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柬日志①|中国医生又到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2 19:26 1

摘要:在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雅安援柬医疗项目是一扇微观而温暖的窗口。雅安已选派4批次共10名中医专家远赴柬埔寨,累计诊疗患者2600余人次,以“一根银针”的故事,绘就了一幅中医药海外传播的生动图景。

中医药的海外足迹,是一部文明互鉴的史诗。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份古老智慧打开新局。

在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雅安援柬医疗项目是一扇微观而温暖的窗口。雅安已选派4批次共10名中医专家远赴柬埔寨,累计诊疗患者2600余人次,以“一根银针”的故事,绘就了一幅中医药海外传播的生动图景。

10月21日,雅安再启新程——三名优秀中医专家,到达柬埔寨暹粒省医院,开启为期15天的医疗援助。雅安国际传播中心记者随团同行,用镜头与笔触记录这段跨越国界的健康守护。

即日起,我们将推出《援柬日志》栏目,通过援外医疗队的第一视角,全景式呈现诊疗室里的温暖瞬间、文化碰撞中的理解共鸣、中医药“走出去”的实践探索,带您感受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时代风采与人文温度。

01

10月21日,柬埔寨暹粒,晴。

当地时间7点30分,在暹粒省立医院内,阳光斜射在一栋栋最高不过五六层的楼房上。一栋挂着“11”号牌的两层小楼,一层有两个开间,一个开间门口右上角墙面,挂着“四川—柬埔寨中医药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基地”的铭牌,门框上部则是蓝底白字用英文(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和高棉语书写的中医科。

进门左边,7张病床靠墙依次排开;右边,是两间医生办公室和一间小诊室,再往里走是观察室、存储间。办公室门口的等候区座椅处,三五位柬埔寨患者轻声交流着。

三名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提着行李箱走了进来。然后,走进第二间办公室,穿上了白大褂——他们,是雅安中医专家援柬医疗团的三位成员。20日21点,他们抵达暹粒;21日一早,他们前往暹粒省医院投入工作。

来自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陈茜是团长,拿着手机,打开翻译软件,开始联系协调院方,接着从行李箱里拿出针灸针、膏药贴等医疗用具;来自雅安中医医院的谌生富,一个一个简单的英语往外蹦,和柬埔寨医生一起问诊;来自雅安市医院的胡皓,和当地医生交流起来,一个用简单的英语,一个不时说出几个中文单词。

对于中国医生,暹粒省医院中医科的医生并不陌生。此前,他们已经接待过四批次10名雅安中医专家团队;中医科的部分医生,也曾前往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过或短或长的进修。

8点,翻译人员来了,中医科的病人也多了起来。

前来就医的,还有一家中国企业的派驻人员李梦。他来自西安,此次因为足跟疼痛难以行走前来中医科就诊,恰逢中国医生的到来。经过治疗,李梦直说“轻松多了,舒服多了。”

中医科慢慢嘈杂起来,7张病床上躺满患者。陈茜、谌生富和中医科医生在诊室来回穿行。言语不通,需要病人坐到诊疗椅上,就用力拍拍坐垫;需要病人抬肩,就拍拍病人肩,再示范一个抬肩动作……

这天上午,援柬医疗团接诊的患者,大多是当地多发的腰腿酸痛等病症。对此,在前几批援柬医疗团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并传授给陈茜等人。

和柬方医生简单英语对话,通过他们和病人进行交流,然后施针、推拿、贴药膏……医疗工作有条不紊。

在小诊室,胡皓在治疗一位患者时,四五位柬方医生围着仔细观摩,一位柬方医生拿着手机拍摄着整个治疗过程。对于患者的诊疗,胡皓通过翻译,不断征求着柬方医生的意见,“这位患者的病症,可以通过小针刀进行治疗,但创口会比普通针灸大,病人能否接受?”随后,胡皓为患者实施了小针刀和局部注射治疗。

挂在中医科的时钟慢慢走向11点半,一上午的诊疗接近尾声。

在暹粒省医院中医科,这个此前四批雅安中医专家打造的“神奇科室”,陈茜等三名中医将接力维系“神奇”之名——当天下午,柬埔寨患者多伊(音)前来就诊,她的右手大拇指不能弯曲。经雅安援柬医疗团诊断,她是由于慢性炎症和劳损导致软组织粘黏,对神经和血管卡压,导致不能弯曲,可施用小针刀技术进行治疗。雅安援柬医疗团决定,由谌生富为多伊进行治疗。

谌生富首先在多伊的虎口处注射微量麻药,然后用小针刀精准刺入病变部位,松解粘黏组织、解除组织的异常牵拉……

“大胆弯曲,别怕痛。”谌生富嘱咐多伊。

多伊开始一点一点弯曲大拇指,刚开始痛得直哼哼,但大拇指慢慢弯曲到了90°。

“一下就能动了,太神奇了。中医非常棒!”多伊说道。

治疗刚结束,柬方医生捧着一本中英文《中国针灸》,翻到手部神经、组织的章节,开始请教相关知识。

得空,雅安中医专家援柬医疗团的红旗帜被挂在了中医科下绿上白的墙面上——中国医生又到了!

来源:四川雅安

来源:一点资讯成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