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大叔和二叔的人生往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1 22:12 2

摘要: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故事,文章中地名,姓名属于真的。#记录我的2025#​回想起大叔我的心中有着纸短情长言语难以述说的往事。大叔名叫文武(小名玉生伢)生于民国一九三三年正月初二日,一九四四年正月初二日公元。大叔出生正处于炮火连天抗日战争,水深火热的国民党统治期间

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故事,文章中地名,姓名属于真的。#记录我的2025#​回想起大叔我的心中有着纸短情长言语难以述说的往事。大叔名叫文武(小名玉生伢)生于民国一九三三年正月初二日,一九四四年正月初二日公元。大叔出生正处于炮火连天抗日战争,水深火热的国民党统治期间,人们过着饥寒交迫衣不蔽体四处奔波期间里。那岁月里我们爷爷奶奶居无定所,带上他们儿子过着到辗转迁徙的日子。直到一九四九年解放打倒地主恶霸,分田地房屋,人民当家做主,爷爷奶奶才稳定居所,住在当时社祖下除(厨)屋里,在我的记忆中,当时除屋十分简属陋,土批墙,且墙上泥土还脱落着,大门口地方都已矮了半彻,两挡木门下面破烂不堪,狗猫鼠等等出入无阻,门架两边还飘着不知道何时何年代写的对联,但是由于年深月久上面字迹斑驳,好像“兴旺发达之字样”,从这个表明历代人,总愿望家庭兴发达。往里走去地而高低不平,厅里中间地面有道明显槽,听说以往男主人个个习武之人,在炼棍子的时候形成的。天圣墙面左边还装有香案,估计是以前的烧香拜佛的地方呢,往左右边边都是房间,里面家具简易破烂,但是很整齐的放着。可是当我懂事的时候除屋已经无人居住,右边墙垣都快要倒塌下来了,只见客厅里靠左边存放两符寿材,再找到别的东西,房间里变成了牛栏和存放稻草地方,但随着时间推移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我们长辈以少量钱财拱让给施姓了。后来据说解放前汪姓住过的地方,但经多年以后,随着汪姓人口不断减少,村庄没落,剩余的人就这样迁徙了,这也就是下梅汪家山下一点由来而已。解放后轰轰烈烈土地革命人民翻身农奴把歌唱…之后国家又开展支援朝鲜的抗美援朝战争。大叔就是在那个年代启蒙就读的,学校是现在的岭东乡东山学校接受知识教育的。据奶奶说大叔叔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老师十分看重他的,当时在袁家读书孩子很少,听说大叔这届在东山学校小学生只有他一个人。当时念书各种费用是由族人众会里集资的,要读书是靠族人推荐的,由不得你自己的,所以大叔叔念书是相当不易的!就这样他在学校里刻苦努力读书,对自己要求很高。听奶奶述说你大叔每天都是天刚蒙蒙亮就去东山上学去了,根本用不着大人管,而且无论刮风下雨都一如既往坚持,从不缺课,六年如一日坚持,在东山学校经过大叔叔六年努力结下硕果,终于考上当时金瑞初中。这里说的旧时“读书推荐”和“众会集资”这两个问题,估计大家看《三国演义》中说的袁姓“四世三公”袁安等人做上司空,大蔚,司徙等职位,据说那时候当官不需考核的,而是某氏家族的人在当地威旺名气而推荐的,有的地方代代相传比如当时袁氏家族就是如此的。“众会聚资”读书一说法据说那年间的人烟稀少,家庭贫困但是又生到会读书孩子,就这样族人聚在一起讨论谁家孩子能读书有出息或出息后为家族做贡献,也众筹资助力从而就出众会聚资一事。特别推荐这一事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直到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为止推荐的的工农兵大学生大批量的,那时候只要谁家政府部门有靠山,阶级成份贫农,只要满足初中文化毕业,我记忆中槐溪村和石陂上各1名,特别石陂上钟姓更是可笑英语26个字母都念不好也上清华呀。