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蛇年的诡异鬼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00:11 1

摘要:宋仁宗天圣五年,汴京城西有座荒废已久的宅院,人称“蛇年鬼宅”。这座宅子每逢蛇年必出怪事:夜半常有女子哭声,院中蛇群游走,更有人见过白衣女鬼在月下起舞。

宋仁宗天圣五年,汴京城西有座荒废已久的宅院,人称“蛇年鬼宅”。这座宅子每逢蛇年必出怪事:夜半常有女子哭声,院中蛇群游走,更有人见过白衣女鬼在月下起舞。

这年又是蛇年,刚调任开封府推官的沈文清,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新官上任,家眷尚未抵京,便索性搬进了这座鬼宅。

“大人三思啊!”老衙役劝阻,“这宅子邪门得很,前后三任主人都横死其中...”

沈文清笑道:“我读圣贤书,不信怪力乱神。况且租金如此便宜,何乐不为?”

搬进宅子的头三天,风平浪静。沈文清每日下衙回来,就在书房批阅公文,直至深夜。

第四天夜里,他正在看书,忽闻窗外传来幽幽的哭声。推窗望去,月光下竟有个白衣女子坐在井边梳头。

“何人夜半在此?”沈文清厉声问道。

女子缓缓转头,面色惨白如纸:“大人,这井水甚甜,可要尝尝?”说着,递来一个破旧的木碗。

沈文清虽心中发毛,仍强自镇定:“本官不渴,姑娘请回吧。”

女子凄然一笑,身影渐渐淡化,消失在月光中。

次日,沈文清查问邻里,得知这宅子原主人姓白,曾是汴京有名的绸缎商。十二年前的一个蛇年,白家小姐离奇投井自尽,自此宅子便开始闹鬼。

“那白小姐可是爱穿白衣,常在井边梳头?”沈文清问。

老邻居变色道:“大人见过她了?快搬走吧!见过她的人,不出七日必遭横祸!”

沈文清不信邪,当夜特意守在井边。子时刚过,果然又见白衣女子。

“姑娘若有冤情,不妨道来。”沈文清温言道。

女子泣道:“小女白素贞,死得好冤啊...”

原来十二年前,白素贞与穷书生柳文宣相恋,私定终身。谁知柳生进京赶考后音讯全无,白素贞却珠胎暗结。白老爷怒不可遏,逼她堕胎。白素贞不肯,在蛇年端午投井自尽。

“我死后,爹爹悔恨交加,也病故了。这宅子便荒废下来。”白素贞泪如雨下,“只可怜我那孩儿,尚未出世便随我去了...”

沈文清心生怜悯:“姑娘可需本官相助?”

白素贞道:“大人若遇见一个左耳后有蛇形胎记的书生,那便是我的孩儿转世。请告诉他,娘亲从未怪过他爹爹...”

话音未落,鸡鸣破晓,白素贞消失不见。

此后数日,沈文清忙于公务。这日他审理一桩盗窃案,被告是个清秀书生,名叫柳梦梅。问话时,沈文清无意中发现他左耳后果然有个蛇形胎记!

退堂后,沈文清单独留下柳梦梅,将鬼宅奇遇娓娓道来。

柳梦梅听罢,泪流满面:“不瞒大人,学生常做一个怪梦,梦见白衣女子在井边哭泣。原来...原来那是我的前世娘亲!”

更巧的是,柳梦梅正是当年柳文宣的侄子,过继给叔父为嗣。柳文宣当年高中状元,却因得罪权贵,被外放蛮荒,途中病故,临终前将这段情缘告知家人。

沈文清感慨万千,带柳梦梅到鬼宅祭拜。说也奇怪,自那以后,宅中再无异状。

然而就在柳梦梅准备科考期间,怪事又起。先是他的诗文无故被毁,接着考试前夜突发高烧。更可怕的是,沈文清在宅中发现了蛇蜕,大如梁柱!

“这不是寻常鬼魂作祟。”沈文清心生警惕,暗中请教一位游方道士。

道士察看宅院后,面色凝重:“此宅地下埋着一条修行千年的蛇妖。那白素贞的怨魂被它利用,其实真正的祸首是这蛇妖。它每逢蛇年便要吸取书生文气,助长修行。”

“如何降服?”沈文清问。

道士叹道:“需得纯阳之血,在端午正午洒在蛇妖真身上。但它的真身藏在何处,贫道也看不透。”

端午将至,沈文清苦思对策。这夜,白素贞再次托梦:“大人,那蛇妖真身就在井底。但它法力高强,寻常方法伤它不得。需用我生前所绣的驱邪香囊,内装雄黄、朱砂,方可破它修行。”

次日,沈文清在宅中搜寻,果然在梁上发现一个褪色的香囊,绣着并蒂莲,内装药材尚未腐烂。

端午这日,正午时分,沈文清与道士来到井边。道士布下法阵,沈文悬绳下井。井底别有洞天,竟有一条巨蟒盘踞,鳞片如铜钱般大。

“大胆凡人,敢扰本仙清修!”巨蟒口吐人言。

沈文清不答,取出香囊洒向蛇身。巨蟒惨叫一声,化作青烟欲逃。道士在井口念咒,将青烟收入葫芦。

“妖孽已除,白姑娘也可往生了。”道士道。

当晚,沈文清梦见白素贞与一俊秀书生携手道谢:“多谢大人成全,我夫妻终于团聚。”二人化作白光,冲天而去。

后来,柳梦梅高中进士,将鬼宅改建为佛堂,超度亡灵。沈文清因除妖有功,升任开封府尹。他将在鬼宅的经历写成《蛇年除妖记》,警示后人:鬼怪可怕,人心更可怕;鬼怪可除,心魔难消。

多年后,有人看见一对白衣男女在月光下漫步,女子容颜如花,男子耳后的蛇形胎记清晰可见。他们说,那是白素贞与柳文宣的魂魄,终于得以相守。

而那口古井,后来被称为“姻缘井”。传说真心相恋的人若在月夜往井中投币,便能得到白素贞的祝福,永结同心。

当您看到这里的时候,说明您已经看完故事,麻烦您点个关注点个赞,举手之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本故事纯属虚构!谢谢观看!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小鑫民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