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亿资金跑路!谁在砸A股?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8 06:30 1

摘要:人们在在突然遭遇到强烈的外界有害刺激或者伤害事件以后,比如创伤、手术、感染、中毒、失血、地震、战争等,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

最近四周,ETF有超660亿资金跑路。

有趣的地方在于,即便有些人在暴跌中没有卖出,但扛不住上涨呀。

为啥会这样?

大家也别笑,这属于本能反应。如果不进行刻意练习,很难克服。

人们在在突然遭遇到强烈的外界有害刺激或者伤害事件以后,比如创伤、手术、感染、中毒、失血、地震、战争等,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

应激反应中有一种反应就是防御反应。

比如,遭遇地震灾害的小孩,常常都卷缩成一团,对外人有非常强烈的防范意识。稍微碰他们一下就会发抖。

在股市中也一样。

刚刚遭遇一个突如其来的暴跌,很多人的心理都会有阴影。

在暴跌的过程中,他们可能被吓傻了,所以一动不动。

但随着市场反弹,他们的防御模式就开启。

他们会忍不住要卖出。因为他们害怕再次遭遇这种暴跌。

这种本能会让很多人亏损和错过机会。

每次在熊市结束,牛市开启时,大多数人都会这样做。

可一旦卖出,大都很难再买回来。

等到他们不再防御了,才会再次冲进去。

什么时候不再防御了呢?

肯定是他们觉得股市安全的时候。

而他们认为的安全是股市持续上涨后。

所以呀,希望读者们不要犯这个错。

反弹的过程中要不要卖,不应该跟随本能,也不应该跟随情绪。

如果你在底部买了一笔,用于做波段。

那么在达到止盈目标的时候就可以买。

这就不是基于本能,而是基于策略。

卖出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卖出逻辑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避免你犯很多错,甚至是大错。

现在市场反弹到了暴跌前的位置。

这个位置,人们想卖出的本能最为强烈。

因为回到了起点,终于不亏了,大家就想拿球回家,不要再遭受折磨了。

如果市场没有其他利好或者催化剂,市场大概率就会在这里震荡一段时间,消化掉想拿球回家的人。

大家不要以为我是在预测市场,我预测不到市场。

我只不过是给大家解释行情背后的群众心理。

而我们不要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我们的操作不应该跟着群众走,而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

这涉及另一个心理学效应。

有一个人,在看电影前都会先看别人的评论,然后决定是否去观看。

这很好理解,通过别人的评论事先判断电影的质量,避免花冤枉钱。

有一次,他没有看评论就直接看了一部电影。

看完后,他依然上网搜索别人的评论。

这就奇怪了,既然都看完了,何必在意别人的评论呢?

难道他自己不能做评论吗?

换位思考一下。

我们是不是经常在买入后还到处去看别人对这只股票的观点?

这就很奇怪呀!关于这只股票的信息,不应该在买入前就充分分析吗?

如果已经分析过了,何必还去看别人的观点?

我们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对周围发生的事做出判断。承认自己做不到这一点,就暗示我们无法进行独立思考。

但所谓“独立 思考”其实并不绝对,它也许只是自我臆造的产物。

事实上,大脑天生就无法完全“独立”。

恰恰相反,人类是需要互相依赖的群居动物。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无法独立思考,相反,我们会故意邀请别人影响自己的判断。

然而,对于投资这种门派众多的行当,你很容易被影响得不知所措,左右摇摆。

你会发现对于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这些人最终赚到钱了,但你把他们的观点都吸收了,反而赔钱了。

为啥你最终会赔钱呢?

大家有没有发现,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耐心看完一篇长文。

他们最爱说的就是:别啰嗦这么多,直接给结论。

一篇文章对一个观点的论述往往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我们动用大脑深度思考。

但深度思考是痛苦的,要消耗很多能量。

大脑是懒惰的,一切消耗能量的事,它本能的排斥。

所以大家不爱看逻辑,只爱看结论。

甚至就希望别忘告诉他买什么,什么时候买。

还有一个陷阱要注意,大脑在面对权威时,更爱偷懒。

大家都会想,这是专家啊,说的话肯定是对的。

于是就无条件接受。避免让大脑耗能思考。

我们能看到,大家总是容易被经济学家的危机论恐吓到。

但绝大部分经济学家压根就不懂投资。他们是靠散播焦虑赚钱的。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比较混乱的年代,人们在迷茫的时候,就爱到处去看别人的观点,看专家的观点。

但是要当心哦!当心被带进沟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要吃大亏的。

成功的投资者,各有各的方法。

但失败的投资者,大都是雷同的。

“认知流畅性”是指大脑倾向于接受容易理解、能轻松纳入现有思维模式的信息。

如果正确加以利用,这是一种有助于学 习的技巧。

想要说服别人的时候,信息之所以要简单、押韵、容易理解,是因为这样大脑才能迅速处理,让我们在不经意间产生熟悉感。

从很大程度上说,这也是因为大脑喜欢节约能量——熟悉的信息处理起来更轻松,大脑当然乐于抄近道。

那些流量博主最擅长的就是把信息包装成简单、押韵、易懂的故事。

如果你在做投资决策时,当有人问你为什么买入时,你只能讲一些故事。

那么,你就要当心了。前方不远处可能就是坑。

今天这篇文章没有跟大家分析行情,而是强调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说真的,行情这种事,只要你提前做好了策略,一周看一次都可以。没必要天天操心。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

来源:睿知睿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