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磨镜片竟写出惊世光学巨作!让西方都惊叹的“光学魔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0 14:53 1

摘要:1846年的春天,扬州的一家书店后院,60岁的郑复光正在做着惊人的实验。

安徽一位普通书店老板,竟然写出中国第一部光学奇书!

他没用过任何进口仪器,却破解了望远镜、放大镜的秘密。

今天,就带您认识这位被遗忘的“中国爱迪生”——郑复光!

郑复光——发明测天望远镜

1846年的春天,扬州的一家书店后院,60岁的郑复光正在做着惊人的实验。

他用自制的透镜聚焦阳光,居然点燃了三尺外的纸片。围观的邻居们惊呼:“郑老板会法术!”

这位看似普通的书店老板,已经默默研究光学二十多年。他就是个纯粹的“民间科学家”。

郑复光的实验室简陋得可怜:几块水晶石、自磨的玻璃片、手工绘制的图纸。就是这样简单的装备,他却要挑战当时最前沿的光学难题。

一位朋友在信中写道:“复光兄终日对镜痴迷,店中事务尽付伙计,人皆笑其癫,吾独敬其志。

就在这一年,郑复光终于完成了他的心血之作《镜镜諗痴》。

书中内容让当时的学者大开眼界:

第一卷“明原”:用通俗语言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

他描述光线“如投石入水,波纹四散”,让普通读书人都能理解。

第二卷“镜类”:详细分析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原理。

他总结出“凸者聚光可点火,凹者散光可放大”的实用口诀。

最精彩的是“释圆”部分:他独创了一套理解透镜焦距的方法。

用“视镜之厚薄,定光之聚散”来解释复杂的光学现象。

全书最可贵的是配有精细插图,一步步教人制作望远镜、显微镜。

《镜镜諗痴》问世后,虽然未能在当时引起官方重视,却在民间科学界产生了涟漪效应:

直接启发邹伯奇:这位广东天才读到郑著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照相机;推动实用科学:书中介绍的照明灯具制作法,在各地得到应用;打破西方垄断:证明中国人完全能掌握近代光学原理。

道光二十七年,学者杨尚文将全书收入《连筠簃丛书》,使这部杰作得以流传后世。

现代光学专家评价:“郑复光在没有微积分工具的情况下,靠直观理解达到这个高度,实在令人敬佩。

郑复光的故事,在同时代西方科学家面前毫不逊色:

德国夫琅和费发明光谱仪时,郑复光正在研究棱镜分光;法国菲涅尔提出波动说时,郑复光也在探讨光的本质。

然而命运的差距令人唏嘘:

西方科学家的成果得到政府资助、学界推崇;郑复光却要自费研究、备受冷眼。

这正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缩影:缺乏国家支持、没有形成体系、实用技术被轻视。

站在科技馆的光学展区前,看着琳琅满目的光学仪器,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位磨镜片的郑复光。

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中国人的科学智慧,从不逊于任何人。

今天的中国,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来源:古韵寻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