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离世,他的一生被大众浓缩成“伟大贡献者”“追爱勇士”两个符号。但在翁帆的眼里,和我们看见的杨振宁,却截然不同。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西施的眼里又出什么呢?
随着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离世,他的一生被大众浓缩成“伟大贡献者”“追爱勇士”两个符号。但在翁帆的眼里,和我们看见的杨振宁,却截然不同。
对于晚年归国养老的杨振宁而言,可以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镜头之下,杨振宁永远一身正气地端坐,回答人们的各种好奇。
或者是关于物理现象,或者是关于和翁帆的争议情感。
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总是他的端庄和沉稳。
每次杨振宁一出现,就让大家看到伟大物理学家该有的样子。
当走下前台,生活中的杨振宁却有着另一番模样。
翁帆曾公开发表文章,论述杨振宁的冒险精神。
翁帆说:
杨振宁非常喜欢开汽车,每次外出,都是杨振宁开着车,而自己则坐在副驾驶位置。
虽然亲戚朋友都劝说杨振宁不要开车,但他仍然坚持开到了85岁。
回忆起二人甜蜜出行的搞笑瞬间,翁帆也是话在嘴里不吐不快。
她说:
当杨振宁开车行驶在香港的马路上时,因为他不了解靠左行驶的交通规则,所以两次在左转弯的道路上逆行,加上香港道路的狭窄,当时的杨振宁被司机们指责痛骂。
但杨振宁并不以为意,就这样,他开着用了十几年的旧车,带着充满朝气的新娘,翻山越岭,去了香港和美国的很多地方。
就在翁帆拿到驾照后,坐在副驾驶的杨振宁还一贯保持他爱冒险的本色,让翁帆直接开到太平山的山顶。
当两人一车行驶在没有护栏的狭窄悬崖道路上时,除了翁帆的紧张外,杨振宁则一点都面不改色。
哪怕在后来的旅途中翁帆误把油门当刹车踩,杨振宁的脸上都看不到一丝慌张。
看着翁帆被吓得花容失色,杨振宁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
翁帆的胆子太小了!
感观杨振宁的情绪稳定,翁帆也只能评价一句:
先生太有冒险精神了!
所以,在后来的书籍中,回忆起两个人的生活点滴,翁帆除了惊叹杨振宁的冒险精神外,
也再次向好奇的公众披露:他没教我物理,他教我开车。
可见,在杨振宁和翁帆的相处中,他们不只是亲密的伴侣,更是契合的生活搭档。
正是因为有了翁帆,我们才看见了杨振宁身上深藏的冒险精神。
除了爱冒险外,杨振宁的骨子里,还布满了深情。
1992年,杨振宁应邀到南开大学庆祝70岁的学术研讨生日。
那天,站在台上演讲的杨振宁播放的是母亲的幻灯片。
当提到“母亲和我最后一次过春节”时,他瞬间哽咽,掩面而泣。
那一刻的失控,除了对母亲的怀念外,流浪更多的,是密布于骨子里的深情。
时间来到2002年,杨振宁的发小熊秉明去世。
他站在鲁迅的雕像前,向翁帆介绍:
我和熊秉明有着70年的友谊,鲁迅的这个头像就是熊秉明雕塑的。
他说:
清华园里的每一棵树,我们都爬过。
85岁那年,杨振宁还曾回过安徽老家三河古镇。
他的深情,全都融入到了对幼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故土的眷恋。
除了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外,杨振宁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和我们看见的截然不同。
当年,当传出82岁的杨振宁要娶28岁的翁帆这个消息时,瞬间炸锅。
有人猜测杨振宁是图翁帆的年轻美色,也有人认为翁帆不可能是嫁给爱情了。
那么,杨振宁又是怎么对待翁帆的呢?
婚姻登记前,杨振宁主动拿出来三样东西:
一是婚前房产协议,杨振宁说这些要归自己的子女。
二是一个存折,是独属于翁帆的。
三是一封《致翁帆的信》。里边写着:
若我先走,望你擦净眼泪去爱值得的人。
就这样,翁帆陪伴了杨振宁整整21年,在杨老103岁时,他先走了。
此时,大家都在观望并好奇:
杨振宁逝世后,翁帆将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杨振宁去世的第二天,翁帆在《光明日报》发表撰文。
题目是《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撰文中,有杨振宁的一首短诗《九十抒怀》,
浓缩了杨老一生的使命与奉献、光明与磊落、知足与感恩。
文中也有翁帆对先生的纪念。
她深表荣幸之余,更将怀揣先生遗志,把力量融进生命,沐光而行,厚德载物。
就像杨振宁在早年文集2007《曙光集》中所写的那样:
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
11年后,杨振宁又发表《晨曦集》,书中写道:
十年间,国内和世界都起了惊人的巨变,曙光已转为晨曦。
文集的最后,杨振宁希冀着:如果运气好,我自己都能看到天大亮。
说完这话,他用对社会对人类的好奇和探索,又携手翁帆一起度过了人生最后的7年美好时光。
如今,杨振宁的生命虽然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他的伟大早已浸润他的整个生命,就像一道光,照亮宇宙,从此不眠不休……
这便是翁帆眼中的杨振宁,和我们看见的,截然不同!
素材来源:羊城晚报,综合网络,结合个人观点撰写,无不良引导,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火鱼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