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个大谱,现在喝奶茶要像爱马仕那样“配货”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1 16:03 1

摘要:“想喝一杯13块的芝士茉莉,结果结账页面蹦出‘差7元起送’,只好再勾一份8块钱的薯条,吃不完,扔垃圾桶。

“想喝一杯13块的芝士茉莉,结果结账页面蹦出‘差7元起送’,只好再勾一份8块钱的薯条,吃不完,扔垃圾桶。

”——这条微博小作文去年被转发了3万多次,评论区里全是“是我”。

如今,这根让打工人多花钱的“隐形绳子”,正在被三把剪刀同时剪断:政策、品牌、平台。

第一把剪刀来自北京。

2023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把《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修订稿往桌上一拍,白纸黑字写着:平台不得设置“不合理交易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变相最低消费”。

翻译成人话——“凑单才能送”明年开始算违法。

违法成本有多高?

参考去年某头部生鲜平台因“二选一”被罚200万,再犯直接翻倍。

政策一出,各地监管微信群连夜把“奶茶起送”拉进重点巡查清单。

第二把剪刀握在喜茶、奈雪自己手里。

11月,喜茶先在广深试点“单杯也送”,结果后台数据让财务同学看傻了:客单价不降反升,涨幅12%。

原因不复杂——以前为了凑20块,两个人拼单只点两杯平价茶,现在一个人就能下单,顺手把芝士换成轻乳,再加个4块钱的桂花冻,总价反而更高。

奈雪跟着调,把“配货”两个字从运营词典里删掉,外卖销量一周涨了18%。

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更激进,直接宣布“3块5的甜筒也能送”,乡镇小姑娘买一杯冰鲜柠檬水,再掏2块钱加椰果,门店毛利反而厚了0.8个百分点。

第三把剪刀是美团外卖自己磨的。

Q3财报里藏了一句话:20元以下订单,平台抽佣封顶3元,比旧模式少收40%,还取消了“保底佣金”。

别小看这一两块,对月销3000单的小奶茶店来说,等于每月多赚4500块,刚好够付一个全职店员的工资。

平台为什么愿意割肉?

因为“低客单高频次”带来的日活,比“高客单低频次”更值钱。

数据已经验证:试点城市小额奶茶订单量环比涨了26%,用户打开App的次数从平均3.5次升到4.2次。

三刀齐下,那根“凑单”的绳子还剩几缕细丝?

1. 政策落地有缓冲期,部分中小品牌仍在观望,想拖到明年一季度再看风向。

2. 乡镇代理店、夫妻店没有直营系统,想改也改不动——外卖后台的“起送价”按钮被区域经理锁死,得等总部统一升级。

3. 平台补贴退坡后,如果运力成本上涨,佣金优惠能否持续,还得打问号。

对消费者来说,真正的实惠已经提前到账。

北京朝阳的95后小赵上周六在家写方案,突然想喝冰博克,打开喜茶小程序,单杯17块,骑手29分钟送到,没再多花一分钱。

“以前凑单买的薯条,一包热量抵半碗饭,现在终于不用跟自己的减肥计划作对。

对商家来说,游戏规则正在改写。

“低价引流+高毛利配货”的老套路失灵,产品力和复购率被推到C位。

上海一家独立茶饮品牌把“配货”取消后,把省下的推广成本做了两款季节限定:柿子柿饼鲜奶茶、山楂话梅绿茶,单杯定价19.8元,上市两周冲进区域热搜榜Top3,复购率做到42%,比行业均值高出一倍。

对平台来说,看似少赚了佣金,却换来更值钱的“用户心智”。

“以后消费者点外卖,第一反应不是‘我要凑多少’,而是‘我想喝什么’,平台就不再是比价工具,而是生活方式入口。

”一位美团区域经理在内部复盘会上说。

绳子还没完全断,但已经勒不紧消费者的脖子。

明年春天,当你深夜窝在沙发想喝一杯烤黑糖乌龙,只需点一杯,不再被迫给垃圾桶多点一份薯条,请记住:那是政策、品牌、平台三把剪刀一起发力的结果。

商业世界没有“良心发现”,只有“成本收益”重新算账。

当强制凑单带来的增量利润<政策罚款+用户流失+品牌差评,取消配货就成了理性选择。

消费者赢回选择权,商家赢回产品创新空间,平台赢回日活,三赢的局面,才是“奶茶自由”真正落地的开始。

下一次,如果还有哪家店提示“差5元起送”,你可以把这篇文章甩给他,并友好提醒:哥们,三把剪刀已经架在绳子上了,别再硬撑。

来源:热心可乐40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