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那些扰动着我们心绪的细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00:11 1

摘要:但是,赵松有可能更愿意细雨一词含有隐喻,就这篇小说而言,一生中遇到的愿意让他或她在自己的生命中恒常或者短暂停留的那些人,都是细雨,他们淋湿了你,从肌肤到记忆,使你的生命轨迹因之发生暂时的偏移甚至一生的改变。

我们当然可以将细雨直观地理解为很小的雨,在小说《细雨》中,赵松也的确写到了不止一场雨,且都是很小的雨。

但是,赵松有可能更愿意细雨一词含有隐喻,就这篇小说而言,一生中遇到的愿意让他或她在自己的生命中恒常或者短暂停留的那些人,都是细雨,他们淋湿了你,从肌肤到记忆,使你的生命轨迹因之发生暂时的偏移甚至一生的改变。

《细雨》的中心人物是章瑜、卢郁和萧穆,处于“相忘于江湖”状态的三个文友。因为章瑜路过上海他们得以在一家咖啡馆和一家潮汕菜馆重聚。咖啡时间和小酌时间里他们的对话让读者感觉,三个人的交往史雨丝一般在三人之间编织出一张“雨”网,诸如编辑卢郁与作者章瑜因为一篇文稿吵到互相拉黑微信这其中有没有“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情缘?又比如萧穆总是妒嫉卢郁比自己更能让章瑜灿烂大笑是否因为他也喜欢章瑜?对来家里的萧穆这般冷言相讥是因为卢郁的妻子知道比不过章瑜而将两个对章瑜有好感的男人一起憎恨了?等等,这些摆不上台面的心绪, 一定左右不了大局,但对章瑜、卢郁和萧穆乃至卢郁妻子而言,一场场淋湿他们的细雨织成的网,束缚住了他们捆绑住了他们,在他们试图挣脱时他们的世界崩塌了。

如果说章瑜、卢郁和萧穆是小说的中心人物,那么,章瑜父亲遗世的6本日记,则是小说的关键事件。是事件而不是道具吗?章瑜告诉萧穆,导致自己爸妈离婚的,是家里保姆的女儿。章瑜还告诉萧穆,在整理父亲遗物时,翻出了6本蓝色布面日记,在父亲几乎记录一切的日记中,章瑜特意挑出一段讲给萧穆听:“他认为我妈终归还是无法理解他,但他仍旧爱我妈,小母狮(保姆的女儿)也替代不了她,他们在精神上是有深度关联的。他认为我妈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还坚决要离婚,只是因为她在精神上早就退化了,把他当成了私人财产,而不是爱人,还说她以前并不是这样狭隘的人。他表示他并不想离婚,最后之所以同意了,是为了尊重我妈的意愿。”对章瑜、对听了章瑜转述的萧穆、对愿意倾听萧穆因一时无法排遣而诉说的卢郁、对丈夫与章瑜关系计较了那么多年的卢郁妻子,日记让他们的身心震荡了起来,日记怎么还是道具呢?

小说高潮段落的起始句是“外面就下起了蒙蒙细雨”。而章瑜父亲留下的6本日记,比高潮段落里的那场细雨,来得更早。 若没有章瑜爸爸留下的6本日记,细雨不就是一场很小的雨吗?因为日记里的父亲关于男女之情的那一段惊世骇俗的议论让章瑜念念不忘,她才会转述给萧穆听;萧穆听罢,“闷头坐在咖啡馆里,感觉自己的精力已消耗殆尽”,为什么?“淋湿”了章瑜的日记片段,也“淋湿”了萧穆。“萧穆讲了章瑜的家事。卢郁听着,有些兴致索然,但是听到有几本她爸留下的日记时,就兴奋了起来”,卢郁兴奋起来了,仅仅是因为离开报社后他做起了收购旧东西的生意而这两年恰巧在收老日记吗?赵松的构思恐怕不会这么直白,不然,卢郁老婆怎么会在萧穆来家里时会特别提及丈夫想收章瑜父亲的日记未果这件事呢?“被人家拒了,是不是很可笑啊?”在她看来,卢郁的可笑之处只是因为没有收成章瑜父亲的日记吗?

不过,由章瑜父亲的日记引发的“朋友圈”震动,在世界风云浩浩荡荡的当下,都是不值一提的“细雨”。赵松却从经历过的往事中小心翼翼地提拉起一丝又一丝细雨来,又不惧繁复地动用起多种小说创作技巧构建成一篇小说,会不会招致这样的质疑?再怎么勤奋都记录不完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大事件,作家却醉心于精巧地再现这样的“细雨”,意义何在?殊不知,蝴蝶效应之说虽然烂俗,却是硬道理,那几场“淋湿”了章瑜、萧穆和卢郁们肌肤和记忆的“细雨”,在改变着他们的同时就不能波及我们吗?所以,明知道章瑜、萧穆、卢郁以及章瑜父亲和他遗留的日记都是赵松的虚构,阅读《细雨》却总是心有戚戚,感觉赵松把我们的心事偷了去写成了小说,便就手借“淋湿”章瑜他们的“细雨”,翻检起自己一路走来淋过的那些细雨,潮湿过后、淤积疏通,心情倒也如雨后的天空,这难道不是阅读小说的好处吗?这难道不是赵松写作《细雨》的理由吗?“人潮内,愈文静,愈变得,不受理睬”,流行歌手陈奕迅的名曲《浮夸》中的这一句,是众生相的实录,而《细雨》这样的小说,是在用夸张的手法替“不受理睬”的我们宣泄。

怎么夸张了?

纵然心中有万般柔情蜜意,所谓的事业终究是男人眼里的白月光,卢郁觉得章瑜懂得其中的道理,就策划了一场旧日记展览,就在自己家里。果然,不肯出让父亲6本日记的章瑜,同意展览开幕的当天带着日记本赶早班飞机到上海,开幕式结束后再搭乘晚班飞机把日记本带回去。开幕式那天,诸事顺利,但章瑜始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恨不能谢绝开幕式后的晚餐带上日记本走人。女人的直觉就是这么厉害,卢郁领着包括章瑜、萧穆一众客人在家附近的餐厅准备吃饭之际,在展厅里一有空就狠命盯视章瑜的卢郁妻子,将6本日记本放到煤气灶上后打开了火,火势惊动来了两辆消防车……被日记本这样的“细雨”扰动过的我们,又有几人敢像卢郁老婆那样把日记本放到煤气灶上后点火?

掩卷细思,赵松安排萧穆站在展柜前读了章瑜挑选展出的6本日记中的6页,一定不是随意的,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再读一遍:“在面对这些跟自己不相关的事情上,我总是能忍得住的。只有在我自己的事情上,才不需要忍……表达不是语言的真正功能。语言的真正功能是掩盖,甚至是埋葬……”也就是说,小说家在曲折地告诉我们,卢郁老婆也读了这几页日记,随后认定,章瑜与丈夫因6本日记孵化出的新链接,是不能忍的自己的事情。而为此事去与丈夫争辩?细雨过后,天空晴朗,所谓“语言的真正功能是掩盖”,大致如此吧?

“他觉得她肯定是疯了”,被同一场“细雨”淋湿的萧穆,得知卢郁老婆烧了日记本后居然还在细雨里散步,这样反应道。这也是许许多多被“细雨”扰乱过心绪的人一旦纵身一跃变成旁观者后常有的态度。但是,一场场“细雨”还瘀积在心里呀,这时候如恰巧读到《细雨》,那一句古语“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的内涵,别提有多明澈了。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