我想那种择人选才制度如果延续今天话国家科技发展不知道怎么样……。还是说回大叔的推荐与刚说到的是完全是两码事儿,我们这种推荐范围小是地方的推荐在众人眼里认可你这个人有才能值得发旺的人,换一句大家出资让你上学将来一定有出息,姓族上的人才推荐的。大叔叔到二十世纪六十年初期完成了他初中学业,同时於当年考取了萍乡市师范学校(现在萍乡市第四中学)。据奶奶说你大叔叔去萍乡上师范时候都是他大哥挑着行李,头一天夜里下半夜3点步行绕洪塘五百里直达宜春火车站的,然后大叔坐上火车直至萍乡的,而他大哥还寻点吃随便在车站找地方休息一会,等天还天未亮又得赶路回汪家山下……。听奶奶告诉我大叔在师范毕业后先分配到洪塘井江学校任教,当数学老师。因为大叔参加工作时我刚刚出生不久,所以具体情况了解甚少。只晓得上世纪七年代大叔叔在楠木中学(当时完全中学)他一直都是教高中数学科目,直到一九七九年下学期高中撒拼为止。后来转校总务处主任。一九七八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入楠中初中部重点班,就是轮到我这届小学毕业才开始全乡统考的。我记得很清楚的,当时考点是荷溪学校,是一个办学历史较久学校,一走进大门觉得比自己学校大多了而且里面环境优美,这个学校有初中的。进入考场后心情舒畅多了。我还记得当时大叔是主考官,监考老师是陈老师。那时候考两门功课一,语文,语文也有听写,二,数学。数学以应用题为主,录取线楠木乡整个两类录取,总分150分(150分在内)在楠中读,也就是说150分以下就楠木乡所有开办初中学校就读。楠木中学初中部也从这年开始向全乡招收初中学生的两个重点班。当时我分在初一(1)班,同班有袁礼生,刘秋生等。从我家到楠木中学二十里路左右啊,那时候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的,够呛啊!刚刚入学的时候我是相当的不适应的,好得住是跟大叔睡在一起这点比其他的同学条件好点,但是刚从家里来外面念书,生活条件的太差劲了,说实话卧睡在家里经常的事情,跟我大叔叔在一起生活就不同的,有些害羞啊,大叔看看上床不洗澡又不脱衣服往床一滚,他就说,某林伢仔…你怎么了睡觉连外裤不穿,当时我羞涩地说,我没有内裤呢,他就说:你爸妈怎么办的事,一个快15岁男孩连个内裤没有呢,好了快睡觉了明天还要上课呢,结果叔叔第二天帮我买了2条内裤……。从那时候起大叔就把我当成自己儿子看待的,吃住都是在一起的,大叔那时候是学校总务处主任兼高二年级数学教学。大叔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留着我吃,在我的记忆中,一九八零年秋楠木乡从什么地方运来驴子,从那阶段学校老师每天都有驴肉吃,当时大叔也带上我天天吃驴肉,本来我每周回家也会带菜来吃的,可大叔说你不用带就在这里吃好了,你看看带点菜吃到几天都坏了你知道么,会把身体吃坏了。自从入楠木读书我这个头还长高不少呀。我每天早餐馒头六个稀饭大碗,当时1个馒头是1分钱1两米,稀饭2分相当现在够便宜的,那年代的包子馒头好吃啊。大叔他常常开会到晚上十一点学校食堂就会安排霄夜的,而且经常狗肉或黄鳝煮面吃大叔每次都会把我从梦幻里叫醒,某林伢仔快起来吃点狗肉呀,这样叫醒我不知道多少次记不到了……。学习上也是十分关心的,读初二那年期中考试数学不够好,当时大叔就找上耐心问我,这次数学考不好你那些题目做了错了,把考试卷递过来我教你…把怎么做不对纠正,然后大叔说你把做错题目通通仔细再做一次。大叔接着说,“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对的,往后不管做什么题目或什么样的考试都得从易到难,反复推敲仔细审题然后一步一步做题,这样对你有益处的”,对你以后人生成长也是有帮助的。