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1日,《四大怀药保护和发展条例》在河南焦作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聚焦单一道地药材品类的地方性法规。这场立法行动折射出中药材产业对核心资源的争夺已进入法治化阶段。
2025年10月1日,《四大怀药保护和发展条例》在河南焦作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聚焦单一道地药材品类的地方性法规。这场立法行动折射出中药材产业对核心资源的争夺已进入法治化阶段。
道地药材认证制度已覆盖全国,重点保护丹参、三七等300余种濒危品种。以恒山黄芪为例,其生长在海拔千米以上的恒山山脉,通过“人种天养、天种人护”的仿野生种植模式,总皂苷含量远超药典标准。但长期无序采挖导致种质资源退化,山西农业大学团队通过建设种质资源圃、开展全基因组测序,成功选育出“恒芪1号”新品种。
这种科技赋能正在全国推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在浑源建立综合试验站,从资源高效利用、道地性评价等多个维度推动恒山黄芪全产业链升级。而云南省通过“稻田套种泽泻”模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药材品质。
2025年GAP基地覆盖率突破60%,智能灌溉、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普及率达85%。在浙江萧山,黄精生态种植项目获得财政资金支持,推动绿色生产技术落地。这种标准化生产不仅解决了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质量痛点,更通过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从种植到消费的全流程可追溯。
企业端也在积极响应。华润三九根据连锁药店需求开发“轻体降脂”代餐粉,实现从原料到终端的全链条定制。这种C2M模式倒逼上游提升标准化水平,广药集团在云南的三七基地通过低温提取技术,使泽泻醇提取率达到93%,较传统工艺提升28个百分点。
道地药材的文化价值正在被重新挖掘。同仁堂通过“古法炮制”直播单场观看量破千万,安宫牛黄丸单日销售额达2.3亿元。这种文化输出不仅提升了品牌溢价能力,更通过场景化营销将“中药+”概念植入年轻群体生活方式。
在新疆,肉苁蓉产业借助防沙补贴政策,将生态保护与药材种植相结合,打造出“沙漠人参”品牌。这种“生态+产业”模式正在全国复制,内蒙古甘草种植基地通过碳汇交易获得额外收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闭环。
来源:本草情报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