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演谷正文的演员余皑磊要求大家理性一点,千万不要冲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2 12:24 2

摘要: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已经落下了帷幕,饰演大特务谷正文的余皑磊因为出色的演出,让大家再度‘恨’上了他所饰演的这个角色,甚至个别人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他们跑到余皑磊的社交账号下进行了各种含沙射影的人身攻击。

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已经落下了帷幕,饰演大特务谷正文的余皑磊因为出色的演出,让大家再度‘恨’上了他所饰演的这个角色,甚至个别人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他们跑到余皑磊的社交账号下进行了各种含沙射影的人身攻击。

弹幕里刷“谷正文今晚必须死”时,屏幕外的余皑磊正一条一条删掉私信里的脏话。他把手机反扣在桌上,去厨房给自己倒了一杯凉水,喝完才在工作室群里发了一句话:今天开始,微博评论由我亲手关。没有诉苦,也没有怒斥,就像顺手关掉一盏灯。可就是这盏灯,曾经是他和观众之间唯一的活口,如今成了火舌往家里窜的缝。

这不是他第一次被角色反噬。三年前《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元载刚出场,就有人把他大学时期的话剧旧照翻出来,用红笔在脑门画叉;两年前《悬崖之上》点映结束,影院门口的小姑娘冲他尖叫“你杀了张译”,声音大得让他差点以为真犯了命案。可那一次他只是笑笑,摘下口罩给姑娘签了名,写下的却是张译的名字。他比谁都清楚,观众越恨,饭碗越稳,这是演员逃不掉的悖论。

这次不一样。谷正文在剧里处决了年轻报务员,镜头给了三秒特写:对方喉咙里发出咕咕声,他抬手帮人阖上眼,像替一只麻雀理毛。这三秒被剪成动图,一夜之间铺满评论区,配文只有四个字“本色出演”。余皑磊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杀人的也可以是演员本人。他连夜把头像换成卡通熊猫,可私信框还是跳出刀片照片,连他八岁的女儿都收到“你爸爸是坏人”的语音。女儿不懂,拿着手机问他什么意思,他只能说那是剧组的游戏,就像捉迷藏。

剧组其实提前打过预防针。杀青宴上,导演端着酒杯挨个敬反派组,说播出后可能有人骂,大家多包涵。当时余皑磊没当回事,他演了二十年坏人,早有一套心理按摩:把戏留在镜头里,把日子留给自己。可导演漏算了一件事——短视频平台把三秒镜头切成无限循环,算法又把循环推给最爱骂人的那批账号,骂声像雪球,越滚越重,最后砸回他本人。他再厚的壳也扛不住每天上千条“你怎么还不去死”。

有人劝他拉黑,他试过,拉到手抖,越拉越多,像从沼泽里捞石头,捞一块沉两块。有人劝他报警,他去了派出所,民警很客气,说网络语言难以界定,建议先平台投诉。他照做,平台三天后回执:经审核暂无违规。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自己成了系统里的灰色样本,没人真的想解决,所有人都在等他自己消化。

可消化不是忍气吞声。他想起早年拍文艺片时,导演教的方法:把角色拆成骨骼、肌肉、脂肪,一层层剥,直到看清里面那颗心。他试着用同样方式拆自己——骨骼是职业,肌肉是技术,脂肪是名声,最里面那颗心,不过是个想继续演戏的中年人。想通这一层,他发了那条“理性一点”的微博,没有配图,没有表情,短短十三个字,写完后把手机扔进抽屉,陪女儿去楼下跳了半小时绳。第二天醒来,那条微博被转了三万多次,热搜第一,后面跟着一个暗红色的“爆”。

评论两极:一边继续骂,说演员卖惨;一边力挺,说演技封神。余皑磊谁都没回,他只给工作室发了一句话:以后选剧本,先看反派有没有孩子。众人愣住,他解释:如果反派有孩子,观众就会留一点情,骂也会轻一点。这是他在血槽见底时悟出的生存法则,听起来像玩笑,却是真事。圈里不少反派演员开始悄悄用这招,剧本围读时先问编剧:能给反派加场父子戏吗?加完,演员安心,剧组也安心,只有观众蒙在鼓里,以为剧情更丰满。

可余皑磊知道,这只是止痛片。真正的病灶,是屏幕内外那道越来越模糊的线。以前观众分得清角色和真人,再恨也止于角色;现在弹幕可以实时发射,微博可以立刻私信,短视频可以把三秒镜头配成十级恐怖音乐,情绪没有冷却时间,直接升级成暴力。演员成了最近的靶子,因为打真人比打角色更爽。平台也乐见其成,骂战带来日活,日活带来广告,广告带来财报上的漂亮数字。至于演员的心理防线,不在KPI里。

他想过退出反派赛道,去演慈父,去演警察,甚至去演被家暴的丈夫。可剧本递过来,最出彩的仍是坏人。市场规律如此,观众嘴上说想看好人,身体诚实地为恶人买单。余皑磊不演,自有别人演,骂声不会减少,只会转移。他索性继续,只是每次进组前,先给自己买一份高额心理咨询套餐,像给车买保险,出不出事都得备着。剧组里年轻演员问他秘诀,他教三招:一,提前关私信;二,永远别晒孩子正脸;三,留一个能关机的备用机。三招用完,基本能保住半条命。

有人问他恨不恨观众。他摇头,说观众也是受害者。算法把最极端的声音推到最前面,沉默的大多数被掩盖,看上去像全民狂欢,其实只是少数人的回声壁。他见过真正理智的观众——地铁里,一个小伙子认出他,欲言又止,最后只说一句:你演得真好,我看哭了。说完转身下车,没拍照,没要签名。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守住的防线没有白费,屏幕外仍有人愿意把角色和真人分开,只是他们被算法藏得太深。

现在他依旧演反派,依旧提前关评论,依旧陪女儿跳绳。只是跳绳时,他会把小区路灯数一遍,从一数到十八,再倒着数回来。数字简单,心就静了。他说,演员和观众之间,隔着一块单面镜,镜头亮时,观众看见角色;镜头暗时,他得看见自己。只要镜子没碎,就能继续演下去。至于是非对错,留给时间,时间不会删帖,但会翻篇。翻过去,角色留在剧里,演员还得过日子。日子继续,戏也继续,这就是他找到的,最朴素的活法。

来源:在田野中采摘鲜花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