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菜市场门口,总能看到一群白发老人攥着塑料袋排队,他们为的是商家免费发放的10个鸡蛋;
清晨的菜市场门口,总能看到一群白发老人攥着塑料袋排队,他们为的是商家免费发放的10个鸡蛋;
社区活动室里,老人盯着手机屏幕里“养生讲座”的直播,手指在“立即购买”按钮上犹豫不决;
公园长椅上,老伙计们讨论着“投资养老项目”的高额回报,浑然不知自己正走向深渊。
这些被孤独啃噬的空巢老人,正成为诈骗集团最精准的猎物。
当“免费”的幌子遮住他们的眼睛,养老钱不知不觉的被人掏空了。
一
2023年5月,浙江杭州祝阿姨准备去家附近火锅店吃饭,结果发现火锅店关门了,得知此消息老人彻底慌了。
原来某“健康管理公司”以“免费吃火锅”为诱饵,吸引600余名老人参与“养生投资项目”,短短半年骗取资金4200万元。
有人说最初是收到一张传单:“6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享用养生火锅,现场赠送价值398元的虫草保健品。
”当她走进装修豪华的“健康中心”,迎接她的是热气腾腾的菌汤火锅、热情似火的“健康顾问”,以及投影屏上滚动播放的“养老基地投资计划”——“存5万返8万,住高端养老院,子女还能继承收益”。
在“火锅暖胃、话术攻心”的双重攻势下,老人们纷纷掏出养老钱。
有人取出了定期存款,甚至有老人瞒着子女将全部积蓄投入。
直到公司突然关门、负责人失联,老人们才如梦初醒:
所谓“火锅”是毒饵,“养老基地”是PPT里的虚影,4200万早已被转移至境外账户。
二
养老诈骗的经典套路,就是是“小恩小惠换信任,情感绑架促投资”:
诈骗公司通过社区地推、微信群传播“免费火锅”“免费鸡蛋”“免费体检”等信息,目标精准锁定60岁以上、独居或空巢老人。
首次参与时,老人会收到远超市价的“礼品”(如标价398元的虫草粉实为淀粉制品),并被告知“成为会员可享受更多福利”。
“健康顾问”每日电话问候,记住老人的生日、疾病史,甚至陪诊就医。
当老人感叹“儿女都不这么关心我”时,诈骗分子便趁虚而入,成为他们“比亲人还亲”的存在。
从“高息理财”到“养老公寓预售”,再到“候鸟式养老基地”,诈骗话术不断升级。
为增强可信度,公司会组织老人参观“在建基地”(实为废弃工厂),展示伪造的政府批文,甚至安排“托儿”现场签约。
当资金池积累到一定规模,公司便以“系统升级”“政策调整”为由暂停返利,随后人去楼空。
据警方透露,案中90%的受害老人是空巢或独居状态,孤独感使他们更易陷入“情感依赖+利益诱惑”的双重陷阱。
看到这里,让人泪目,如果有条件,还是要多陪伴父母。
三
看到这里,让很多儿女大怒,网友评论:
“骗老人养老钱,等于断他们活路!这种人不抓起来,天理难容!”
“儿女要是有空多陪陪老人,他们至于被几句甜言蜜语骗走全部积蓄吗?”
“建议所有养老投资项目必须子女签字确认,否则一律禁止!”
“告诉老人:凡是让你掏钱还承诺高回报的,100%是骗子!”
四
这起案件最令人心碎的,是某老人在派出所哭诉的场景:
“他们叫我‘干妈’,说比亲儿女还孝顺,我怎么就信了呢?”
当孤独成为诈骗的突破口,当“养老焦虑”被包装成投资机遇,4200万的数字背后,是600个家庭的崩塌。
骗子利用老人对亲情的渴望、对衰老的恐惧,将黑手伸向他们最后的保障。
子女是防骗的第一道防线。定期与父母沟通财务状况,安装反诈APP,用实际行动填补情感空缺,比事后追责更重要。
愿所有老人都能明白:真正的孝顺不会让你抵押房产,真正的养老不会承诺“天上掉馅饼”。
让“免费火锅”的幌子无处可藏,让每一分养老钱都能在阳光下安度晚年。
来源:畅聊情感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