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无绳蹦极”引热议,工作人员:20-50米高度自选,下方有安全网,定价1600余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2 13:58 1

摘要:随着极限运动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刺激体验” 与 “安全保障” 的平衡始终是公众关注的核心。近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一段 “无绳蹦极” 测试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视频中沙袋从高空坠落至安全网的惊险画面,不仅让这项新型极限运动迅速出圈,更引发了网友对其安全性、体验

随着极限运动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刺激体验” 与 “安全保障” 的平衡始终是公众关注的核心。近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一段 “无绳蹦极” 测试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视频中沙袋从高空坠落至安全网的惊险画面,不仅让这项新型极限运动迅速出圈,更引发了网友对其安全性、体验方式及定价的热烈讨论。作为花江峡谷大桥继 “有绳蹦极” 后的又一特色项目,无绳蹦极的出现,既为极限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新选择,也让 “如何在追求刺激中筑牢安全防线” 成为热议话题。

2024 年 10 月中旬,一段时长 15 秒的 “花江峡谷大桥无绳蹦极测试” 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悄然走红。视频开头,镜头对准大桥桥头的一处跳台 —— 跳台由钢结构搭建,边缘设有黄色安全护栏,下方约 50 米处,一张巨大的深色安全网平铺展开,四角通过钢索与峡谷两侧的山体固定,网体下方隐约可见蜿蜒的江面。

画面中,两名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作人员合力将一个标注 “150 斤” 的深色沙袋推至跳台边缘。随着其中一名工作人员挥手示意,沙袋被缓缓推出跳台,瞬间失去支撑,垂直向下坠落。在空中,沙袋划出一道短暂的直线,约 3 秒后,“嘭” 的一声砸向安全网,网体受冲击力影响瞬间向下凹陷约 1 米,随后迅速回弹,将沙袋稳稳托在网中央。几秒钟后,安全网通过预设的升降装置缓慢下降,最终将沙袋送至底部的水泥平台,工作人员上前将沙袋取下,整个测试流程结束。

这段视频在发布后 24 小时内,播放量突破 500 万,评论数超过 3 万。网友的观点呈现明显分化:有极限运动爱好者留言 “太刺激了!没有绳索束缚,肯定比传统蹦极更有失重感,等开放了一定要去”;也有网友表达担忧:“没有绳索保护,万一安全网出现故障怎么办?峡谷里风大,会不会影响坠落轨迹?” 还有人关注细节:“安全网看起来很结实,但能承受多大的冲击力?不同体重的人跳,网的反应会一样吗?”

随着讨论升温,“花江峡谷大桥无绳蹦极” 相关话题登上多个平台热搜,不少旅游博主特意前往大桥附近拍摄打卡视频,镜头里,大桥横跨峡谷的壮观景象与跳台、安全网的组合画面,进一步放大了公众对这项新项目的期待。

为回应网友对项目的好奇与担忧,10 月 19 日,花江峡谷大桥无绳蹦极项目工作人员接受了经视直播记者的采访,详细解读了这项新型蹦极的设计原理与安全措施。

工作人员介绍,无绳蹦极与传统蹦极的核心区别,在于完全取消了束缚绳索。传统蹦极中,体验者需系上弹性绳索从高处跳下,依靠绳索的弹力缓冲坠落速度;而无绳蹦极的体验者无需佩戴任何绳索装备,只需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做好姿势准备,从跳台直接跃下,最终落至下方的巨型安全网中。“没有绳索的拉扯感,能让体验者更直观地感受‘自由坠落’的失重体验,这是无绳蹦极最独特的地方。”

作为项目安全的核心,那张巨型安全网的设计细节备受关注。工作人员透露,安全网的面积约为160 平方米,相当于两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网面由高强度聚乙烯纤维编织而成,这种材质不仅耐磨、抗撕裂,还能在承受冲击力时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有效分散人体坠落时的压力。安全网的四角通过直径约 10 厘米的钢索固定在峡谷两侧的山体锚点上,钢索与网体的连接处还加装了缓冲装置,可进一步吸收坠落时的冲击力。

“体验者落网后,不会立刻被‘弹起’,而是会随着网体的轻微凹陷保持稳定。” 工作人员补充,安全网下方连接着液压升降系统,待体验者在网面调整好状态后,系统会将整个网体缓慢下降至距离地面约 1.5 米的底部平台,体验者只需跨出安全网,即可完成整个体验流程。整个下降过程约持续 1 分钟,速度平稳,避免因快速升降引发不适。

高度与定价:20-50 米灵活选择,1600 元低于有绳蹦极

在体验参数方面,无绳蹦极提供了更灵活的高度选择。工作人员表示,项目设置了多个不同高度的跳台,体验者可根据自身接受程度,在20 米至 50 米之间自主选择。“20 米的高度相对温和,适合初次尝试极限运动的新手,坠落时间约 2 秒,失重感不会过于强烈;50 米的高度则更适合有一定极限运动经验的人,坠落时间约 3.5 秒,能带来更强烈的刺激感。”

