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保研名额仅 5%,需高绩点 + 竞赛 + 综评;留学也需高绩点 + 实习;就业对绩点要求较低。但专业课老师一句 “招聘多要 985/211 或 QS 前 100” 点醒我 —— 读研究生或能更易找工作,遂排除本科直接就业(虽本专业本科也能就业,部分是想逃避
M 同学背景
上海海事大学 交通管理 | GPA:88.8 | 雅思:7
实习经历:某物流有限公司 航运操作实习生
竞赛经历:正大杯市场调查大赛
录取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海事技术与管理理学硕士)、南洋理工大学(海事研究理学硕士)、香港大学(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工程)理学硕士)
“不是 985/211,我们不招”—— 初定方向
大一刚入学,我没明确未来方向:就业、考研 / 保研、留学?
学校保研名额仅 5%,需高绩点 + 竞赛 + 综评;留学也需高绩点 + 实习;就业对绩点要求较低。但专业课老师一句 “招聘多要 985/211 或 QS 前 100” 点醒我 —— 读研究生或能更易找工作,遂排除本科直接就业(虽本专业本科也能就业,部分是想逃避就业)。
“我不想用三年时间写论文”—— 选定留学
大二上成绩稳定在 7%-8%:
保研:需加倍努力 + 多参加竞赛实践,压力大,放弃;
考研:人数多,考 985/211 难度大,且需 2-3 年学制 + 学术研究(我无兴趣),放弃;
留学:契合 “1 年学制、离家近、排名高” 需求,锁定香港和新加坡。
大二下 - 大三上:因疫情网课,未准备实习 / 雅思,但维持绩点在 7%;
大三下:疫情放开后,火速报 1 个半月后的雅思(3 月中下旬一次通过),同时找实习 ——5 月初全被拒,后知是 “一周仅能到岗 3 天” 不符合 “至少 4 天” 要求,期末后满足 5 天到岗,成功拿到实习 offer,期末排名升至 6%。
“港大的留位费留住了我”—— 确定院校
9 月底:递交港大 IELM 项目申请;
10 月初:递交新国立 SCM 和 MTM 项目申请;
11 月初:递交南洋理工 MS 项目申请(暂未申港理工,想等港大 / 新二结果)。
11 月:港大 IELM 前几批 offer 均未轮到我,准备申港理工时,12 月 2 日收到 offer,要求 2 周内交 14 万留位费 —— 因往年新二发 offer 晚,大概率赶不上截止日期,果断交留位费,确定去港大。
“初到港大,滤镜碎了”—— 入学体验
排队难题:开学第一天,港大地铁站电梯排 17 分钟,课后食堂座无虚席、点餐队超长,直面 “扩招” 影响;
选课受限:IELM 需选 8 门课 + 论文或 10 门课 + 项目,除 2 门必修课可自由选,但 300 + 学生竞争,部分课程容量有限,被迫选不想上的课;
校园感弱:港大依山而建,无宽阔操场,教学楼紧凑(这栋 1 楼是那栋 5 楼),多数教室只有椅子 + 抽拉小桌板,像 “教育机构”;
上课特点:老师认真授课,课件结合时事,鼓励交流(多可普通话沟通,英语沟通也无需怕,老师理解能力强),但作业需课后自主学习、梳理关联才能完成,主动学习印象更深。
“渐渐享受香港的节奏”—— 适应生活
初遇小麻烦:
清床 + 厚床垫:叫回收公司报价 550-700(甚至 2000),最终 500 成交(大陆回收可能给钱);
买新床:配送员因 “需先爬 1 层楼才能坐电梯”,加钱也不送,自己和家人搬;
支付:多数地方可微信支付宝,但小饭店 / 街市 / 百货店需现金,曾因没带现金去银行现取,后养成带现金习惯;
服务态度:少数服务员态度差,极少有歧视普通话情况,多数是对所有客人不耐烦。
渐入佳境:
秩序感强:人口密度大,但地铁 / 电梯都自觉排队,严格 “先上后下”;
通勤便利:没课约同学打卡,地铁 / 公交直达,去深圳享低物价也方便。
申请感悟
我的申请之路顺利轻松,核心是 “早规划、明需求、选对校”:按时间段准备材料(提绩点、考雅思、找实习、写文书),不堆积任务。祝大家早日拿到满意 offer!
来源:一百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