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WTA500东京站女单第1轮,王欣瑜1-2不敌资格赛选手格拉乔娃。
直播吧10月20日讯 WTA500东京站女单第1轮,王欣瑜1-2不敌资格赛选手格拉乔娃。
格拉乔娃下一轮对阵本西奇。
五连败,三站一轮游,世界排名眼看要跌出前五十,这就是王欣瑜交出的最新成绩单。
有人替她算过,从美网结束到今天,短短五十天,她只在球场上赢了四局球。
四局,还不够别人一盘。
更扎心的是,今天把她送回家的格拉乔娃,世界排名120位,此前打TOP50从没赢过,今天第一次尝鲜,就尝到中国姑娘的血。
比赛过程像复印机。
首盘6比4,球迷刚松一口气,第二盘3比6,心脏开始提起来,决胜盘4比6,彻底熄火。
耗时136分钟,正好是一部国产电影的长度,影院里还能吃爆米花,看台上只能干瞪眼。
赛后技术统计写得很冷:王欣瑜非受迫性失误38个,比对手多15个;双误7个,比对手多4个;破发点转化率三成不到。
数字不会骗人,它只会把状态差三个字拍在你脸上。
有人把锅甩给体能。
赛季末,大家都累,飞东亚三站,时差没倒完就得上场,腿像灌铅。
可同样飞,同样累,袁悦在宁波赢了,内岛萌夏在武汉赢了,格拉乔娃今天也赢了。
体能是理由,不是借口。
真正的问题藏在更深处:关键分没人兜底。
第二盘第三局,王欣瑜40比0领先,连丢五分被破, momentum 直接送人。
决胜盘第五局,她手握两个破发点,回球一个比一个急,全打在T字区正中,对手都不用移动就挡回来。
高水平对抗,送一个就致命,她一口气送一串。
心态崩得更快。
看直播能听见她自言自语,声音不大,内容全是为什么。
为什么下网,为什么出界,为什么又抽筋。
一问三不知,越问越慌。
格拉乔娃恰恰相反,落后时蹲在地上系鞋带,起来就Ace,节奏断得刚刚好。
王欣瑜没有刹车片,情绪一路冲到底,结果就是失误开闸放水。
排名是更冰冷的倒计时。
去年此时,她还在冲TOP30,今年就要守TOP50。
WTA积分像沙漏,美网第二轮的积分下周到期,如果珠海和奥斯汀再拿不到胜场,年底排名大概率掉到70位左右。
掉出前五十意味着大满贯要从资格赛打起,意味着签表可能提前碰种子,意味着奖金和赞助直接缩水。
球员也是打工人,排名就是工资条,数字越小,生活越难。
她赛后说会好好总结,可日历翻得比总结快,留给她止损的场次已经不多了。
有人问她是不是伤病作祟。
团队透露,肩伤一直存在,发球时速比年初掉了10公里。
带伤作战是职业常态,但带伤赢球才是顶尖门槛。
小威当年拄着拐杖也能轰出190公里,阿卡手腕贴满肌贴照样夺冠。
球迷不想听理由,只想看比分。
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这儿:没人记得你怎么输,只记得你输了。
更深层的焦虑是后继无人。
王欣瑜23岁,放在普通行业刚大学毕业,在女子网坛却已经不新鲜。
同年龄的郑钦文已经稳在前二十,更小的米拉·安德烈耶娃正在横扫各种最年轻纪录。
中国网协注册的女单球员里,2005后出生的能进WTA正赛名单的不到五个人。
一旦王欣瑜、王曦雨这批人冲不上去,下一波空档期可能长达五年。
球迷今天骂她,明天没人可骂才更心慌。
怎么破局?
短期看,先把发球时速捡回来。
一发进球率不到五成,二发软成练习球,谁都能抢。
她需要重新设定发球动作轨迹,把肩伤部位的压力转移到核心和下肢,冬训期找专项教练死磕六周。
中期看,把心理教练固定进团队。
中国球员常年 itinerant,比赛地换得比酒店WiFi密码还快,情绪只能自己吞。
固定一个懂网球的 psychologist,每周至少两次视频复盘,把关键分场景写成剧本,反复模拟。
长期看,别再全环球赶场。
明年把赛程砍三分之一,红土赛季直接跳过,专攻草地和硬地,先把胜率拉回60%,再谈全面开花。
球迷也别急着唱衰。
五连败很黑,却并非世界末日。
2021年,巴多萨一度巡回赛六连败,年底冲到了TOP10;2022年,万卓索娃连输七场,结果2023年法网夺冠。
女子网坛的 turnaround 比地铁还快,只要一站爆发,积分就能回血。
王欣瑜还年轻,身体没动过大刀,打法也有底子:正手转速高,反手直线曾经被评为WTA年度十佳击球。
给她一个冬天,也许故事还能翻页。
今晚的东京夜有点凉,王欣瑜背着球包走出场馆,签名簿上只签了三个名字,比失误还少。
她没有回头,径直上了大巴。
车灯亮起,照出她右肩那块黑色肌贴,像一块倒计时牌。
下一站珠海,留给她的赛季只剩最后两周。
想止血,就得在那里把名字重新写回赢球栏。
否则,年底的排行榜会毫不留情地把23岁的中国姑娘推向更黑暗的角落。
球迷能等的耐心不多,她更等不起。
来源:幽园赏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