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资料来源:《太平广记》《搜神记》《夷坚志》等古代典籍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长白山深处那座荒废古庙中,确实曾发生过三人进去、四人出来的诡异事件。
据《太平广记》记载,此类灵异之事往往关乎因果业报,牵扯修行人的德行考验。
那尊神秘的小金人,在半夜时分散发着诡异的金光,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而那个凭空出现的第四人,又是何方神圣?
清代康熙三十二年,有位名叫周明德的进士,因公务需途经长白山区。
时值深秋十月,山路崎岖难行,寒风刺骨,天色渐晚。
同行还有两位友人:一位是略通佛理的文士李清风,另一位是经商为业的张富贵。
三人原本计划在山下客栈过夜,不料遇上山洪暴发,道路被冲毁,只得另寻歇脚之处。
行至山腰时,忽见前方林间隐约有座古庙,虽显破败,却可避风雨。
周明德提议入庙歇息,张富贵却面露难色:“此地荒凉人迹罕至,恐有不祥之事。”
李清风则摇头笑道:“佛门乃清净之地,有菩萨护佑,有何可惧?”
三人商议片刻,最终决定入庙过夜。
踏入庙门的那一刻,一股阴森寒意扑面而来。
庙内昏暗无光,只有月光从破损的屋顶洒进来,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大殿中央供奉着一尊面容慈祥的观音菩萨像,虽经年累月,依然庄严肃穆。
香案上积满灰尘,早已空无一物,显然多年无人祭拜。
更奇特的是,菩萨像前的供台上,竟立着一尊不过手掌大小的金人。
这小金人通体金光闪闪,雕工精美异常,在月光照射下散发着诡异的光芒。
“这小金人倒是稀罕物,做工如此精细,必定价值不菲。”张富贵眼中闪过贪婪之色。
他上前仔细端详,只见金人面容威严,身着盔甲,手持法器,宛如护法神将。
李清风见状急忙阻止:“张兄切勿妄动,此乃供奉之物,岂可随意亵渎?”
“荒庙野外,又无人看管,况且我们也算有缘得遇,取之何妨?”张富贵不听劝阻。
他伸手便要去取那小金人,周明德也觉不妥,连忙劝道:“此物既在佛前,必有其因缘,还是莫要轻举妄动。”
“你们读书人就是迂腐,机缘摆在面前却不知珍惜。”张富贵一把推开两人的阻拦。
他一把抓起小金人,迅速揣入怀中。
就在张富贵收起金人的瞬间,庙中忽然响起阵阵钟声。
钟声悠扬深沉,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不绝。
三人环顾四周,却不见钟在何处,这钟声仿佛从虚空中传来。
更令人惊异的是,那尊观音菩萨像的眼睛,似乎在月光下转动了一下。
李清风脸色煞白,连忙双手合十,口诵阿弥陀佛。
“一定是我们眼花了,菩萨像怎么可能会动?”周明德强自镇定,但声音却有些颤抖。
张富贵摸着怀中的金人,心中暗自得意,对于这些异象毫不在意。
三人在大殿一角铺下行李,生起篝火取暖。
夜深人静,山风呼啸,古庙中传来阵阵奇怪的声响,时而如丝竹管弦,时而如诵经念佛。
李清风辗转难眠,总觉得有无数双眼睛在暗中窥视。
周明德也感到不安,几次想要离开,但外面风雨交加,只得作罢。
唯有张富贵鼾声如雷,睡得格外香甜。
约莫子时三刻,周明德忽然惊醒,只见庙中金光大作。
那尊观音菩萨像竟缓缓转过头来,慈悲的目光直视张富贵。
更令人惊骇的是,张富贵身旁竟多了一个人影。
那人身着古代武将服饰,面容威严,正是小金人的模样放大数倍。
神秘人影一动不动地坐在张富贵身边,仿佛在守护着什么。
“张兄,你身旁…”周明德想要叫醒张富贵,话音未落,那神秘人影已然消失。
李清风也被惊醒,见周明德面色惨白,忙问发生何事。
“刚才庙中金光大作,还有一个人影…”周明德将所见告知李清风。
李清风听后更加不安:“此地必有缘故,我们还是小心为上。”
两人再也无法入睡,只得枯坐到天明。
张富贵却依然酣睡如雷,浑然不觉昨夜发生的异象。
天明时分,三人收拾行装准备离去。
走出庙门时,李清风习惯性地回头一望,顿时惊叫出声:“怎么回事?我们明明是三个人,怎么现在变成四个了?”
周明德和张富贵急忙回头,果然发现身后跟着一个陌生人。
这人身形高大,面容端正,身着灰色僧袍,正是昨夜那神秘人影的模样。
但此时他已不再是武将装束,而是一位面相慈和的僧人。
“阁下何人?为何跟随我们?”周明德上前询问,心中满是疑惑。
那僧人微微一笑,合掌行礼道:“贫僧法号慧明,昨夜在庙中打坐修行,见诸位施主有缘,特来相伴一程。”
张富贵心中疑惑不已,明明昨夜只有他们三人在庙中,这和尚从何而来?
