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与肝癌抗争了半年的年轻母亲,终究没能熬过癌细胞的侵蚀,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痛到几乎晕厥的丈夫。
2025年深秋,河南周口的病房里,30岁的闫沙沙在丈夫王强的怀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这个与肝癌抗争了半年的年轻母亲,终究没能熬过癌细胞的侵蚀,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痛到几乎晕厥的丈夫。
当最后时刻来临,她枯瘦的手还紧紧攥着孩子的照片,嘴里微弱地念着“宝宝”,成了生命最后的牵挂。
闫沙沙的生活,曾被烟火气填满。
作为全职妈妈,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3岁的儿子刚上幼儿园,1岁的女儿还在蹒跚学步,丈夫在外打工养家,一家人的日子平淡却温暖。
2025年4月,持续的肝区胀痛和莫名的消瘦打破了平静——体重半个月掉了10斤,原本红润的脸颊变得蜡黄,王强催着她去医院检查,增强CT和甲胎蛋白检测的结果如晴天霹雳:肝癌晚期,且已出现门静脉癌栓 。
“怎么会是我?孩子们还那么小。”
拿到诊断书的那一刻,闫沙沙崩溃大哭。
医生说,她的病情进展迅速,已失去手术机会,只能通过介入治疗和靶向药延长生存期。
治疗的痛苦远超想象:介入治疗后剧烈的腹痛让她蜷缩在床上冷汗直流,靶向药引发的恶心呕吐让她吃不下任何东西,短短一个月,她从110斤瘦到不足80斤,曾经圆润的脸庞只剩下突出的颧骨。
为了治病,王强变卖了家里的拖拉机和粮食,又向亲友借了十几万,可每月数万元的药费还是像座大山。
闫沙沙看着丈夫日渐憔悴的脸,不止一次提出放弃:“别治了,留着钱给孩子上学。”
王强却红着眼眶反驳:“你在,家才在,砸锅卖铁我也得救你。”
他白天在工地干最重的活,晚上守在病房里帮妻子擦身、按摩浮肿的双腿,累了就趴在床边眯一会儿。
孩子们是闫沙沙撑下去的唯一动力。
化疗间隙稍微清醒时,她就翻出手机里的视频,一遍遍看儿子唱儿歌、女儿抓玩具的模样,嘴角会不自觉地扬起。
每次孩子被奶奶带来探望,她都强打精神笑,把提前准备的糖果塞给儿子,却在孩子转身离开后偷偷抹泪。
她拉着王强的手,一笔一画写下给孩子的话:“宝宝要听爸爸的话,妈妈在天上看着你们长大。”
病情在9月急转直下。
闫沙沙出现严重腹水,腹胀得连呼吸都困难,医生每隔几天就要抽液缓解,可效果越来越短暂。
她开始出现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身体虚弱得连说话都没了力气,却仍惦记着女儿的周岁照还没拍,儿子的幼儿园手工还没做。
王强抱着她,在她耳边一遍遍讲孩子们的趣事,可她只是睁着眼睛,泪水顺着眼角滑落。
10月28日清晨,闫沙沙的呼吸渐渐微弱。
王强把两个孩子抱到床边,3岁的儿子懵懂地摸着妈妈的脸问“妈妈怎么不说话”,1岁的女儿伸手去抓她的头发,闫沙沙的手指轻轻动了动,终究没能回应。
当监护仪发出刺耳的警报,王强抱着两个孩子瘫坐在地上,哭声撕心裂肺,痛得几乎无法呼吸。
追悼会上,闫沙沙最喜欢的碎花裙子被摆在灵前,旁边是她给孩子们织到一半的毛衣。
亲友们看着墙上她抱着孩子的笑容,无不扼腕——那个总说“等孩子长大就轻松了”的女人,终究没能等到那天。
王强把妻子的遗物整理好,最珍贵的是一本日记,最后一页写着:“对不起,妈妈不能陪你们长大了,要好好爱爸爸。”
如今,家里的玩具还散落一地,只是再也没有妈妈笑着收拾;饭桌上的饭菜依旧温热,却少了那个不停给孩子夹菜的身影。
王强学着给孩子扎辫子、冲奶粉,每次哄睡时,都会指着天上的星星说:“那是妈妈在看着我们。”
闫沙沙的故事,藏着无数年轻父母的软肋。
她用半年的抗争告诉世人,肝癌从不是“老年病”,那些被忽视的身体信号可能藏着致命风险 ;而她与孩子的诀别更提醒着每一个人:生命的脆弱,容不得片刻疏忽,因为你身后,还有满心依赖的牵挂。
来源:熠熠生辉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