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顺位,中国小伙,NBA开打前8场就要被扔进掘金快船的肉搏绞盘,错过直播,你可能再也追不上他涨球的速度。
16顺位,中国小伙,NBA开打前8场就要被扔进掘金快船的肉搏绞盘,错过直播,你可能再也追不上他涨球的速度。
开拓者把季前赛最后一张板凳留给了杨瀚森。
他站在三分线外招手,队友愣了半秒,球到,手起,助攻+1。
夏季联赛五助攻那一场,教练组内部评分表上,他的篮球智商一栏被圈了三个红钩。
红钩意味着:不用改,直接带正赛。
艾顿还没走,但球队已经让他单独练罚球。
杨瀚森每天加练半小时低位的脚步,对面站着的是助理教练,体重120公斤,专门负责撞。
撞完还得立刻跑全场,心率拉到180,喘成狗也不能停。
开拓者重建,没空温柔,谁扛得住谁上。
前八场对手名单:掘金、快船、太阳、国王、湖人、勇士、爵士、雷霆。
八个队,七个有全明星内线,六个上赛季打进季后赛。
对位时间表上,约基奇、小萨、AD、追梦,名字排成一列,像闯关游戏的终极Boss。
杨瀚森的任务不是赢他们,而是别被一口气打花,让主力喘口气,就算立功。
CBA场均打35分钟,NBA季前赛他只上12分钟,数据条却拉满:
每36分钟换算,能送4.3次助攻,盖帽1.8次,犯规4.1次。
助攻漂亮,犯规更扎眼。
教练组给他剪了七分钟犯规集锦,每一条旁边标着英文:late、late、late。
慢半拍,就得送罚球,这就是代价。
体重目前109公斤,比CBA时期涨了4公斤,还不够。
球队营养师给他开的新菜单,早餐八颗鸡蛋,去掉四颗蛋黄,加一杯燕麦,一杯花生酱。
吃完直接力量房,深蹲140公斤做4组,组间休息只给90秒。
他晚上回宿舍,先打开翻译软件,把当天战术本再默写一遍,错了的单词抄十遍。
英语不过关,战术跑错一步,队友就得替他补锅,没人愿意老补锅。
心理落差更大。
在青岛,他是核心,最后一球不交给他,球迷能骂三条街。
在波特兰,他得先给替补的替补递水,再听场上教练吼:Move, move!
吼的不是别人,就是他。
那天比赛结束,他刷到国内球迷留言:怎么才上6分钟?
他回了个笑脸,实际心里比谁都急,急也要按板凳,这是规矩。
想翻身,只能靠那手传球。
NBA年轻内线里,会策应的比会三分的还稀缺。
球探报告写得很直白:如果他能在一百回合里把助攻维持在4次以上,同时把犯规压到3次以下,就能挤进轮换。
数字冷冰冰,却给他指了条活路。
于是每天训练结束,他自己加练挡拆后短传,找的是球队第三控卫,两人对着空气跑二十遍。
跑完再录视频,剪成三十秒,发给自己,反复看,看完再跑。
前八场,他只要完成两件事,就能留下。
第一,把场均犯规降到3次以下。
第二,把助攻率拉到15%以上。
做到,就能从第13人变成第9人,正式拿到常规赛合同保障日。
做不到,下一站就是发展联盟,飞机票自己掏。
开拓者不养闲人,重建队更现实,潜力不能当胜场。
中国球迷的期待,他比谁都清楚。
姚明当年第一场0分2板,被嘲了半个月。
易建联前八场命中率33%,被贴上水货标签。
历史就在那儿摆着,逃不掉。
杨瀚森的办法是关机。
比赛日他不刷中文社交软件,只留一个翻译好的便签:专注下一个回合。
便签贴在更衣柜门内侧,抬头就能看见。
10月23日首战掘金,他大概率会在第二节还剩8分钟时被叫起来。
全场哨声一响,约基奇背身拿球,他得顶上去。
顶得住,就能多打两分钟,顶不住,教练直接换小阵容,他坐回板凳,毛巾盖头。
那两分钟,就是他在NBA的第一道口子,撕得开,天光大亮,撕不开,继续黑暗。
机会只给一次,不会重来。
想看他能不能留下,不用等整个赛季。
前八场打完,数据栏会给出最诚实的答案。
助攻、犯规、篮板、盖帽,四个数字,比任何解说都直白。
到时候再回头看,16顺位不是护身符,只是入场券。
能不能把座位从板凳末端挪到轮换席,全看他能不能在肉搏里把那手传球玩成杀手锏。
错过这八场,你损失的不仅是一场比赛,而是亲眼见证一个中国内线在最高舞台完成升级的唯一窗口。
下一次,不知道还要等几年。
闹钟定好,直播链接备好,凌晨也得爬起。
能不能成,就看他能不能在下一个挡拆里,把球送到空位的队友手里,然后,稳稳跑回半场,不犯规。
来源:我是全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