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话一出来,分量可不轻。要知道,在当前这个节骨眼上,国民党内部对于两岸关系怎么走,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人怕被贴标签,做事缩手缩脚。郑丽文这么一说,等于是把自己的态度亮了出来,不搞模棱两可那一套。
国民党内部最近又不平静了,源头就是新上任的郑丽文。她的一些话,直接在党内点燃了火药桶,让一些大佬坐不住了。
事情是这样的,郑丽文刚当选没多久,就上了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问她,以后有没有计划去大陆访问?她回答得那叫一个干脆:“当然要!怕就不要出来混!”。
这句话一出来,分量可不轻。要知道,在当前这个节骨眼上,国民党内部对于两岸关系怎么走,一直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人怕被贴标签,做事缩手缩脚。郑丽文这么一说,等于是把自己的态度亮了出来,不搞模棱两可那一套。
这番表态,可以说直接触动了党内某些人的神经。
郑丽文虽然话说得很硬气,但她也不是个愣头青,只知道往前冲。她紧接着就给自己加了一个前提条件,这个条件才是她整个计划里最关键的一环。
她说,想要去大陆,首先得让自己能真正代表“台湾的主流民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去了也没什么代表性,说了话也不算数。这个弯绕得很有意思,不是单纯地说“我要去”,而是说“我要在某个条件下才能去”。
这么做,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堵住民进党那边的嘴,你不是天天说民意吗?我现在就去争取民意,等我拿到民意授权了再去,看你还怎么说。二来,这也是给她自己和国民党立下了一个目标,一个需要努力去完成的任务。这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变成了一个具体的行动方向。
赵少康那边先坐不住了
郑丽文这边刚把话说完,那边“战斗蓝”的代表人物赵少康就公开喊话了。他的意思很明白,让郑丽文改变立场,还说要“降低消除亲中力量”。
这话说得就有点重了,听起来像是在警告,甚至有点恼羞成怒的味道。赵少康这番表态,实际上也反映了国民党内部另一派势力的担忧。他们可能觉得,郑丽文这样高调地谈论访问大陆,会授人以柄,让民进党又有机会操作“抹红”那一套,对选举不利。
这已经不是郑丽文和赵少康两个人的事了,而是国民党内部两条不同路线的碰撞。一方认为要敢于论述,摆明自己的立场;另一方则觉得要谨慎,不要去碰敏感话题,免得惹火烧身。
郑丽文的回击很直接
面对赵少康的公开喊话,郑丽文也没选择回避,直接就正面回应了。她的回应很简单,也很直接,可以说是一下子就打到了要害上。
她说:“选举的时候,每个候选人不都喊‘我是中国人’吗?”。她还说,她现在的立场,就是国民党一贯的主张和传统,现在来质疑她,难道是要否定党过去的历史和传统?
这几句话一说出来,就把皮球踢回给了赵少康那些人。你们要反对我,总不能连自己党的根都给否了吧?选举的时候为了拉票,个个都说自己是中国人,选完了就翻脸不认账了?这种反问,让那些想批评她的人一时间很难接话,因为不管怎么说,都容易把自己绕进去。
这种处理方式,也让外界看到了郑丽文的行事风格,确实和之前的一些国民党高层不太一样。她不跟你绕圈子,也不说软话,直接把最根本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谈,你们自己看着办。
郑丽文的出现和她这一系列的言行,对国民党来说,就像往一潭静水里扔了块大石头,不管结果是好是坏,至少是激起了波澜。
过去一段时间,很多人觉得国民党变得越来越不敢说话,尤其是在两岸议题上,总是被民进党牵着鼻子走,生怕被扣上什么帽子。一些人得了“绿色恐惧症”,凡事都先自我审查一番,结果就是立场越来越模糊,战斗力也越来越弱。
现在郑丽文上来,用行动表明,她不怕这些。这对于那些希望国民党能强硬起来的基层党员和支持者来说,无疑是个提振士气的信号。至少,党内有了一个敢于直面压力、敢于明确表达立场的声音。这种变化是很多人愿意看到的,毕竟一个主要政党如果连自己的核心理念都不敢坚持,那还谈什么未来呢?
这种强硬风格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会凝聚一部分人的支持,但也可能会激化党内的矛盾,甚至引起中间选民的疑虑。未来的路怎么走,还要看她接下来的具体操作。
最后想说的是
不管怎么说,郑丽文给自己的大陆之行设下的那个“代表主流民意”的门槛,确实是个难题。这不仅需要她说服党内的不同声音,还得去争取党外更多民众的认同。你觉得,她这个目标有可能实现吗?还是说这只是一个为了拖延时间或者安抚各方的说法?
来源:旭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