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不是价格问题,是根本拿不到货。”一位深圳华强北的存储商户坦言。某品牌4TB企业级硬盘一周前报价850元,一周后直接涨到980元,而且经销商明确表示下批货到货时间不确定。
一块硬盘三个月价格飙涨60%,全球存储芯片现货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应危机,AI浪潮正在重塑整个存储行业格局。
“现在不是价格问题,是根本拿不到货。”一位深圳华强北的存储商户坦言。某品牌4TB企业级硬盘一周前报价850元,一周后直接涨到980元,而且经销商明确表示下批货到货时间不确定。
这种供应紧张局面并非个例。过去半年,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全线上涨,三星电子、美光科技等头部厂商纷纷宣布提价,幅度从10%到30%不等。更为罕见的是,DRAM内存、NAND闪存、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HDD)四大核心存储品类同时陷入“缺货+涨价”循环。
存储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供应危机。根据CFM闪存市场数据,在原厂供应干预下,现货贸易端包括NAND和DRAM在内的所有资源价格快速上涨。
上周(2025年10月13-17日)NAND颗粒22个品类现货价格环比涨跌幅区间为0.98%至6.67%,平均涨跌幅为3.59%。其中22个料号价格上涨,0个料号价格下跌。
DRAM市场同样火热。上周DRAM 18个品类现货价格环比涨跌幅区间为2.43%至40.56%,平均涨跌幅为17.13%。18个料号全部上涨,0个料号下降。
价格倒挂现象尤为值得关注。2025年6月,DDR4 16Gb现货价飙升至12.3美元,而同容量DDR5价格仅为6.05美元,前代产品价格反超新一代产品一倍。
威刚科技董事长陈立白表示,这种情况在他三十余年的行业生涯中从未出现过。要知道,就在两年前,行业还在为过剩的库存发愁,如今却完全转向了卖方市场。
本轮存储芯片涨价涵盖DRAM和NAND Flash两大核心品类。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由于HDD市场正面临巨大供应缺口,激励NAND Flash业者加速技术转进,投入122L TB、甚至245L TB等超大容量Nearline SSD的生产。
具体到上游资源价格,Flash Wafer价格全面上涨。1Tb QLC/1Tb TLC/512Gb TLC Flash Wafer价格分别调涨至5.50/6.20/3.80美元;DDR4 16Gb 3200/16Gb eTT/8Gb 3200/8Gb eTT价格分别调涨至10.00/5.00/4.80/2.60/0.90美元。
服务器内存条报价大幅上扬。DDR4 RDIMM 16GB 3200涨66.67%至150.00美元,DDR4 RDIMM 32GB 3200涨42.86%至200.00美元,DDR5 RDIMM 32GB涨24.14%至180.00美元。
主流DDR4 16G内存条价格已从去年低点的200多元飙升至突破500元,涨幅超过100%。摩根士丹利认为存储行业将开启一个持续数年的“超级周期”,全球存储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迈向3000亿美元。
AI革命是此次存储危机的根本驱动力。AI服务器对存储的需求远超传统服务器,单台AI服务器内存需求达3TB,是普通服务器的数十倍。
全球云服务巨头纷纷开启“囤货模式”。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计划每月消耗高达90万片晶圆,这一需求是目前全球高带宽存储芯片产能的两倍多。
头部厂商的产能转移加剧了传统存储产品的供应紧张。为抢占AI赛道,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主要厂商将产能优先分配给HBM及企业级SSD,挤压了消费级、工业级存储的产能。
需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24年AI相关存储需求仅占总需求的15%,2025年已飙升至35%。这种“非线性”增长让厂商来不及调整产能结构,从规划产线到实际投产至少需要18-24个月。
SEMI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4%,达330.7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3%。增长动力来自先进逻辑工艺和高带宽存储器(HBM) 需求增加。
存储芯片涨价已传导至整个产业链。手机领域存储成本显著上升,LPDDR4X和LPDDR5/5X协议价格预计上涨15%-30%以上。智能手机512GB存储版本的价格门槛已从3999元拉升至4999元。
