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媒体调查发现,有多位消费者反映蟹卡兑换时遇到了“兑换难”“缺斤短两”等情况。而原本靠回收消费者手里的蟹卡赚取差价的“黄牛”,也开始拒收蟹克重偏小或兑换品质不佳的蟹卡,其中有明星代言的“蟹太太”品牌的蟹卡被多位“黄牛”拒之门外。
此次“蟹太太”等品牌被曝光后,代言明星陷入舆论风波,也提醒行业:代言费不是“护身符”,唯有选择合规经营、品质过硬的品牌,才能避免“口碑翻车”。
文 | 阿晖
好不容易送走了江南的暑热天气,秋风一起,本是品蟹的好时节,可一张张印着明星头像的蟹卡,却成了不少消费者的烦心事。
有媒体调查发现,有多位消费者反映蟹卡兑换时遇到了“兑换难”“缺斤短两”等情况。而原本靠回收消费者手里的蟹卡赚取差价的“黄牛”,也开始拒收蟹克重偏小或兑换品质不佳的蟹卡,其中有明星代言的“蟹太太”品牌的蟹卡被多位“黄牛”拒之门外。
从 “兑换难”到 “缺斤短两”,从明星直播间的火爆销量到黄牛拒收的冷清,当蟹卡席卷送礼市场时,蟹卡乱象正一点点消耗着人们对这份秋日美味的期待。
蟹卡兑换成了“烫手山芋”
“秋风起,蟹脚痒”,本该是大闸蟹销售旺季,却有消费者发现手中的蟹卡成了“烫手山芋”。
有消费者夏女士向媒体反映,她持有一张2022年2188型号的某蟹卡,2024年底有效期截止前兑换时,商家告知因天气原因不再补货,“可以申请延期兑换”。待今年螃蟹上货后,其联系商家提货被告知“兑换日期已过,需再加价300元提货”。
同样窝火的还有郭女士,她手持的蟹卡去年显示无货,今年直接被告知过期,折腾了半天才勉强延期兑换。更离谱的是赵先生,用蟹卡提回的大闸蟹带绳称重都不达标:标重 175g 的公蟹最重才 156g,125g 的母蟹最轻只有 75g,售后承诺的补偿更是石沉大海。
业内人士透露,线上蟹卡的销售依旧火爆,但是与往年相比,今年蟹卡的折扣更低,1到3折成为常态。据悉,市面蟹卡基本分为型号卡和现金卡两种款式,“型号卡送人好看,购入价低面值高,现金卡就像储值卡,提货直接抵扣。”过去屡遭曝光的大闸蟹蟹卡“标价擦边”问题依旧存在,标注1898型、2088型的蟹卡,实际仅售数百元。
明星代言的“蟹太太”蟹卡。图源:新黄河
蟹卡回收行业的变化堪称市场“温度计”。此前一度火爆的蟹卡回收生意也因为折扣过低“冷清”了不少,往年活跃在礼品回收店的黄牛,今年纷纷对部分蟹卡“摆手”。其中“蟹太太”品牌的蟹卡被多位蟹卡回收者拒之门外,有回收者道出原因:“蟹差得很”。
蟹卡乱象背后套路深
蟹卡市场的“价格魔术”早已不是秘密:面值1288元的蟹卡,实际入手价低至2折,商家靠虚标面值营造“超值感”,吸引消费者和企业批量采购。
但当兑换时,有些商家玩起“货不对板”的游戏——卡上标注的“4两雄蟹”,到手可能缩水成“3两不到”。苏州市监局曾抽查发现,明星代言的“蟹太太”待发大闸蟹净重较标注规格平均少25g,涉及“蟹太太”等品牌,最终因缺斤短两被罚款11万元。
有消费者称蟹卡订购的螃蟹质量与宣传视频相去甚远。图源:新黄河
更有商家玩起“延期套路”,以“蟹未成熟”“库存不足”为由拖延兑换,消费者在提货时常显示“预约已满”,迫使消费者接受降级提货或过期作废,让蟹卡则成为一张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
明星代言本应是品质背书,却在蟹卡市场演变成“流量收割机”。部分品牌花费数百万请明星站台,营销费用占比超过30%,却在养殖、仓储环节压缩成本:使用“洗澡蟹”(外地蟹暂养阳澄湖)冒充正宗产区,冷链运输中降低保鲜标准导致死蟹率升高,甚至人为“缩水”规格以提高利润。
当消费者冲着明星名气买单,收到的却是“货不对版”的螃蟹,代言信任链随之断裂,连黄牛都坦言:“明星卡现在不如杂牌卡实在,至少杂牌卡不装高端。”
蟹卡作为预付式消费凭证,长期存在监管盲区:卡面不标注企业信息、有效期随意设定、兑换标准模糊等问题普遍存在。2021年江苏出台的《大闸蟹电商销售服务规范》要求蟹卡有效期不得低于2年蟹季,但仍有商家通过“小字条款”规避,如将有效期算至非蟹季月份,或设置苛刻兑换条件。更有不法分子利用“不明蟹卡”实施诈骗,消费者扫码后卷入刷单返利陷阱,涉案金额最高达20万元,暴露行业准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缺失。
大闸蟹不该毁于“纸卡游戏”
当黄牛都拒绝为低质蟹卡“接盘”,意味着依靠虚标面值、明星效应的粗放模式已走到尽头。反观正规品牌,通过线下直营+溯源系统,实现“一蟹一码”可查,回收折扣稳定在6折以上,证明品质才是核心竞争力。有业内人士指出,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规格分级、兑换标准和售后保障,让蟹卡回归“提货凭证”的本质,而非金融化的礼品道具。
此次“蟹太太”等品牌被曝光后,代言明星陷入舆论风波,也提醒行业:代言费不是“护身符”,唯有选择合规经营、品质过硬的品牌,才能避免“口碑翻车”。
面对蟹卡乱象,消费者应牢记“三不原则”:不迷信高面值折扣,警惕“1折捡漏”陷阱;不忽视卡面细节,务必核对企业名称、有效期、兑换方式;不放弃维权渠道,遇缺斤短两、兑换难可凭卡面信息向12315投诉,涉及欺诈可主张三倍赔偿。今年多地消协已开通蟹卡投诉绿色通道。
从“黄牛抢着收”到“黄牛不愿收”,蟹卡市场的反转恰似一面镜子,照出商家急功近利的短视、明星代言的浮躁,以及行业监管的滞后。大闸蟹的鲜美不该毁于“纸卡游戏”,当消费者对蟹卡失去信任,伤害的是整个产业的未来。或许正如一位蟹农所言:“养好一只蟹需要180天,毁掉信任只需要一次缺斤短两。”当明星光环褪去,蟹卡能否重新赢得市场,最终还要看有没有把“诚信”二字,真正绑在每一只螃蟹的蟹脚上。
部分资料来源:新黄河、澎湃新闻、极目新闻等
来源:新民周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