大叔对我身体也十分关心,我记得刚入楠中不到二个月,也不知学校是水土不服还是其他的原故,那时好多学生身体生疮痍全身痒痒的,真的有时候十分痛苦啊,我们连上课都抓痒啊,男女同学都这样的,我怕传染大叔就跑去同学宿舍去睡觉,那知跟同学睡在一起,第二天奇痒无比…没有办法上课了,这事情刚好被大叔知道了,谁叫你不到这里睡觉的…….然后大叔亲自把载带到卫院看医生了,打针拿药一天后就有所好多了,大叔说一句以后不能随便跑同学宿舍睡觉的,注意卫生。刚去楠中不久时,课余时间里有听到马路旁边的有担着箩筐卖米糖的货郎担,初见到我还问大叔叔怎么学校门口也可摆货郎担,而且带有叫卖声“铃铛、铃铛”地响不个停呢,货郎吆喝一声,一群一群学生们蜂涌而入,一时间卖米糖货郎郎忙不身……,卖糖郎这一忙间刚好被我的大叔站宿舍走廊里吃午饭时见到了,他立刻叫我,某伢子快下拿饭票兑半斤尝一尝味道,(楠中饭票在当时可以换到东西通券)当时我就跑了过去去锐了半斤白米糖回来,我和大叔分着吃了,从这以后我和大叔常兑米糖吃…。在楠木读初中时候,学校每年都举行小秋收活动检茶籽。宜春县当时是一个油茶之乡,楠木油茶籽主要分布盘田,金山,官坑等地,学校搞小秋收是等当地农民检完后才进行的活动,为期一周且分有任务的。由所有老师带队奔赴盘田等地午饭自行解决,我记得第一天午饭是大叔叔带去江初芳老师家里吃的,去了好几个老师啊,当天是我有此来吃得最饱的一餐饭,为什么,第一次吃杂交柔软香,第一次吃牛肉炒辣椒香甜,第一次开心跟老师们一起吃饭,同时在家通常吃的红薯丝拌米饭后……。有的地方叫“鹤Y科”。还有一个小密故事从大叔名字体现出来了,“文武双全”,大叔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他通常是起早贪黑地练习武术,当时他已三十五岁了,不容易啊!因为当时师傅就是楠中校长易某华,我经常看到晚上跟师傅出去外面学习武艺且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走了,只看到汗流浃背回到宿舍的,但是我从来没有问过大叔,他只是常提醒你把自己各门功课学好将来才能走出去成为有用的人,至于学这东西以后有机会再教你的……。大叔还说做一个有城府深稳重之人。大叔很看重我的前程。我记得初中毕业那年因为我报考师范和高中两类型学校,但是那年师范线是275分(总分450),重高是245分,普高是200分。但是我的总分233分,既没有达到重高又没有达到师范线,当时我好失望啊。回到家里我父亲就说这么大人去学木工不要去读书了浪费啊。本来就没有考好,爸爸还这样说当时我们两父子吵起来……。后来大叔知道了这事后就找到我父亲商量一下,大叔跟我父亲说,我们家还是他第一个考上高中,让他去读书吧,以后事再说呗。也就这样在大叔支持下我上了金瑞中学(当时是宜春县唯一所农村重点高中)。当我走进金中学习,大叔同样十分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因为那时候是不象现在一样,当时是没有手机的打电话也不够方便,我记得刚入学才1个多月吧,他刚好去宜春县城办事大叔特意在金瑞下车来学校找我,也给我一些学习和生活方面东西,刚好到中午下课时还带学校附近饮食店吃顿饭,吃饭问了好几个方面事情,第一个就来新的学校环境各方面适应么,第二个在新的同学中要多加强友谊合作,第三个在学习方面有什么困难多请教各个科应老师,第四个在外面要自己照顾好,加强体育锻炼……,大叔走的时候还不断嘱咐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父母争气!替我们家人争气!自从我去金瑞读书后跟大叔见面机会少了很多啊,只有放暑假时间里咱们俩在一起的机会多,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做饭还是以烧柴火为主,同时家里田地都是包到户的,暑假时间又长早稻收获好晚稻又栽种完了,我剩下时间要么背个泡沫箱子还冰棒卖,如果没有卖冰棒就和大叔一起塘仔背禁山里和起家山砍柴火。