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11点,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加班打卡记录,第22天,脑子嗡嗡响。
昨晚11点,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加班打卡记录,第22天,脑子嗡嗡响。
国家统计局刚说人均月加班22.8小时,我一人就冲40,还是找不到“我图啥”。
刷抖音想喘口气,时间一滑就是138分钟,手机滚烫,心里更凉。
那一刻,我怀疑:再这么卷,人是不是先报废?
第二天早会,HR突然宣布:公司请了个“正念教练”,每周三带我们做“断网静坐”。
我本想笑,结果教练第一句话是:“你们不是缺时间,是缺意义感。
”
全场安静。
我跟着试了两周,居然把离职信撕了。
原因很简单:教练让我们每天写“失败日记”,把最丢人的事记下来,再写“它教了我啥”。
我写“方案被客户当众否”,回头一看,漏洞全在数据口径,补完逻辑,复购率直接涨19%。
原来,痛苦不是终点,是导航。
后来刷到华为“天才少年”张明的采访,他说自己每天强制断网1小时,专门“想最坏情况”。
我偷学,把地铁上的短视频换成《实践论》音频,听到“穷则思变”那四个字,浑身起鸡皮疙瘩。
当天回家,我把房东退租的烂摊子写成“极限生存挑战”,连夜找到更便宜的共享办公室,省下一半成本。
上周,我去清华找老同学蹭饭,他正给苏世民书院的学生改“失败学”作业。
我瞄了一眼,题目是“公开出丑三次以上并写报告”,学生却抢着选,因为“写完了就不怕裁员”。
我突然明白:国家把“挫折教育”写进新课标,不是添堵,是给疫苗。
晚上回出租屋,电梯里贴着社区新开的“红色心理服务站”,免费。
我进去测了“心性图谱”,报告说我是“易燃但耐烧型”,建议“每天写20分钟矛盾清单”。
我照做,两周后,睡眠时长从4小时拉到6小时,梦话不再骂老板。
我把这套“断网+失败日记+矛盾清单”甩进朋友圈,点赞爆了。
最意外的是,部门新来的00后实习生私信我:姐,我靠这三件套把“被劝退”改成了“提前转正”。
我回她:别谢我,谢毛选,谢你自己肯认怂。
今晚10点,我准时合上电脑,窗外雨声噼啪。
我不再数加班时长,而是数今天“又死过几次心”。
一次被客户怼,一次被房东涨租,一次被地铁门夹。
三次全写下,写完就翻篇。
雨停了,我关灯前最后一行字是:
“人不是被加班累死的,是被没意义的硬撑耗光的;敢认怂,敢翻篇,才敢谈明天。
”
来源:晓风造像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