场的灵活性与创新活力,最终与“反浪费”的初衷背道而驰。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大众的朴素情感,也是反食品浪费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基本行为准则之一。这一理念与原则,要落实到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具体行动中,也要契合社会资源配置的现实进程,让市场选择与节约理念同向而行,从而更多元地创造社会价值。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