那个烈日炎炎夏天砍柴我和大叔最喜欢森林茂密的大山里既可躲遮太阳光照凉快,而且茂林里柴又长势好,砍起柴又快,那天上午两个人仅花1个半小时从上树梢上砍树技到捆好弄好,这样砍柴方式我们叔侄之间连续一个署假……其实是一个又一个暑假,每次都这样我爬树上砍技条大叔在树下面捆柴。还有一个特别好奇之事大叔每去山上在砍芦箕柴时里面就是发现有一根细小茶树,松树,杉树等大叔不和芦箕一起捆砍它,当时我说叔你大善了连这么小的树都要留着,他就对我说:你不能小看一棵树每棵大树都是从小到长大成材的,没有小树苗还有大山茂密森林呢,我们一定要爱护它。反过来说人类的发展和植物生长是一样的。大叔这样一说从此以后对我悟出人生许多道理。上高二那年刚好一九八四年春天后不久也就是说忙种季节,我们农村人都开始忙绿播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如豆角,辣椒,南瓜,栽种红薯等。当然了我和大叔家里也例外。也就是在八四年四月某星期六我和大叔都从学校回家帮种植了,那知道当日晚上十一点多还在跟我李家姐夫聊家常,姐夫走的时候他还送了我姐夫一段路后自己回到家里关门睡觉的……。那知道胡天不佑他,待到当晚零四点右右大叔突然患心肌梗塞,一睡不醒,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了,时年仅仅四十岁!多么鲜活的一个生命,就这样与我们亲人朋友们阴阳两隔,叫我们家人们一时无法接受现实。从那一刻起我就失去最亲爱的大叔,永远也不与在一起砍柴和商讨我的学业和前程的事情了。写在最后,大叔一生是勤奋好学,奋发图强,善良质朴,有理想有抱负的一生。他的一生虽短暂,但是为国家教育,为家庭幸福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二叔在我与他开始接触那刻起他平常话不多,但是他对每个人都暖心的……。二叔名根生(俗名根根番薯)生于一九四八年二月,他的出生算是幸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二叔出生的第二年家乡解放了,当地政府实行土改分田分房屋,打倒地主大家都有碗饭吃了,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啊,二叔也不要象上二兄弟一样跟着我们爷爷奶奶过那种到处辗转迁徙生活了。那时候一家里养三个儿子是很不易的。二叔幼小成长故事了解甚微,我只听奶奶在生讲到二叔读书六年级开始辍学的,学过蔑匠,链匠,但随着二叔长大恰逢国家大搞兴修水利建设,他就被当地大队安排去了三水坝修水庫,可是当时负责修水利领导焦见二叔年龄不大,个子也小就这样把他安排在后勤部打杂。二叔在三水坝上一呆就三年。随着时间推移三水坝水利工程也慢慢接近尾声,人员就得撒走,据说那年清江县牧场需要人力,二叔当时又领导安排到清江县放马场工作。上世纪六十末期,适逢国家大生产运动如“工业学大庆”二叔在清江牧场解散了政府按计划将此地工作分配江西省内各大煤矿当工人,当时我二叔被政府安排到萍乡安源煤矿当一名下矿检修工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二叔与漆茶香(二婶)结婚。随着煤矿产业发展,煤资需求增量安源煤矿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在扩大产业链,除产煤,洗煤还煤窑砖等,同时增加很多产业工人,随之而来房屋建设层支不穷拔地而起,矿上为抓生产促纲要稳定矿工积极性,就实施了安置家属迁移户口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二叔家属也随安源矿业享受到了安置落户策,举家迁移,过上了全家团员生活,二叔也摆脱了十几年孤身一人生景状。其实二叔家在上世纪七十年后期在我们西布队生活水平是上等,我记忆中那年间刚刚分田到户,相对以往争工分年间积极性高潮。