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村超”以其原生态魅力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后,贵州省校园足球超级联赛(贵州“校超”)呈现出良好的兴起势头,这显示出中国基层体育发展正从现象级的民间热潮,逐步朝着系统化的模式构建方向迈进。不过,如果只是把“校超”视为一个地方性的体育IP,可能就会忽视它在中国与东盟
“村超”以其原生态魅力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后,贵州省校园足球超级联赛(贵州“校超”)呈现出良好的兴起势头,这显示出中国基层体育发展正从现象级的民间热潮,逐步朝着系统化的模式构建方向迈进。不过,如果只是把“校超”视为一个地方性的体育IP,可能就会忽视它在中国与东盟关系里作为“体育外交”新桥梁所潜藏的巨大潜力。
贵州“校超”不只是校园内的赛事,更是一套具有借鉴与输出意义的基层体育发展方案,为加深中国—东盟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贵州大学国际折耳根队与贵州警察学院飞鹰足球队比赛现场
贵州“校超”模式的关键价值在于其系统性,构建了“班超—校超”双层体系。“班超”是学校(含高等学校)内以教学班(或院系)为单位,在年级内(或院系之间)举办的足球比赛,这让更多人能够参与进来,实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校超”是以学校为单位组队参赛的足球比赛,包括“县(市、区)长杯”校超联赛、“市(州)长杯”校超联赛、“省长杯”校超总决赛,依托县、市、省三级选拔机制搭建人才上升通道。在这种双层架构的背后,是以遵义市为典型的“五有”标准——即“校校有场地、有课程、有教材、有师资、有培训”,为校园足球的扎根提供了制度保障。
这种由政府主导、教育与体育深度融合的模式,让足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较好地扎下根来,有效解决了资源分散、体系薄弱等基层体育发展的普遍难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行参考。
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地区,足球同样是当地的第一运动。近年来,该地区足球竞技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在各国青训体系的推广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际足联(FIFA)的“Forward”项目为柬埔寨、越南等国家提供了专业支持,帮助这些国家建立了国家级青训学院,并引入了先进的训练技术,这与贵州模式恰好能够相互补充。贵州提供的不是与专业国际组织竞争的资源,而是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足球推广方案,即如何通过行政、教育体系和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实现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广泛普及。
贵州促进这项合作的一大优势在于已经拥有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个现成的、高规格平台。该交流周的活动包含“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前来参加的东盟青少年球员,不仅会在足球场上比赛,还有机会参与制作漆扇、拼装无人机等职业技能课程体验活动,还会参观青岩古镇等文化地标。这体现了贵州别具一格的价值理念,也就是将足球交流与职业教育、文化体验进行深度融合。对于有大量青年人口且急需提升劳动力技能的东盟国家来说,这种“足球+职教”的双轨发展模式,相比单纯的体育竞技可能更有吸引力。
放眼未来,贵州“校超”有较大潜力成为构建“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走廊”的催化剂。可以考虑对现有的邀请赛进行升级,搭建常态化的教练员交流机制,并且设立专项的“足球+职教”奖学金。如此一来,足球有望突破自身局限,成为促进文化互鉴与民心相通的桥梁。这是对足球事业的支持,更是对区域共同繁荣的一种战略性投入,或许能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培养出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新一代。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