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刚到马来西亚的时候也挺慌的,一个人拖着2个大行李箱站在吉隆坡的街头,感觉自己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渺小得像一粒沙。
刷到好多纠结去不去马来西亚读硕士的宝子!
特别是考研二战、三战失败的,时间成本已经投入太多了。
作为马来西亚一年制硕士毕业生,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我不制作焦虑,纯纯的个人体验。
我刚到马来西亚的时候也挺慌的,一个人拖着2个大行李箱站在吉隆坡的街头,感觉自己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渺小得像一粒沙。
1. 刚开始上课真的很懵
我读的是英迪国际大学的教育管理硕士,我们专业是全英授课+教授飞快的语速+略带口音的英文,一节课下来PPT动不动就几十页。刚开始的时候我才听懂前两句,老师已经讲到case study了……。
我每天回宿舍就抱着iPad重新看录播,刚去大马的前两周,天天熬夜,适应那边的语言和学习环境。
2. 马来西亚的消费水平没想象中那么低
租房是大头。我在学校附近合租一个小单间,一个月大概是1500rmb。吃饭的话,食堂一餐20左右,外食贵一些,但是不会经常出去吃。
出门会用grab打车,或者从学校坐公交车走。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开销大概是4000-5000,和国内差不多。
3. 天气又热又湿
来之前知道马来西亚热,没想到这么湿热!因为这边是海岛嘛,刚来的时候出门5分钟衬衫全贴背上,进教室和商场空调又冷到发抖,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最近有一首歌很火:吉隆坡的天气是翻云又覆雨......
我只能说,这首歌是写实派。吉隆坡经常是上一秒艳阳高照,下一面就瓢泼大雨,人都傻了,超级狼狈……
4. 身边同学层次差距比较大
我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发现,硕士阶段的同学,很多都是有大厂的实习或者工作经历,有人背爱马仕上学,有人周末飞马尔代夫......而我还在研究马来西亚穷游攻略……
一开始我还是挺焦虑的,但是后面想通了:大家的起点本来就不一样。
对我来说,留学的意义不是为了攀比,而是完成自己的升级任务,我只顾风雨兼程。
现在已经毕业回国工作了,这一年的读研时光,比我本科四年还充实,虽然当时挺emo的,但现在工作还不错,所以不后悔。
来源:张跃银看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