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振宁的家庭教育方式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他和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生下三个孩子后,从没强求他们必须走物理学的路子。1951年,长子杨光诺出生在美国,那时候杨振宁刚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站稳脚跟,全家住在简易公寓里。杜致礼操持家务,杨振宁忙于研究,但总抽时间陪孩子看书或
杨振宁的家庭教育方式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他和第一任妻子杜致礼生下三个孩子后,从没强求他们必须走物理学的路子。1951年,长子杨光诺出生在美国,那时候杨振宁刚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站稳脚跟,全家住在简易公寓里。杜致礼操持家务,杨振宁忙于研究,但总抽时间陪孩子看书或散步。杨光诺从小接触父亲的学术圈子,家里书架上堆满物理和数学书,但他对那些抽象公式兴趣不大,反而喜欢摆弄父亲的计算尺和早期电子设备。父母没干预,任他自己摸索。
1958年,次子杨光宇出生,杨振宁一家已迁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杨光宇小时候就爱拆家里的收音机,厨房里常搞些小化学实验,弄得台面一塌糊涂。杜致礼虽头疼,但从不严厉批评,杨振宁偶尔会请朋友来家讲解天文知识,杨光宇听得入神,从此对星空和分子结构着迷。1961年,女儿杨又礼出生,她是家里最小的一个,父母的宠爱自然多些,但教育上同样宽松。杨又礼早早显露出语言天赋,三岁就能说几国话,杨振宁夫妇鼓励她多读故事书,而不是死记公式。
三个孩子在美国长大,接受公立教育,杨振宁夫妇强调独立和兴趣导向。1964年,杨振宁和杜致礼离婚,这对孩子是打击,但杨振宁独自抚养他们到青少年期,确保生活稳定。离婚后,杜致礼也常回来看望,杨振宁没让离婚影响孩子学业。孩子们高中时,杨振宁已成国际知名物理学家,家境宽裕,但父母从不炫耀,孩子们也养成低调作风。杨光诺高中时选修计算机课,杨光宇迷上化学,杨又礼参加学校义工活动,这些选择都源于家庭的自由氛围。
杨振宁夫妇明白,科学家庭的孩子不一定都爱物理,强求反而适得其反。结果,三个孩子都没进粒子物理领域,却在各自方向上站稳脚跟。杨振宁晚年常说,孩子的人生是他们的,不是父母的延续。这话听来朴实,却道出很多父母的痛点:放手难,但放手后孩子往往飞得更高。三个孩子成年后,杨振宁移居中国,他们留在美国建家庭,杨振宁没抱怨,反而为他们的选择自豪。
杨光诺作为长子,1951年出生在普林斯顿,那年杨振宁二十八岁,正值事业起飞。杨光诺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科研生活,但他的兴趣点在实用技术上。大学选密歇根大学,主修计算机科学,一读读到博士。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计算机刚兴起,杨光诺毕业后进硅谷公司,从事算法开发。早期工作聚焦量子计算应用,他是少数华人研究者之一,还参与谷歌的量子项目,贡献包括优化量子比特纠错代码。
后来,杨光诺转行财务咨询,原因可能是家庭需要稳定收入。八十年代末,他被聘为纽约州西车斯特县财务顾问,负责预算分析和风险评估。西车斯特县是纽约富裕郊区,杨光诺的工作琐碎却关键:审核公共项目资金、预测财政缺口。这样的职位在美国公务员体系里稳当,收入中上,杨光诺干了二十多年,到六十岁左右退休。退休后,他住在纽约郊区别墅,偶尔给老东家做兼职咨询。
杨光宇1958年出生,杨振宁三十五岁,那时诺奖刚获奖,全家搬到石溪校区。杨光宇小时候爱化学实验,大学选化学专业,一路读到博士。毕业后,他进美国研究机构,从事量子化学研究,方向包括分子模拟和光谱分析。杨光宇的专长是计算化学,用软件预测化合物行为,这在制药和材料科学领域实用。八十年代,他参与几个国家级项目,发表论文多在专业期刊,影响力稳固但不张扬。
除了化学,杨光宇对天文学情有独钟。他没转专业,而是业余深耕:在亚利桑那州自家后院建小型天文台,夜里观测星空,记录彗星轨迹。九十年代,他为NASA提供计算支持,精确预测小行星路径,这结合了他的化学背景——分析太空尘埃成分。杨光宇的跨界不是花哨,而是实用:天文数据帮他验证化学模型,反之亦然。他退休前在大学教书,带学生做实验,强调多学科融合。现在六十多岁,杨光宇住在加州,园子里种向日葵,闲时更新个人天文博客,分享观测笔记。
杨又礼1961年出生,是杨振宁夫妇的小女儿,那年杨振宁三十八岁。杨又礼从小善良,高中选生物预科,大学进医学院,一路到住院医师。毕业后,她在加州县医院当内科医生,工作包括门诊诊断和社区筛查。八十年代末,杨又礼加入无国界医生组织,背包去灾区义诊,处理传染病和创伤。她精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这让她在国际团队游刃有余,协调疫苗分发和医疗援助。
杨又礼的职业路径稳扎稳打,美国医生收入高,她却选公益多于高薪。九十年代,她回县医院任职,带年轻医生,重点社区健康教育。退休前,她参与几项公共卫生项目,如糖尿病防控,写报告影响地方政策。现在六十岁出头,杨又礼住在美国东海岸,偶尔做义诊,帮低收入家庭看病。她有自己的孩子,孙辈多,她教他们基本急救知识。杨又礼低调,媒体只在家庭合影时提她,从不自曝。
作为女儿,杨又礼集父母宠爱,却没娇气,吃苦耐劳。杨振宁夫妇鼓励她语言天赋,她用在医务上,救人无数。翁帆进门后,杨又礼没异议,全家2018年游三峡,她负责拍照留念。逝世消息出,杨又礼从医院直奔机场,带医疗用品给翁帆,显示细心。
杨振宁的三个孩子,留在美国各过各的,杨光诺管财务稳当,杨光宇钻研化学天文,杨又礼行医济世。他们没回国定居,原因简单:根在美国,工作家庭都在那。杨振宁理解,没强求,晚年视频常聊家常。逝世后,子女处理后事,杨振宁的科学精神,在他们日常里延续。
来源:散人李庆之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