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九月初一!老家老人说“今冬下不下大雪,就看这一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1 15:00 1

摘要:昨天跟我妈视频,手机里传来玉米叶子的沙沙声——她正蹲在院儿里扒玉米,膝盖上沾了圈泥,手里的玉米棒剥到一半,突然抬头叹口气:“这都八月二十九了,明天就九月初一,地里的麦子还没种上,可咋整啊?”

昨天跟我妈视频,手机里传来玉米叶子的沙沙声——她正蹲在院儿里扒玉米,膝盖上沾了圈泥,手里的玉米棒剥到一半,突然抬头叹口气:“这都八月二十九了,明天就九月初一,地里的麦子还没种上,可咋整啊?”

我盯着屏幕里院角堆得老高的玉米秸秆,想起前几天我叔发的朋友圈:拖拉机陷在地里,犁头裹满了湿泥,车轱辘压出的印子里还积着水。我叔配文说“今年北方雨太勤,踩地里能陷半个鞋跟,秸秆潮得攥出水,翻地都翻不动”。搁往年这时候,我家麦地早该冒出绿油油的芽了,今年倒好,连播种的垄都没开,我爷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慢悠悠补了句:“老辈人早说了‘八月无三十,旱涝种不及’,今年八月就没三十,可不就应了这话?要么旱要么涝,庄稼人难啊!”

说起九月初一,我妈还跟我聊起老家的老讲究——“把高登”。小时候我总跟着她爬村东头的老土坡,坡顶上能看见大半个村子的地。我妈会指着地里的豆子田说:“九月初一登高看,来年收成心里安”,那会儿我不懂,就顾着摘坡上的野酸枣,现在想想,那都是庄稼人盼着风调雨顺的念想。还有首民谣我爷总念叨:“正月初一喜气浓,二月初二龙抬头,九月初一把高登,十月初一祭先人”,原来每个月的初一都有说法,只是现在年轻人记的少了。

最让我记挂的,是我爷说的那句“大雪来不来,就看九月初一”。他说这可不是随便说的,老辈人传下来两句准话:要是明天九月初一晴得透亮,连朵云都没有,那到了大寒就暖和——往年大寒得裹着厚皮袄出门,赶上这种好天,皮袄都能挂衣柜里落灰。去年九月初一就是大晴天,结果大寒那几天,我家院里的腊梅都开早了,我妈还摘了两朵插在花瓶里,说“老祖宗的话比天气预报还准”。

可要是明天下大雨,那冬天大寒就得下大雪。我叔倒盼着下雨,他说“瑞雪兆丰年”,雪盖在地里能保墒,明年麦子扎根稳。前几年有回九月初一下了场大雨,到了大寒真下了暴雪,第二天早上我堂弟兴奋地在门口堆雪人,连上学都差点迟到,我叔站在边上笑:“这雪下得好,明年麦子肯定有收成!”

其实这些农谚哪儿是迷信啊,都是老辈人一辈辈看天、种地攒下的经验。现在有天气预报能看未来一周的天气,可我妈还是愿意听这些老话,她说“天气预报能看三天,老辈的话能看一季”。就像今年,要是早知道“八月无三十,旱涝种不及”,说不定我叔就能早几天清理秸秆,也不至于现在着急。

明天就是九月初一了,不管你是在农村忙着种麦子,还是在城里上班赶地铁,都可以抬头看看天——是晴得晃眼,还是飘着小雨?咱都记在心里,等过了大寒再回头瞅,看看老祖宗的话到底准不准。

网友辣评

@村东头王姐:俺家今天刚把秸秆拉到地头,就等明天天气了!要是晴天立马雇人播种,可别再下雨了,不然麦子真要来不及种了!

@城里打工人小李:从小听我奶说这些农谚,现在在城里看不到麦地,但明天还是会看看天,感觉这样就跟老家没那么远~

@种粮大户老张:农谚有道理,但也得靠科学!俺今年备了抗冻麦种,不管冬天雨雪多不多,先把准备做足,心里才踏实!

你老家有没有关于九月初一的老说法?明天你那儿会是晴天还是雨天?来评论区聊聊,咱一起等着看今冬的大雪会不会来!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