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台北的刑场,空气凝重。行刑前,一句问话飘向吴石:“要见陈诚一面吗?”他沉默片刻,摇了摇头。“他有他的难处,别让他来了。”这声叹息,像一根线,牵扯出二十多年前江西的一场滂沱大雨。
1950年台北的刑场,空气凝重。行刑前,一句问话飘向吴石:“要见陈诚一面吗?”他沉默片刻,摇了摇头。“他有他的难处,别让他来了。”这声叹息,像一根线,牵扯出二十多年前江西的一场滂沱大雨。
那一年,北伐的战火正烈。暂编第四师参谋长吴石,正为前线战事焦灼。从阵地上撤下的残兵带来了噩耗,陈诚团长,倒在了死人堆里,生死不明。枪林弹雨中,吴石没有丝毫犹豫,带着警卫连就冲了上去。他在尸山血海里翻找,终于找到了那个昏迷的身体。他背起陈诚,在泥泞里跑了三里地。破庙的寒夜,吴石脱下自己的大衣,裹住因疟疾而浑身颤抖的陈诚,守了一整夜,硬是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这位兄弟。天亮时,陈诚睁开眼,吴石抱着他,笑得像个孩子。
命运的齿轮无情转动。吴石被捕,审理的官员念及旧情,呈报死缓。这份宽恕,却激怒了蒋介石。他亲自提笔,将判决改为“死刑,立即执行”,然后把文件推给了陈诚。陈诚的手在颤抖,笔尖划过纸面,也像划过自己的心脏。他在日记里只写下四个字:“不胜骇异”。
签下死亡判决的陈诚,却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沉默的报答。他三次批示,以证据不足为由,将吴石的妻子从狱中救出。从此,世上多了一个叫“陈明德”的人。这个名字,每月准时为吴石的子女送去二百元新台币的生活费,资助他们的学业。这笔钱,是当时普通工人月工资的三倍多。这份秘密的资助,从1950年开始,直到1965年陈诚病逝,从未间断。
历史的尘埃落定。公元2000年,档案解密。人们在陈诚的办公室账目里,发现了一笔以“陈明德”名义的长期支出。这笔账,与吴石之子吴健成的回忆录悄然吻合。谜底揭晓,陈明德就是陈诚。那个在刑场前被吴石体谅“有难处”的人,用余生,偿还了一场大雨中的救命之恩。
来源:草莓历史私人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