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真想问问,央视那段苏超的直播,究竟是不是开了十级美颜滤镜,还是我昨天看的是假球赛?
我真想问问,央视那段苏超的直播,究竟是不是开了十级美颜滤镜,还是我昨天看的是假球赛?
我昨天晚上就刷到了那个视频,手机拿在手上,气得我眉毛都快飞起来了。
说是人山人海,座无虚席,几万球迷齐声高唱,激情四溢,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震撼氛围。
当时我就想,这是什么神仙场面啊,赶紧点进去瞅瞅。
结果呢,点进去一看,我的天,那所谓的“人山人海”,好像就那么几排稀稀拉拉的观众。
哪来的几万?
屏幕上那个人头攒动,怎么看都像是十年前的抠图技术。
我当时就愣住了,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还是那样。
我还特意去查了一下,就拿2023年苏超联赛的数据来说吧,格拉斯哥流浪者队主场容量大概是5万多人,凯尔特人公园球场能坐6万多。
这俩队打起来,有时候确实能把场子填满,氛围也够劲。
但昨天播的那个片段,是这两支豪门的对决吗?
明显不是啊。
我翻了半天,才发现播的是什么圣米伦对阿伯丁的普通联赛,时间点是去年九月的一个周六下午。
那场比赛,根据公开的官方统计,官方显示入场人数是6000多一点,你跟我说几万?
我当时手机差点没拿稳,直接摔地上。
这夸张得也太离谱了吧,我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吐槽了。
就差没直接在朋友圈问,央视这是在“造景”呢?
还是觉得我们观众都没看过球赛,好忽悠?
他们真以为所有人都乖乖坐在沙发上,看着屏幕里播放的“盛况”就信以为真了?
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尴尬,不,是替他们尴尬。
那些所谓的“激情四溢”,我怎么看都像是在静音模式下,配上后期强行添加的罐头掌声和欢呼。
我甚至能脑补出,导播室里,有人喊着,“再加点背景音,要那种山呼海啸的感觉,声音调大点,对,就这个味儿!”
这操作,简直比我老板让我把一份数据报表“润色”一下还离谱。
润色也得有个底线吧,从6000到几万,这哪里是润色,这简直是乾坤大挪移啊。
我当时就跟我那球友发语音,问他看了没,他听我说了半天,就回了我一句:“你是不是把直播频道调错了,看到什么老电影了?”
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哪是老电影,这是现实魔幻主义短片啊。
这种把观众当傻子的做法,真的让人无语。
大家又不瞎,手机上随便搜一下,真实数据就摆在那里。
央视的公信力,就这么不值钱吗?
还是说,为了所谓的“效果”,为了营造一个“万众瞩目”的假象,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我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或者为了让大家觉得某项运动很受欢迎,才故意这么干的。
但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就像我刚刷到一个八卦,某个明星前脚还在微博上哭诉自己有多敬业,后脚就被狗仔拍到在片场玩手机,台词背不下来还跟助理发脾气。
这不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吗?
观众不是傻子,大家眼睛雪亮。
你越是想用华丽的辞藻和虚假的场面去粉饰,大家看得越清楚。
这跟那些P图P到变形的网红,有什么本质区别?
流量确实重要,但真实性,难道就一点都不重要了吗?
我真是替那些辛辛苦苦踢球的运动员感到不值,也替那些真正热爱足球的球迷感到委屈。
他们真的需要这种夸大的“盛况”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吗?
难道真实的,哪怕人数少一点,但发自内心的呐喊和热爱,就一点都不够动人吗?
这事儿想想都觉得憋屈,你说,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难道他们真的觉得,我们只会活在他们搭建的“震撼”假象里吗?
来源:游戏战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