电脑领域同样面临压力。PC行业1TB SSD模组成本增加60美元,厂商通过“减配”平衡预算。联想、惠普等厂商不得不调整产品策略,部分型号取消独立显卡以抵消存储成本上升的影响。
服务器领域是受影响最大的环节。企业级SSD需求在第三季度显著增长,预计第四季度服务器eSSD涨幅将达10%以上。AI服务器对HBM的需求从2024年的30万颗增至2025年的120万颗。
终端产品价格普涨已不可避免。不过资深通信专家认为:“存储芯片涨价会影响后端消费电子价格,但不会很大。现在消费电子高端化严重,价格越来越高,存储芯片占比不大;而且消费电子产品竞争激烈,厂商不敢涨价。”
在存储芯片大涨价背景下,SK海力士产业链成为最大受益者。SK海力士在全球HBM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已建成全球首个HBM4量产体系。
雅克科技是SK海力士的核心材料供应商。其子公司UPChemical是SK海力士HBM和3D NAND闪存的核心前驱体材料供应商,已通过SK海力士的严苛认证并独家供应其HBM4生产线。
太极实业通过子公司海太半导体与SK海力士深度绑定。海太半导体向SK海力士销售存储芯片,采用“应收账款买断”模式分享其利润。2025年第一季度,海太半导体通过应收账款买断获得买断费收入超3000万元。
江波龙是SK海力士存储芯片的重要代理商。公司从SK海力士采购存储芯片,封装成模组后销售给华为、小米等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江波龙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企业级SSD收入同比增长超300%。
存储芯片涨价潮为高科技工程与先进封装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随着海外巨头将产能转向高端产品,相关厂商有望承接转单与利基市场。
长电科技在先进封装领域技术领先。公司通过收购星科金朋继承SK海力士20年封测技术遗产,掌握TSV密度10万孔/cm²的3DIC封装工艺,良率超98%。为SK海力士HBM3E提供后道封装服务,合肥基地专门设立HBM产线,月产能规划10万片。
华海诚科是国内环氧塑封料龙头。其颗粒状环氧塑封料是HBM封装的关键材料,产品已通过长电科技、通富微电认证,可满足12层HBM3E堆叠需求。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HBM封装材料收入同比增长超200%。
赛腾股份是SK海力士的检测设备供应商。公司通过收购日本OPTIMA进入HBM检测设备领域,产品用于HBM晶圆缺陷检测。2024年SK海力士订单数倍增长,其吴中基地产能1200台/年。
在众多受益股中,太极实业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最值得关注的标的。公司不仅是SK海力士产业链核心企业,还具有国资背景和先进封装技术,完美契合当前市场主线。
太极实业与SK海力士的合作关系深厚。通过子公司海太半导体(太极55%、SK海力士45%),公司为SK海力士提供DRAM封装测试服务已超15年,承接其无锡厂约70%订单。技术能力达16层DRAM堆叠,适配HBM3E需求。
公司的“应收账款买断”模式是其一大亮点。海太半导体向SK海力士销售存储芯片,并将应收账款转让给建设银行,获取低息融资。2025年第一季度,海太半导体通过此模式获得买断费收入超3000万元。
太极实业的国资背景为其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无锡市国资委,在当前强调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背景下,这一身份使其在获取政策支持和重大项目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股价表现方面,10月21日太极实业强势涨停,报收8.91元,显示市场对其前景的强烈看好。随着存储芯片行情持续,公司有望凭借其独特定位实现业绩与估值的双重提升。
存储芯片市场的这场变革刚刚开始。TrendForce预计,到2026年NAND闪存将出现高达8%的供应缺口,而HBM的需求增长可能会持续到2027年。
随着AI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从云计算到边缘计算,从智能手机到自动驾驶,对存储芯片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将呈指数级增长。在这个由AI驱动的新时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稳定供应链的企业将成为最大赢家。
来源:番小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