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光刚发的财报把市场吓了一跳:DRAM均价环比+18%,NAND+22%,双双刷新近五年最大单月涨幅。
10月,存储芯片像被点燃的柴火,噼里啪啦往上窜。
美光刚发的财报把市场吓了一跳:DRAM均价环比+18%,NAND+22%,双双刷新近五年最大单月涨幅。
三星更直接,给大客户发邮件——Q4企业级SSD再涨15~20%,不还价。
长江存储年内第三次提价,12%的涨幅像给已经发烫的铁锅又添一把柴。
一句话,内存和闪存正集体“抢跑”,涨价通知单比快递还勤快。
为什么突然这么疯?
先别急着骂“厂商又割韭菜”,真正扣扳机的是AI。
微软Azure刚下单30万颗HBM3,专供AI服务器;英伟达GB200超级芯片把1.5TB DRAM叠成“三明治”,一台机器吃掉过去一整条产线的量。
Q3全球AI服务器出货同比+210%,相当于一年长出三个“新行业”。
需求像龙卷风,产能却像老牛车,价格只能被卷上天。
库存是最诚实的温度计。
DRAM库存只剩10天,NAND 14天,安全线以下“裸奔”。
渠道里谁手里有货,谁就是大爷。
上游晶圆厂扩产周期18~24个月,远水救不了近火,2025年前看不到大规模新产能。
SK海力士急了,宣布砸150亿美元扩建HBM产线;美光在台湾盖新厂,专攻3D NAND;铠侠与西部数据重启合并,想抱团取暖。
巨头们一边抢设备,一边抢人才,动作比双十一秒杀还快。
技术迭代也在“火上浇油”。
HBM3e明年量产,单颗36 GB,带宽再翻一倍,AI训练一个大模型需要的内存容量从“卡车”升级成“火车皮”。
旧产线无法兼容,新产线还没盖好,供需剪刀差越拉越大。
价格曲线像被拽紧的橡皮筋,松不了。
二级市场给的情绪更直白。
存储板块PE 18.5倍,还在历史中位,机构仓位却环比+3.2个百分点,期权看涨合约量两周翻倍。
聪明钱提前占位,等的是2026年上半年的“超级周期”。
估值没泡沫,业绩有增速,故事还能讲两年,资金自然用脚投票。
对普通人,涨价意味着装机、买手机要多掏几百块;对投资者,这是两年一遇的“硬科技β”。
两条主线最清晰:一是技术卡位,HBM三大寡头——三星、SK海力士、美光——合计拿下92%份额,谁先量产HBM3e,谁就是印钞机;二是设备国产替代,扩产潮里,光刻、刻蚀、量测设备厂订单排到2025年,估值还没透支,弹性最大。
别忘了风险。
若美国经济硬着陆,服务器采购可能踩刹车;地缘政治一起波澜,出口许可随时卡脖子。
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AI训练一天不停,数据就继续爆炸,内存需求就摁不住。
短期波动是节奏问题,不是方向问题。
结尾回到开头那把火:10月的涨价只是“预告片”。
库存见底、扩产滞后、AI胃口无底,三大硬逻辑把存储行业推入两年以上的高景气通道。
下次再看到手机、电脑涨价,别只吐槽,想想背后那条滚烫的产业链——机会和风险,都在火焰里跳舞。
来源:清闲的画板FKwWz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