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风险急剧上升。各个国家和地区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搞竞合,争未来?谁来指南找北?2021年以来,中国陆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全球治理倡议,聚焦如何推动国际发展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引领全球治理体制
编者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风险急剧上升。各个国家和地区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搞竞合,争未来?谁来指南找北?2021年以来,中国陆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及全球治理倡议,聚焦如何推动国际发展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引领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对上述问题提出“中国答案”。同时,世界各国智库也各显神通,仰观俯察,深思熟虑,出谋划策。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特开辟全球智点·四大倡议卡片专栏,以极简方式提炼要点,为促进四大倡议下各领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欢迎读者循例投稿,形成全球智点·四大倡议的爆炸式扩散效应。标签:#东南亚/中国/具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观点:东南亚应加强在具身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背景:全球机器人革命即将到来,东南亚机器人发展受全球技术格局驱动。1.“具身人工智能”有望引领人工智能的价值创造。具身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它将推动机器人在更广泛的经济领域落地应用。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或早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变革性影响——后者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且正引发人们对巨额投资于人工智能开发和基础设施究竟如何盈利的质疑。2.东南亚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过去十年,机器人在东南亚的作用日益突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为机器人发展制定了指导路线。东盟多个国家都拥有机器人初创企业,为制造业、物流业和服务业提供服务。然而,东南亚在机器人技术和具身人工智能方面的能力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供应链和技术进步息息相关。
内容:中国将是引领全球人工智能价值创造的最佳经济体。1.中国的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中国政府将“实体人工智能”确立为国家发展重点,强调其在制造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中国通过资金支持、战略引导和试点项目,推动了将数字技术与物理世界融合的“智能基础设施”的发展。2.中国的完整产业链能够支撑机器人的规模化落地。中国具备机器人研发和生产所需的完整供应链,并培养了大量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高等人才。鉴于所有这些因素,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和硬件生态系统为“具身人工智能”的快速部署和迭代发展提供了理想条件。建议:东南亚应主动应对竞争格局,加强国际合作与本土能力建设。1.深化与中国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合作。中国企业引领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驱动的经济转型的前景必须反映在东南亚企业和政府的决策中。东南亚国家应积极与中国合作,推动本地企业的技术升级,特别是在制造业、农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借助中国低成本、高效能的人工智能产品,东南亚可加速产业自动化与创新。2.加强数据安全与治理框架的建设。东南亚国家需密切关注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政治环境,尤其是技术合作时可能面临的风险。为了应对政治摩擦,东南亚需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治理制度,确保技术使用的安全与可控。3.主动构建多元技术合作网络。东南亚国家应积极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英国等替代技术提供方合作,发展区域性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供应链,避免在“具身人工智能”领域被技术主导大国边缘化。来源:《人工智能机器人革命、中美竞争与东南亚》,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2025年10月3日,https://www.iseas.edu.sg/articles-commentaries/iseas-perspective/2025-74-the-ai-robotics-revolution-china-us-rivalry-and-southeast-asia-by-john-lee/整理者:陆知宜,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全球智多星团队成员 来源:我就这样咋地了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