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观察丨让技术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路”与“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8 01:43 2

摘要:它是“车路云一体化”的超级感知单元,能识人、识车、识物,还能识场景,信息传得快,决策自然快,真正让智能交通“秒懂”路况。但谁能想到,这样的高科技,曾一度被卡在“货架”之外,差点出不了“圈”。

眨一次眼要400毫秒,而这个摄像头,从“看到”画面(图像采集)到“说出”结果(编码成视频流),只需你眨眼的1/10的时间。

它是“车路云一体化”的超级感知单元,能识人、识车、识物,还能识场景,信息传得快,决策自然快,真正让智能交通“秒懂”路况。但谁能想到,这样的高科技,曾一度被卡在“货架”之外,差点出不了“圈”。

技术一“路”狂飙,转化遭遇“堵点”

成都的臻识科技,从电子科大出来的一群“技术大神”,拿着图像识别的硬核算法闯入智慧交通赛道,打造出国内最早的车辆身份识别相机。听起来是不是很牛?但现实很骨感,起初,产品从设计图纸变成真机,卡了壳。

找大厂代工?对方嫌订单少,“不接!”自建产线?返修率高达10%。眼看要从“技术派”变“难产王”,蜂鸟智造这座“中试之桥”出现了。这两天的《四川新闻联播》就关注了这座神奇的“桥”。

架起中试之“桥”,全能“辅助”上线

蜂鸟平台不仅帮臻识科技解决了首批样机的制造难题,还打通了他们未来每一款产品的中试流程。咱们得说清楚,中试到底是个啥?一句话:把“能用”的技术变成“能卖”的产品,它是“好帮手”。

它配齐三大Buff:供应链组队,不用东奔西跑;全流程测试,上市前就能“避坑”;工程团队从设计阶段就一起并肩“开黑”。所以臻识科技每年不同款新产品,都要先来“蜂鸟打卡”。

企业成长“外挂”,创新加速“神器”

中试平台不只是“打样工厂”,还是“资源整合机”。蜂鸟中试平台得益于成都高新区“中试+”生态支持,搞起了“中试+场景应用”,链主龙头提供试用场地;还开展“中试+创投基金”,真金白银支持早期项目;甚至连“中试+人才实训”也安排上了,培养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技术经理人”。

这哪是平台,这不就是企业的成长“外挂”!臻识科技靠着这条路,已经把智能相机、智慧停车、全息基座一个个推向市场。

你看,因为有中试平台铺路搭桥,技术才能从“书架”快速走上“货架”,真正驶向产业化的“快车道”。

新闻链接:四川新闻联播丨“经济大省挑大梁”调研行(3)科技强省建设的“创新路径”(下)

来源:带雨的风coolbo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