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元起家,12年做到10亿!90后小伙开餐馆发大财,他凭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1 17:32 1

摘要:可就在这种看似毫无机会的“红海”里,一个90后小伙却用一碗酸辣粉,干出了10亿的营收。

在如今的餐饮圈,流行一句话,十个人创业,九个干餐饮。

但你去问那些收摊的老板,就会发现,真正能赚钱的少之又少。

火锅卷到麻辣烫,烧烤卷到铁板饭,咖啡卷到社区便利店。

每个新品牌都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可就在这种看似毫无机会的“红海”里,一个90后小伙却用一碗酸辣粉,干出了10亿的营收。

他不靠融资、不请明星代言、不搞浮夸营销。

他用12年时间,把一碗街头小吃,变成了全国500家店的连锁品牌——“魔都三兄弟”。

这不是一夜暴富的故事,而是一群年轻人,把土味生意做到极致的现实样本。

01

2012年的上海闵行区,南方商城外的一个角落,摆着一个5平米的小摊。

摊主是朱冠兵,一个不到25岁的年轻人。

摊子上没有花哨的广告,也没高档装修,铁锅冒着热气,塑料桌摇摇晃晃。

但每天排队的人都挤成长龙,为了那一碗6块钱的酸辣粉。

那时候的朱冠兵,还只是个怀揣梦想的普通打工仔。

他第一次吃到酸辣粉,是在2008年。

那一碗粉让他上瘾,他说:“又酸又辣,越吃越想吃。”

他心里萌生了一个疯狂的念头,如果我能把这味道做到极致,说不定能火。

于是,他凑了1万元启动资金,拉上两个朋友,一个擅长吆喝,一个懂人情世故,一个负责创新,三人合伙干了起来。

没有广告预算,就靠口碑,没有冷链仓库,就凌晨去批发市场挑粉,没有外卖平台,就靠排队制造热度。

结果,摊子越做越火,一天能卖两千碗,这在当时简直是奇迹。

街坊说,他们的酸辣粉辣得上瘾,学生说,那碗粉像初恋,朱冠兵则自己说:“这是我们三兄弟的江湖。”

于是,“三兄弟酸辣粉”成了他们的小品牌雏形。

02

有些人做小吃一辈子都只盯着眼前那口锅,朱冠兵却想得更远。

他认定,小吃也要有品牌。

2015年,他租下一间小办公室,注册了威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他开始系统化思考供应链、食材标准化、品牌视觉设计。

2016年,“三兄弟”升级成了“魔都三兄弟”。

这不只是名字的变化,更是一种姿态,从摆摊走向品牌。

第一家正式门店在上海开业时,只有80平。

装修不奢华,但干净明亮、动线流畅、出餐高效。

一碗酸辣粉价格涨到20元,但排队的人比以前更多。

在这个讲究吃得快的城市,“魔都三兄弟”用“3分钟出餐”的速度,杀进了快餐赛道。

第二年,他们登上了上海必吃榜,连续九年没掉下来。

朱冠兵没去庆功,只在员工会上说了句:“别飘,一碗粉能卖9年,是运气,能卖30年,才是实力。”

03

别人都劝他早点开放加盟,好趁热捞钱,但朱冠兵拒绝得干脆。

他说:“加盟是别人的风险,但品牌的命是我的。”

于是他硬是靠直营撑了7年,从摊位、到小店、到商场旗舰店,每一步都亲自试。

试供应链,试菜品,试管理体系。

这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泡在厨房,看厨师打粉、看顾客排队。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怕别人抄,只怕自己烂。”

直营稳了之后,2020年,他才开始放开加盟。

那年疫情最严重,全国餐饮倒闭潮中,“魔都三兄弟”却逆势增长。

朱冠兵干了两件事:

第一,把店从街边搬进商场;

第二,用中央厨房和冷链配送,让全国每碗粉口味一致。

于是,加盟商排着队签约,短短几个月,门店数突破50家。

2021年,他们破百,2022年,突破160,到2023年,全国已有500多家店。

朱冠兵依然没引入任何资本,在这个疯狂追求融资估值的年代,他显得格外冷静:

他说:“钱不是问题,品牌死了才是问题。”

04

酸辣粉火过很多次,也凉过很多次,为什么别人做不长久,而“魔都三兄弟”能越做越大?

答案在于四个字……标准复制

他们用餐饮工业的逻辑去做街头小吃,80%的原料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

粉条口感控制到克,汤底酸度和辣度用机器精准调料,冷链车每天送到门店,锁鲜保质。

每个店面控制在60-80平之间,出餐时间不超过6分钟。

人工少、效率高、翻台快,这让他们在租金高起的城市也能稳定盈利。

更重要的是,他们保持了价格亲民,一碗酸辣粉20出头,学生能吃,白领也能吃。

那种既像快餐又有灵魂的定位,让品牌走出上海,扎根全国。

2023年,他们的毛利率高达65%,全国90%的门店都在盈利。

这个数字,在竞争惨烈的餐饮业里,几乎是神话级的存在。

05

朱冠兵很少谈企业文化,但他最重视的,却是人情。

他的口头禅是:“入得魔都,皆为兄弟。”

这不是口号,他真把加盟商当“兄弟”看待。

有加盟商亏损,他会亲自飞过去看,有人经营不善,他帮忙换选址、重新培训,有人被房东逼迁,他垫租金。

这在餐饮圈很罕见,但正因为这样,加盟商的复购率极高,品牌内部几乎没有负面纠纷。

朱冠兵深知,小吃的本质是“民生”,做餐饮的人必须懂人情世故。

他不靠噱头、不炒作IP,只靠一碗粉、一句真话,赢得了加盟商和顾客的信任。

06

在今天,很多人都以为“流量”就是一切,资本加持、KOL带货、营销造势,似乎成了成功的必经之路。

但朱冠兵的成功,恰恰证明了另一个方向,不浮夸,才能穿越周期。

他不追热点,不盲目扩张,也不迎合投资人的PPT梦想。

他用12年时间,守住了三个词,稳定、真诚、口碑。

在他看来,餐饮行业从来没有“快钱”。

它是一个关于“时间”的行业,靠积累、靠口碑、靠复购。

当无数品牌烧钱博眼球、又迅速陨落时,他用最笨的办法,走出了一条最稳的路。

07

朱冠兵说过一句话:“餐饮不是风口,是马拉松。”这句话听上去朴实,却藏着一个深刻的真相。

如今的年轻创业者,都想一夜暴富,可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从来都是那些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的人。

“魔都三兄弟”的故事不是传奇,而是中国餐饮业最真实的样子。

小吃也能做成大生意,关键在于有没有人肯沉下心。

一个摊位、一口锅、一碗粉,十二年风雨,十亿营收。

这不是神话,而是对浮躁世界的一记当头棒喝。

在这个人人都想“破圈”的年代,朱冠兵证明了,有时候,不卷、不吹、不跑,反而能跑得最远。

来源:高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