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大教授吴飞曾说:“过日子,就是经营家庭,在柴米油盐里安顿自己。”
北大教授吴飞曾说:“过日子,就是经营家庭,在柴米油盐里安顿自己。”
可多少人,一边渴望家的温暖,一边亲手把家推远?
我琢磨多年,发现毁掉一个家,往往从三件事开始——
说话太硬、手脚太懒、欲望太多。
反过来说,守住家,只需三个字:柔、勤、寡。
一、说话别像刀子,要像棉花
你有没有发现——
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把最难听的话甩给对方?
作家梁爽讲过一个真实瞬间:
她和老公看辩论节目,争到面红耳赤时,老公突然比了个“嘘”的手势。
她这才意识到父母睡了,赶紧压低声音。
结果一小声,语气软了,态度缓了,两人竟心平气和看完了节目。
语言是家庭的温度计。
你吼,家就像战场;你柔,家才是港湾。
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里写父母:
“他们无话不谈,却从不疾言厉色。”
一方情绪稳,一方性子柔,意见不同也能轻声商量。
这种氛围下长大的杨绛,婚后从不吼钱钟书,不凶女儿钱瑗。
钱钟书搞砸事,她笑说“没关系”;女儿叛逆,她耐心听想法。
所谓家风,就是好好说话。
抬杠、指责、冷战,只会让裂缝越裂越深。
而一句“我懂你”,胜过千言万语的道理。
二、人懒,家必散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嫁女时,只送了一个空箱子。
箱底写着一个字:“勤”。
女儿女婿悟了——这字,比千金还重。
从此,“勤”成了他们的传家宝。
多少人烧香拜佛求家旺,却忘了——
改命的关键不在天上,而在你早起干活的手上。
热播剧《生万物》里,封四和封二两兄弟是鲜明对比:
封四懒到骨头里,宁可偷邻居柴火也不愿自己砍。
灾年里,妻子饿死,家破人亡。
封二呢?一块地翻三遍,规矩清清楚楚。
哪怕地不好,日子照样红火。
儿子大脚继承了这股勤劲,一家越过越旺。
地不骗人,你流多少汗,它结多少果。
人若负了土地,天灾人祸都是报应。
一个家不怕穷,就怕懒——
懒一天,穷一年;懒一生,毁三代。
三、欲望少一点,家才稳一点
王朔曾在采访中苦笑:
“女儿叫我死在外面,别影响房价。”
为什么父女关系冰冷至此?
九十年代他红极一时,名利场中迷失自我。
抛家弃子,流连酒局,最后妻离女散。
多年后女儿结婚,他没资格出席。
他在《致女儿书》里忏悔:
“没有家里饭可吃的人,太可怜了。”
人总想要更多——更多钱、更多刺激、更多风光。
却忘了,家才是最终的归宿。
其余一切,不过是烟花一瞬。
想象这样一个夜晚:
你趴地上陪孩子搭积木,妻子在厨房炖着汤。
老人一个跳舞,一个下棋。
这种日子平凡吗?平凡。难得吗?太难得了!
所谓幸福,就是怜取眼前人,惜取眼前景。
灯火摇曳的温暖,柴米油盐的充实——
这才是归一个人所有的东西。
钱钟书说得透:“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
我们奔波半生,最终想要的,不过是一个能回得去的家。
少说一句伤人的话,多干一件实在的事,减一分多余的欲望——
家,就会成为你的福地。
来源:战略顾问陈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