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巨头ABB,利润暴跌39%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1 22:52 1

摘要:这笔交易,让整个科技圈都愣了一下。一个玩高科技风险投资的,为什么要去碰一个利润下滑、模式笨重的“传统工业”?

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巨头ABB,突然宣布把自己的“看家业务”——机器人部门,打包卖了。

接盘的是谁?日本软银,孙正义,价格是53亿美元。

这笔交易,让整个科技圈都愣了一下。一个玩高科技风险投资的,为什么要去碰一个利润下滑、模式笨重的“传统工业”?

孙正义根本不在乎ABB现在能挣多少钱。他买的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场“豪赌”。

ABB这家公司,是“工业机器人”这个词的定义者。早在1974年,它就搞出了全球第一台全电动的微机控制机器人。

在过去几十年里,它和发那科、安川、库卡(后来被美的收购)一起,几乎垄断了全球制造业的“自动化命脉”。

那这么一个“霸主”,为什么突然不玩了?说白了,不是它不想玩,是它“玩不动”了,这第一刀,来自“利润”。

ABB的财报很难看,2024年,机器人业务的利润同比暴跌39%,利润率只有12.1%,远低于集团的平均水平。

为什么跌这么惨?因为它的“大客户”(汽车、电子行业)都在“勒紧裤腰带”,自动化开支砍了又砍。

第二刀来自“中国同行”,中国是ABB最大的“饭碗”,占了它近三分之一的出货量。但现在“饭碗”快被抢走了,2024年,中国国产品牌在本土的市场份额,已经飙到了58%!

这就是“贴身肉搏”,国产机器人方案活、定制快、价格狠,逼得ABB这个“老贵族”也不得不降价应战,利润被压得更薄。

最要命的一刀来自“AI”,当ABB还在纠结“机械臂精度”和“稳定性”时,英伟达、特斯拉这些人,已经开始“掀桌子”了。它们搞的“具身智能体”,根本不跟你聊“工程”,它们聊的是“AI大脑”和“自主学习”。

在这个“新规矩”下,ABB那一套“老经验”和“控制系统”,瞬间显得“笨重”又“过时”。所以ABB的“卖身”,哪是什么“资本腾挪”,这根本就是一场当下最理性的选择。

CEO说得很直白:这是给股东“创造即时价值回报”。翻译一下就是趁着“老帝国”的牌子还值钱,赶紧在曲线顶点卖个好价钱,AI这个“新游戏”,我们不跟了。

一个“老帝国”扔掉的“包袱”,孙正义花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亿)捡起来,他“疯”了吗?

孙正义一点都不疯,他赌的,就是AI的“终局”。

我们得“扒一扒”孙正义的“机器人执念”,他2012年搞人形机器人Pepper,失败了。

2017年从谷歌手里买下波士顿动力(那个会跳舞的机器狗),2021年又因为不赚钱转手卖给了现代。过去的失败,恰恰教会了他“资本主义”的捷径。

他想明白了:AI时代,最值钱的不是“造机器人”,而是“让AI拥有身体”。所以他这次买ABB,根本不是看中那点“利润”。

他买的是什么?是ABB手里那50万台已经部署在全球工厂的“存量机器人”,是那7000名工程师和遍布全球的“售后体系”,是那几十年来积累的海量的“真实动作数据”!

之前聊过的“英伟达”逻辑,AI大模型不能只在“云端”训练,它必须在“现实”中试错。

而ABB这50万台机器,就是孙正义给AI准备的、通向“物理世界”的“入口”和“训练场”。

孙正义的牌

孙正义在下很大一盘棋。他不是“赌徒”,他是在“拼图”。我们来看他的“AI帝国”版图:芯片方面,他死死抓住了 ARM;

算力,他投资OpenAI和甲骨文,要共建“星际之门”数据中心;算法,他投资了Skild.AI这类机器人控制大模型公司。

“中枢”、“大脑”、“算法”都有了,就差一个“身体”(执行层),现在ABB来了,这53亿美元,让他把“思考—算力—执行”的最后一块拼图补上了。

这笔交易,把AI的“下半场”彻底摆上了台面。上半场,巨头们(微软、谷歌)比的是“谁的AI更会思考”(大语言模型),下半场,比的是“谁的AI先进了物理世界”。

孙正义用这53亿美元,买了一张“入场券”,他错过了英伟达,但他抓住了ARM(芯片),现在又抓住了ABB(身体)。

他赌的是:AI的终局,不在云端的服务器里,而在这只“机械手臂”里。当人工智能学会“行动”时,那才是软银的时代。

而那只“手”,孙正义已经拿到手了。

来源:小张的任意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