但见此人气度不凡,谈吐文雅,也不敢多问。
一路下山,慧明大师时而与李清风论佛法,见解独到,引经据典。
时而与周明德谈治国理政,条分缕析,颇有见地。
唯独对张富贵,总是投以意味深长的目光,仿佛能看透他的内心。
“大师可是附近寺庙的僧人?为何会在荒庙中打坐?”李清风好奇询问。
慧明大师淡然一笑:“贫僧云游四方,居无定所,见此庙有缘,便暂作歇脚之地。”
“那庙中的小金人,大师可知其来历?”周明德试探性地问道。
慧明大师目光一闪,看了看张富贵,缓缓说道:“金人乃护法所化,镇守此庙已有数百年之久。”
张富贵听到这话,心中一紧,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的金人。
“护法金人有何神异之处?”李清风追问道。
“凡有缘人至此,若心存正念,护法自会显现真身,传授佛法。”慧明大师意味深长地说道。
“若心怀贪念,又会如何?”周明德问道。
慧明大师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看向张富贵:“张施主以为如何?”
张富贵被看得心虚,支吾道:“小僧不懂佛法,不敢妄言。”
四人行至山下客栈,准备分道扬镳。
慧明大师突然开口:“张施主,昨夜在庙中可有所得?”
这话问得张富贵心中一惊,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并…并无所得。”他结结巴巴地回答。
慧明大师笑而不语,只是缓缓说道:“因果不虚,善恶有报。施主所取之物,终需归还。”
张富贵闻言面色大变,慌忙摸向怀中,却发现那小金人竟已不翼而飞。
更令人震惊的是,慧明大师手中竟出现了那尊小金人,正是昨夜从庙中取走的那一尊。
“这…这怎么可能?我明明放在怀中,怎么会在大师手里?”张富贵目瞪口呆。
周明德和李清风也感到不可思议,刚才他们并未见慧明大师有任何动作。
慧明大师将金人托在掌心,金光闪闪,栩栩如生。
“施主可知,这小金人的真正来历?”慧明大师开口询问。
“还请大师开示。”张富贵此时已是汗如雨下,连忙跪倒在地。
“它背后隐藏的因果业报,又将如何影响世人的修行之路?”慧明大师继续问道。
话音刚落,慧明大师的身影开始变得模糊,仿佛要消散在虚空之中。
“这第四人的真实身份,以及小金人的惊天秘密,恐怕远比想象中更加玄妙…”
慧明大师的最后一句话,让在场三人毛骨悚然,而那个关于3人进去4人出来的真相,即将揭晓…
None
“这尊小金人,乃是护法韦陀菩萨的化身。”慧明大师的声音如梵音缭绕,响彻整个客栈。
原来,这座荒庙并非普通古刹,而是唐代一位得道高僧智慧禅师的修行道场。
智慧禅师修行七十载,德行圆满,临终前将自己的舍利融入黄金,制成护法金身。
凡有缘人至此,若心存正念,护法自会显现真身,传授无上妙法。
若心怀贪念妄取圣物,护法亦会化身人形,随行警示,直至其悔悟为止。
“贫僧正是那护法韦陀的化身。”慧明大师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昨夜张施主妄取圣物,贫僧便化身相随,观其是否能够回心转意。”
张富贵此时才恍然大悟,为何昨夜会有神秘人影,为何明明三人进庙却变成四人出来。
原来这第四人,正是小金人护法的化身显现。
他连忙磕头忏悔:“弟子一时贪心,冒犯圣物,还请大师慈悲开示,弟子愿意改过自新。”
慧明大师点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佛法讲究戒定慧三学,戒为首要。”
“戒除贪嗔痴三毒,方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自在。”
他继续开示道:“《华严经》云:‘一切法从心想生’。心中有贪,所见皆为贪境;心中有慈,所遇皆为善缘。”
“张施主今日所遇,正是自心贪念所现的境界。”
李清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第四人的出现,本就是因缘和合而生。”
慧明大师赞许道:“正是如此。佛家讲因缘法,一切现象皆由因缘聚合而生而灭。”
“张施主的贪心是因,护法显现是缘,悔悟改过是果报。”
“这便是佛法中’因果不虚,丝毫不爽’的究竟道理。”
周明德若有所思:“那么修行人在红尘中历练,岂不是处处都有这样的考验试炼?”
“然也。”慧明大师道,“《维摩诘经》云:‘心净则佛土净’。”
“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古刹,而在日常起心动念之间。”
“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修行的机会和考验。”
“贪心起时能觉察并化解,嗔心起时能忍辱包容,痴心起时能智慧明了,这便是真正的修行妙道。”
他将小金人重新托在掌心,金光大作:“这尊护法金身,将重新回到庙中继续镇守。”
“但真正的护法,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自心之中。”
“当我们以戒为师,以慈悲为怀时,自性本具的佛性便是最大的护法力量。”
说罢,慧明大师的身影开始变得透明,逐渐消散在虚空之中。
只留下那尊小金人静静地躺在桌案上,金光内敛,庄严肃穆。
三人相视而立,心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感悟和转变。
张富贵从此戒除贪念,潜心向善,后来成为当地有名的善人。李清风更加精进修行佛法,数年后出家为僧,弘法利生。周明德则将此次奇遇铭记于心,为官清廉正直,造福一方百姓。
数年后,有人再访那座长白山荒庙,发现庙宇已经重新修缮,香火兴旺。
那尊神秘的小金人,依然静静地立在观音菩萨像前,守护着这方净土。
每当有缘人前来参拜时,都能感受到一股庄严祥和的气息,仿佛有无形的护法力量在默默守护加持。
来源:花梦讲故事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