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38万亿元,中药材出口迎来历史性机遇。但日本津村收购中国12家GAP基地的行为,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中的被动地位。这场突围战需要从技术、标准、文化三个维度突破。
2025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38万亿元,中药材出口迎来历史性机遇。但日本津村收购中国12家GAP基地的行为,暴露出中国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中的被动地位。这场突围战需要从技术、标准、文化三个维度突破。
中国主导制定的《中药材重金属限量标准》被ISO采纳,三七、人参等品种的国际定价权逐步提升。在提取技术领域,三玺集团双频超声设备实现50℃环境下泽泻醇提取率93%,膜分离纯化技术使丹参提取物纯度达98.5%。这些技术突破为中药材出口提供了质量保障。
以岭药业的连花清瘟在30国完成注册,津药达仁堂安宫牛黄丸通过FDA二期临床,证明“成分清晰、疗效可测”的国际路径可行。而康缘药业建立的虚拟工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参数的毫秒级响应优化,这种智能化生产模式正在成为出口的新竞争力。
日本企业通过技术合作锁定中国优质货源的行为,倒逼中国构建自主标准体系。国家药监局2025年新规要求中药新药必须提供完整的质量研究数据,这一政策推动企业加强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华润三九的温经汤颗粒、康缘药业的济川煎颗粒等324个古代名方完成现代转化,形成年产值超200亿元的新蓝海。
在跨境电商领域,“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正在崛起。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建成跨境海外仓1800个,全货机数量达255架。这种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中药材出口提供了时效保障。安徽亳州通过中欧班列向德国出口黄芪提取物,运输时间较海运缩短一半。
同仁堂在海外建立“中医中心”,通过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吸引当地消费者。这种文化认同的建立,为中药材出口创造了需求基础。而天士力搭建的“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全产业链平台,吸引500家中小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了中国中药材的国际影响力。
在东南亚市场,药食同源产品如江中“熬夜护肝”饮品大受欢迎,Z世代消费占比达35%。这种消费习惯的转变,促使企业开发符合当地口味的中药保健品。云南白药在越南推出的草本牙膏,通过社交媒体营销迅速占领市场,证明文化适配的重要性。
来源:本草情报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