定价方面,无绳蹦极的单人体验价格定为1600 余元,这一价格低于同一座大桥上的有绳蹦极项目。工作人员解释,价格差异主要源于两者的体验难度与设备成本:有绳蹦极的跳台位于大桥中部,距离江面的垂直高度约600 米,需使用高强度弹性绳索,且每次体验后都需对绳索进行全面检查维护,设备成本与安全管控成本更高,因此定价为 2999 元;而无绳蹦极的跳台位于大桥桥头,高度最高仅 50 米,核心设备为安全网与升降系统,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定价也更亲民。

“我们希望通过灵活的高度选择和合理的定价,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极限运动的乐趣,而不是把它变成‘高门槛’的小众项目。” 工作人员表示,体验前,工作人员会对体验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患者及体重超过 100 公斤的人群,将被建议不参与体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会为了追求参与度而放宽身体条件限制。”

测试阶段:150 斤与 200 斤沙袋模拟,多次验证安全稳定性

目前,无绳蹦极项目仍处于系统测试阶段,所有测试工作均围绕 “安全” 展开,尚未对公众开放。工作人员介绍,测试的核心是验证安全网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为此,项目组专门准备了两种规格的测试沙袋 —— 分别为150 斤(75 公斤)和 200 斤(100 公斤) ,对应成年人体重的常见区间。

“每次测试前,我们都会先检查安全网的编织情况、钢索的固定状态以及升降系统的运行情况,确保所有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工作人员描述测试流程时提到,测试人员会先将沙袋固定在模拟人体姿势的支架上,从选定高度的跳台推下,同时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沙袋坠落的轨迹、接触安全网的瞬间状态以及网体的形变程度。“比如测试 150 斤沙袋从 50 米高度坠落时,我们会重点观察网体凹陷的最大深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钢索是否有位移,升降系统能否平稳将网体降下。”

截至 10 月 19 日,项目组已完成超过 50 次测试,涵盖了不同高度、不同沙袋重量的组合场景,且每次测试后都会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微调安全网的张力或升降系统的速度。“比如之前测试 200 斤沙袋从 50 米高度坠落时,发现网体凹陷深度略超预期,我们就调整了安全网四角钢索的张力,后续测试就达到了理想状态。” 工作人员强调,只有在所有测试数据均符合安全标准后,项目才会正式对公众开放,预计开放时间在10 月 22 日之后。

两种蹦极对比:有绳 “高空挑战” 与无绳 “灵活体验”,满足不同需求

事实上,花江峡谷大桥并非首次推出蹦极项目。早在 2024 年 9 月底,位于大桥中部的 “有绳蹦极” 就已正式投入运营,此次推出的无绳蹦极,是对大桥极限运动项目的补充,两者形成了 “高低搭配、类型互补” 的格局。

从位置来看,有绳蹦极的跳台位于大桥中部,距离江面约 600 米,体验者跳下后,绳索会带着人在空中来回摆动,最大摆动幅度可达数百米,能俯瞰整个花江峡谷的全景;无绳蹦极的跳台则位于大桥桥头,紧邻山体,周围有茂密的植被,体验者坠落过程中能更清晰地看到峡谷两侧的岩石与树木,视觉体验更贴近自然。

从体验感来说,有绳蹦极的核心是 “高空坠落 + 绳索回弹”,整个过程持续约 5 分钟,适合追求 “高空挑战” 的极限运动爱好者;无绳蹦极则更侧重 “短距离无束缚坠落”,体验时间约 3 分钟(含下降过程),且高度可自主选择,更适合初次尝试蹦极、或希望灵活控制刺激程度的人群。

“目前有绳蹦极的预订量一直不错,周末和节假日都需要提前一周预约。” 工作人员透露,不少游客在了解到无绳蹦极即将开放后,已经开始咨询预约信息,“有游客计划两种蹦极都体验一次,对比一下不同的感觉。”

10 月 20 日下午,有游客在花江峡谷大桥附近拍摄到了最新的测试画面。视频中,工作人员正在对 20 米高度的跳台进行最后检查,一名工作人员站在跳台边缘,用卷尺测量跳台与安全网的垂直距离,另一名工作人员则在底部平台调试升降系统的控制面板。远处的大桥上,不时有车辆驶过,与下方正在测试的蹦极设备形成鲜明对比。有围观游客在视频下留言:“等 22 号开放,我要第一个报名 20 米的,先感受一下无绳蹦极的魅力!” 还有人提醒:“不管多刺激,大家体验前一定要仔细听工作人员的安全指导,安全第一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牟平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