刚好二叔家买了一台黑白电视,在当时当地有电视看够稀罕的,所以到晚上大家收工后,都围上二叔家观看电视,有的小孩早早就摆放桌等自己父母过来看电视啊,当时电视节目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有后来《还珠格格》不记得了反正看了很多。二叔虽说在外地工作但对我学业前程和人生成长以及生活十分关心的。在我回忆中念高二那年快放署假了二叔打电话通知安排把去安源车的路线告诉我并且说只要你定好那一天动身亲自到车站接你。果真那年暑假我去了二叔家里,他还特意请1天带上我到市区一些好看的地方走走,在那天我逛萍乡市最好商场且尝试第一次坐电梯感觉,也是我快到了20岁人生第一次……。二叔还带着去了毛泽东领导安源工厂大罢工纪念馆参观,见证了许多历史书本上学到东西与亲经相结合,在那时还有英国人来纪念馆参观,还不断给我们招呼,GOODMOlNG!第一遇到佬外有我和二叔觉得有点稀奇,站着旁边听他们说话。参观一阵子后二叔又带上去矿里面看煤井,我发现煤矿开采风险很大,一走进洞口往里走灯光稀稀拉拉的样子,洞的地上面都设有轨电车二叔这个从里面运煤炭出来的车子,洞里面两边有人行道,刚好遇上有工人下班他们个个头顶着矿灯往洞口走出去……,有的还跟二叔打招呼,根生好!二叔就说:带我侄子来这里看看矿上环境,让他体验一下。在我和二叔出来路上,我说你真辛苦啊,在矿山工作,几乎在井下好多时间都见不到天日啊。二叔最后说一句为了生活也得挺过去。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呵。将来找个好的工作干。二叔人多才多艺,他会链衣服踏逢纫机,打毛线衣一般妇女都赛不他。在矿上除上班外只要一有时间就在矿上居民区摆摊设点给人修手表钟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表相当流行)。后来二叔还学会自行设计装修自己家房子,他安源分得的房子他说自己装修好的,当时我就伸出大指二叔真牛“”啊。九十年代在宜春买的也是二叔自己设计自己装修的,他既节省费用又装修风格还有模有样的。一直以来二叔都是敢于创造创新的勤劳致富之人,他们家后勤也是二叔包揽的,烹饪手艺我想与那年去三水坝修水利被分后勤部应该有一定姻缘的。随着上世纪九十年煤资源特性存在着枯竭性和电力发展形势下一度煤炭大幅度掉价,许多国矿停产关闭……,当然安源矿也不例外随之关停许多有编制老工人只能靠国家抚养,编外的自行谋业生活。二叔也就这样卖掉了安源房子全家搬迁到了宜春生活。由于矿上的关停二叔也就这样退休了,靠政府退休金生活。随着二叔孩子们长大都成家立业了。我想也许二叔二叔在城市生活太久的原因,2015年年末两佬想着把老家房子拆了重建,果今2016年二叔把老家房子拆了,重打基脚经过一年时间建成一幢别具一格新楼房,同年也举行竣工典礼,举家当年过了新年。2017年春节二叔总觉得身体不适,自己认为可能是建新房这一年累了,当时就没有上紧关心自己,可是到2018年过完年后,二叔觉得病痛有点不对劲,实在没有办法了儿女们带上二叔到湖南湘雅,南昌等大医院做检查,结果一出很不理想的。尿毒症!2019年七月份我们家一行三人特别去细毛家看望二叔和婶婶,二叔看到我们后,只看到流泪,坐了一会,二叔叔同时问到我家儿子和倩女在哪里,当时我回答了二叔,看看过段时间我叫他们回来看你,二叔点了点头,好呀石林伢子,你们真好!当我们起身要走时二叔赶紧移着手推车到门口望着我们,眼泪汪汪呀!我们都说保重呀,叔叔会好的!加油!从家里回到深圳后,我们家一直牵挂着二叔病况。为了满足二叔的心愿,当年的国庆节举家回到老家看望二叔,而且我还叫我的两女喂饭调汤给二叔吃,一时守护在二叔的身边……。谁知道这次看望二叔成了与最后决别了。天有莫测云雨,地有旦夕祸福,就这样于当年十一月十八日最敬爱的二叔与我们所有人家永别了,终年七十二岁。

三间土坯房子图片

来源:匆匆忙忙7800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