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5C半小时能到美国,可惜固定地点发射,导弹井被锁定摧毁咋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1 17:54 1

摘要:东风-5C这家伙,是中国火箭军手里的一张老牌子,不过最近几年升级得挺猛。话说回来,这导弹的亮点在于射程远,威力大,从中国中部一发出去,半个多小时就能砸到美国本土那边去。官方数据说射程能到13000公里以上,有些报道甚至吹到20000公里,不过靠谱的来源多停在1

东风-5C这家伙,是中国火箭军手里的一张老牌子,不过最近几年升级得挺猛。话说回来,这导弹的亮点在于射程远,威力大,从中国中部一发出去,半个多小时就能砸到美国本土那边去。官方数据说射程能到13000公里以上,有些报道甚至吹到20000公里,不过靠谱的来源多停在13000到16000公里这个区间。液体燃料推进,两级火箭设计,总重183吨,长32.6米,直径3.35米,这些参数听着就够唬人。它的飞行速度峰值能上Mach 22,也就是每小时两万多公里,末段再入大气层还能搞点机动变轨,躲开对方的拦截系统。简单说,从发射到落地,美国那边反应时间就那么点,压缩得死死的。

这导弹的根儿得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那时候中国刚起步搞洲际导弹,1971年东风-5基本型第一次试飞,主要是测分离和姿态控制。1979年搞了四次部分射程测试,1月7日、7月15日、8月21日、9月4日,每次都记录数据,慢慢调参数。1980年5月18日和21日,两次全射程测试,飞到太平洋,海军去捞残骸,确认没问题。1981年,第一批两枚部署在中部地区的发射井里,正式服役。早期存放在山洞隧道里,水平放置,发射前拉出来加燃料,叫“出门放炮”模式,加注得花两个小时,挺麻烦。

后来升级换代,东风-5A在1983年启动改进,1986年定型,射程拉到15000公里,精度从500米缩到300米,投掷重量也从7000公斤提到10200公斤。还是单弹头,4到5百万吨TNT当量。部署方式改成竖直放井里,随时准备状态,省了拉出来的步骤。1990年代,对手反导技术起来了,中国开始琢磨多弹头。2015年,东风-5B型出来,能带4到6个分导弹头,每个1百万吨当量,9月3日北京阅兵第一次公开,50辆车队拉着过长安街,美方估计当时有50枚DF-5B服役。

东风-5C是系列里最新的,2017年1月21日测试成功,带10个甚至12个独立瞄准弹头,总当量上千万吨。2025年9月3日胜利日阅兵,又亮相了,这次分三段拉:第一级长拖车,上面级短拖车,前头是弹头锥形。官方强调全球打击能力,基本覆盖地球除南美外的任何地方。精度大约800米CEP,惯导系统加电脑控制。燃料还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推力强劲,但加注时间30到60分钟,得提前准备。

射程够远,从河南洛阳或湖南怀化那些基地发射,到美国西海岸,飞行时间30到40分钟。为什么这么快?因为洲际导弹轨迹是高抛物线,爬升到太空再落下来,速度快到声音的20多倍。美国东海岸可能多几分钟,但整体压缩对手窗口。弹头再入时能变轨,加上诱饵和箔条干扰,反导系统难拦。美方报告说,这导弹能打到美国和西欧大部分地区,是中国核力量的骨干。

固定发射井是东风-5C的主打部署方式,这些井在中部山区,靠近山体,基本位置像洛阳和怀化那些地方。井深埋地下几十米,钢筋混凝土加防护材料裹着,能扛常规炸弹砸。只有核弹直击才可能毁掉。早期井是隧道改的,后来建硬化竖井,保持导弹竖立,燃料随时加好。美方情报说,中国有20多个DF-5发射器,大部分是井基。

问题是,固定井位置不动,卫星天天转,侦察技术发达,AI一分析,位置就暴露了。现代战争里,对手用精确制导武器或核弹先发制人,井就成靶子。美方评估说,中国现有井生存率低,因为位置不再是秘密。液体燃料导弹加注慢,第一波打击来时,可能还没准备好就挨炸。相比固体燃料的东风-41,那家伙车载机动,藏山里随时跑,生存率高多了。

中国咋办?先是硬化井体,材料升级,能扛高强度冲击。美方报告提到,中国建了很多诱饵井,浅挖坑伪装成真井,分散对手注意力。一颗核弹再猛,也毁不了一大片。中国在玉门、哈密、鄂尔多斯建新井场,总数上百,甚至250个以上。每个场间隔大,风力发电机混着建,干扰侦察。玉门有120个井在建,哈密110个,吉兰泰十几个。这些新井多为固体导弹准备,但也可能给DF-5用。增加井数,就算对手第一波毁掉一部分,剩下的还能反击。美方说,这超过俄罗斯井数,是冷战后最大规模建井。

另外,东风-5C不孤立用,跟其他导弹互补。东风-41固体燃料,公路机动,发射快,带多弹头,藏隧道或林子,躲第一波。东风-31系列也机动,DF-31A井基或车载。陆基力量里,东风-5C负责重锤打击,大当量覆盖,海基巨浪-3从潜艇发,空基轰炸机带巡航导弹。三位一体,陆海空都有,确保不管对手从哪打,总有反击渠道。美方2024年报告说,中国核弹头从几百涨到上千,井建得多,就是为保报复能力。

东风-5C的战略定位是威慑底牌。它的存在,让对手掂量下手后果。射程全球,弹头多,当量大,一发能毁多个城市。美方评估,中国不先用核,但保二次打击。液体导弹虽老,但推力强,载重大,适合带巨型弹头。相比新导弹,东风-5C成本低,维护熟。系列从1981年服役到现在,迭代四代,证明可靠。2025年阅兵展示,就是对外信号,核力量升级了。

固定井被锁定的风险确实存在,但通过技术防护和数量战术,中国在缓解。增加井场,混真假,硬化结构,这些招数让摧毁全井变难。美方报告指出,中国担心现有井太脆,才大建新场。液体燃料的缺点像加注慢,也在优化管理系统,缩短时间。整体看,东风-5C不是完美,但在中国核网里占一席。未来可能更多井转固体导弹,但DF-5系列还会留用,作为补充。

来源:宁文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