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看世界”女老师现状:未败于柴米油盐,却读懂另一种自由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1 22:29 1

摘要:2015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让郑州女老师顾少强的辞职信刷爆全网,那张写着寥寥十字的便签,成为无数人心中“诗与远方”的图腾。十年后,“黯然回乡、老公分手”的传言将她重新推上风口,有人唏嘘“浪漫终究败给现实”,但当拨开舆论迷雾,才发现这场跨越十年的人

2015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让郑州女老师顾少强的辞职信刷爆全网,那张写着寥寥十字的便签,成为无数人心中“诗与远方”的图腾。十年后,“黯然回乡、老公分手”的传言将她重新推上风口,有人唏嘘“浪漫终究败给现实”,但当拨开舆论迷雾,才发现这场跨越十年的人生实验,从未有过“成功”或“失败”的标准答案。

2015年的顾少强,站在35岁的人生岔路口。彼时她在中学任教多年,每月拿着3000元工资,却总在下班后琢磨“还有什么新鲜事可做”——她曾驻唱酒吧三个月,凭王菲的歌拿下教师卡拉OK大赛第一,也曾因找不到生活目标而精神几近崩塌 。当“世界那么大”的念头冒出来,她揣着1.1万元存款毅然辞职,成为全网追捧的“情怀偶像”。

这场出走并未按“剧本”上演。她没走遍全球,却在成都街子古镇遇见了同样辞掉铁饭碗的于夫,两人借债百万开起“远归客栈”,在银杏树下办了场没有婚纱的婚礼 。但浪漫很快被日常碾碎:旺季时她凌晨三点换洗30套被褥,亲手疏通堵塞的马桶;淡季时客栈空无一人,夫妻常因育儿理念争执。2020年疫情来袭,民宿连续数月零收入,传言中的“负债60万”便源于此时的资金压力。

更残酷的考验来自家庭。母亲确诊阿尔茨海默病需要照料,女儿到了上学年纪,顾少强不得不带着孩子回郑州定居,而向往自由的于夫选择留在四川,曾经的灵魂伴侣最终走向异地分居 。当她出现在郑州老城区的合租房里,凌晨四点直播讲心理课,“跌落神坛”的论调开始蔓延。

面对全网热议,顾少强在2025年的专访中坦然回应了所有传言:“客栈还在开,婚没离,更没有负债60万,活得还挺好好” 。那些被渲染成“悲剧”的细节,不过是人生选择的自然结果。

她从未被“网红”身份绑架。辞职后有无数商业资助和旅游博主邀约找上门,承诺的年薪相当可观,但因质疑对方“蹭热点”的态度,她全部拒绝,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行走——住35元一天的青旅床位,靠临时工作赚路费,钱花光就停下,攒够了再出发 。即便后来转型线上心理咨询,她也拒绝刻意营造“励志人设”,在直播间直言“我是被网红的,不想被记住”。

如今的生活早已重建秩序。作为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她每天深耕直播课堂,琢磨着“用更短时间讲清复杂的心理学知识”;女儿在作业本背面画满“妈妈的旅行地图”,她则计划带孩子去看黄河的冰凌,而非当年向往的喜马拉雅雪;母亲的日常照料被纳入生活节奏,工作与家庭的平衡虽忙碌却踏实 。这种状态正如她所说:“每个当下都符合期待,不舒服就立刻调整”。

顾少强的故事之所以持续引发共鸣,恰因它戳中了当代人对“稳定与自由”的集体困惑。有人拿她与普通裸辞者对比:2024年青年失业率高企,考公人数突破291万,当年她1.1万元就能启动的试错,如今可能要押上父母的养老金 。更有人以“骑行拉萨后崩溃”“裸辞后重返职场”等案例佐证,认为“旅行无法解决生活困境”。

但顾少强的十年,从来不是“逃离现实”的冒险。她辞职前就做好了预案:“钱花光了就停下来干活,攒够了再走”;经营客栈时亲力亲为,而非空谈情怀;转型心理咨询师,更是将十年阅历转化为专业积淀——她坦言,看过世界的经历让自己更具包容性,这正是心理咨询师最宝贵的特质 。那些嘲讽她“回到原点”的人忽略了:地理上的郑州或许是起点,但内心的成长早已抵达更远的地方。

她的价值,更在于打破了“人生只有一种活法”的执念。当年一起入职的同事研究菜谱时,她选择驻唱酒吧;当全网追捧“环游世界”时,她选择开客栈落地生根;当传言将她塑造成“失败者”时,她笃定地做着心理咨询。这种“随时可以跳转频道”的勇气,远比“永不辞职”或“永远在路上”更接近自由的本质 。

十年前,顾少强用十字辞职信告诉世人“向往自由的勇气可嘉”;十年后,她用柴米油盐中的坚守证明“接纳生活的变化更难”。所谓“黯然回乡”,不过是从一种生活切换到另一种生活;所谓“关系变迁”,亦是成长路上的自然筛选。

她在直播间引用的话或许是最好的注脚:“勇敢的保质期比想象中长”。辞职看世界是勇敢,回归家庭照料亲人是勇敢,在平凡日子里深耕专业更是勇敢。这个曾被无数人当作“精神符号”的女人,最终用十年人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从不是“永远在路上”,而是拥有在任何境遇里都能选择生活方式的底气。

至于那些“后悔吗”的追问,顾少强早已给出答案:“辞职这事在我生命里排不到前十,比这牛的事多着呢”。毕竟,比起“看世界”的风景,更珍贵的是看过世界后,依然能热爱生活的眼睛。

来源:海哥聊天下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