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教孩子当好人?专家提醒:过度听话,可能养出“讨好型人格”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18:09 1

摘要:您家有没有这样一个“乖宝宝”?玩具被抢了,不敢吭声;被小朋友推了一下,只会默默掉眼泪;明明不想分享,却因为“要做好孩子”而委屈自己...

您家有没有这样一个“乖宝宝”?玩具被抢了,不敢吭声;被小朋友推了一下,只会默默掉眼泪;明明不想分享,却因为“要做好孩子”而委屈自己...

我家闺女以前就这样,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模范生”,在家是亲戚夸赞的“懂事娃”。可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日记里写着:“我好累,为什么所有人都喜欢我乖,却没人问过我开不开心?”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我们是不是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拼命把孩子培养成“好人”,却忘了他们首先得是“完整的人”?

就是有血有肉、会哭会笑、懂得表达自己、知道保护自己、既能善良也有锋芒的孩子啊!别再逼孩子当“老好人”,还有比听话重要得多的3种能力。

咱们这代人,好多都被“要懂事”绑架了一辈子。现在当了父母,可不能再让孩子走老路了!

上周我带女儿去游乐场,有个小男孩非要抢她手里的娃娃。要搁以前,她肯定就默默递过去了,但这次,我亲眼看着她紧紧抱住娃娃,清晰地说:“这是我在玩的,请你还给我。”

那小男孩愣住了,悻悻地走了。女儿回头看我,眼睛亮晶晶的,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

我心里特别感慨——孩子啊,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不是所有的拒绝都叫自私,守护自己的东西,是天经地义的权利!

不知道您发现没有?咱们总喜欢对孩子说:“别哭了”、“不许生气”、“要开心”。好像负面情绪都是洪水猛兽

可我后来明白了,这等于在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是错的。

现在当女儿难过时,我会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伤心,想哭就哭吧。”等她情绪平复了,我们再一起聊聊为什么难过,下次可以怎么做。

专家说得对: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们都是孩子内心真实的信号。允许孩子体验所有情绪,他们才能成长为情感健康的大人。

很多家长喜欢大包大揽:“听妈妈的,选这个”、“爸爸都是为了你好”。结果呢?孩子要么变得没主见,要么青春期后疯狂叛逆。

我渐渐学会了放手,从小事开始让她自己选:今天是穿裙子还是裤子?周末想去公园还是图书馆?哪怕选错了,只要不涉及安全,我都让她承担自然结果。

有一次她非要穿新皮鞋去春游,我说可能会磨脚,她不听。结果晚上回来脚后跟磨破了皮,疼得直咧嘴。从那以后,她选鞋子都会认真考虑舒不舒服了。

您看,一次失败的选择,比父母说一百遍都管用!孩子就是在一次次选择中,学会思考、权衡和负责的。

培养一个“完整的孩子”,远比塑造一个“完美的孩子”重要。完整意味着真实——有优点也有缺点,会成功也会失败,能爱人也能保护自己。

就像一棵树,不能只修剪朝向阳光的那面,背阴处的枝叶也需要呼吸和生长。咱们做家长的,就是要给孩子足够的土壤,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长成独一无二的模样。

您觉得呢?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您更看重孩子的“乖”,还是他们的“真”?您家孩子会这样吗?

来源:沛珊谈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