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配货”,本是顶奢品牌爱马仕的经典玩法——想买经典款包包,得先配丝巾、饰品凑单。
文章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品牌官作者|品牌官听说过“爱马仕奶茶”,有听说过喝奶茶也要跟爱马仕一样配货的吗?
所谓“配货”,本是顶奢品牌爱马仕的经典玩法——想买经典款包包,得先配丝巾、饰品凑单。
图源:小红书
如今点奶茶也落入了相似逻辑,单点不够、凑单才送,只有消费者“受伤”的世界达成。
图源:网友截图
无奈之下,网友自嘲,“也是让我体验了一把高级货”“我还说有钱人才配享受配货待遇,没想到原来我一直活在配货中”。
只有消费者“受伤”的世界达成
有点过奶茶的都知道,不少商家都有起送费的要求。
如果一个人想喝这些设置了起送费标准的奶茶商家,往往是下不了单的。即便你根本不需要其他东西,也得加购小料、周边或升级大杯才能下单。
图源:小红书
结果就导致,消费者以为自己好不容易薅到的大额券,心情激动地准备下单一杯奶茶喝,然后一看配送费都凑不够,心都碎了一地。
图源:网友分享的凑单
起送费的设置,本质是商家在成本压力下的生存策略。
与堂食不同,外卖的成本结构更复杂:除房租、人工、食材这些基础成本外,每单还需承担平台佣金抽成与配送服务费。
平台抽成通常为订单金额的6.4%(保底1.4元,偶有优惠),但这只是“小头”;大头是配送服务费,其计算公式包含距离、价格、时段等多重因素——仅0-3公里的基础配送费就达3.65元,每多0.1公里再加0.11元。
综合下来,平台每单抽成普遍在20%-25%,甚至更高。更关键的是,平台既抽商家佣金,也向消费者收配送费。
图源:财经新媒体
而且,不管是20多元的奶茶还是8元的奶茶,平台对订单的抽成“一视同仁”,该抽多少就抽多少,并不会因为金额小就按比例减少。
也就是说,单价太低的话,商家既要面对平台的抽成,又要承担一部分配送费,根本没利润可言。
而奶茶单价太高了,商家在面对竞争的时候就没有优势,消费者又不买账。
于是就出现了锚定购买的商品价格低到无法满足配送的标准,消费者为凑起送加购的小料、升级的大杯,这些额外收入基本是纯利润,能有效避免亏损。
图源:小红书
平台对于商家设置的起送费的行为,不仅不阻拦,更是乐见其成——商家订单金额越高,平台抽佣越多。
此外,起送费还能提升配送效率,因为大量的这种单买一杯喝的小额订单,会分散骑手运力,导致配送路线零散、单位成本高企。
而提高起送费后,小额订单减少,骑手能集中配送客单价更高的订单,单次覆盖更多高价值单,间接提升平台利润。
谁不说,在这场商家和平台的“两相博弈”下,最受伤的还属于我们消费者?
图源:小红书
“本来一杯奶茶券后6.9,为了凑单又买了一杯,结果多花钱不说,还越来越胖。”
表面看奶茶单价不高,但叠加起送费、配送费后,实际支出未必更低。
原本补贴后的8元奶茶,凑到15元起送费再算上配送费,总价反而更高——所谓“明码标价”,不过是套路换了件外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要收”
有人为喝一杯奶茶,凑单小料、周边,也有人为了一份周边,而凑单喝奶茶。
这世界终究是很魔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要收”,在新茶饮赛道,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患上了周边产品收集癖。
图源:小红书
现在的奶茶店是越来越卷了,从以前的卷产品、卷价格,到现在的卷联名,甚至更是进入了“万物皆可联名”的狂热阶段。
而这些联名产品的纸袋、杯套、杯子,原本不值钱的东西,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人手里的“宝贝”——不仅被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更有不少年轻人将其打造成微景观,甚至在二手平台上卖出了千元高价。
图源:小红书
艾瑞咨询《2023年Z世代消费洞察报告》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62%的年轻人将独特性商品视为社交分享的核心载体。
在物质丰裕与低欲望并存的矛盾语境下,年轻人反而通过周边收藏展现出更强烈的参与热情。
即使消费者知道是被割韭菜,但是他们也心甘情愿被割。
这种消费逻辑的深层动因,表面上收藏的是周边,实际上是在收集快乐碎片,这背后藏着的是年轻人对生活的集体热爱与兴趣向往。
图源:网友评论
现在物质不缺,可大家反而更想在消费里找快乐、找归属感。
就像是有人喜欢收藏珠宝、包包,有人喜欢收集周边袋子,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大家追求的不过是心里的愉悦感,不为别的,就图个开心。
值得买的研究也显示,超过60%的人会为快乐留预算,20%的人甚至愿意“任性买单”。
图源:值得买消费产业研究院发布《2025年上半年兴趣消费报告》
说白了,现在年轻人买周边就像存钱罐存硬币——不在乎罐子多贵,关键是每攒一个都能让心情增值。
这种“情绪刚需”正在改写消费规则:价格标签逐渐失灵,快乐指数才是硬通货。
在这个Z世代主导的消费版图中,奶咖周边早已突破传统“赠品"”的定位,进化成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硬通货与情绪载体。
品牌也早已嗅到这场情绪经济的商机——IP联名不再只是营销噱头,而是撬动周边经济万亿蓝海的核心杠杆。
图源:小红书
而在周边上,奶茶品牌的联名也开始进阶了,从以前的冰箱贴、亚克力钥匙扣等好看小东西,变成更有实用价值的周边。
比如背包、帆布袋、运动水壶、袖套、甚至衣架都有。
图源:小红书
可以说,现在的奶茶好不好喝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更能贴近年轻人、周边更能戳中他们的情绪价值。
有媒体观察,新茶饮赛道最近两年的销量峰值,近乎都是由IP带来的大波流量转化而来。
在当下的新茶饮赛道,IP联名更是成为了很多品牌的“救命稻草”。
“双向奔赴”的奶茶生意
因此,从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魔幻的闭环。
商家设起送费逼你多买,你可能因此接触到联名周边;周边又戳中你“收集快乐”的点,反过来让你愿意为奶茶多花钱。
在联名这事上,有人为了集齐一整套杯套,连续几周买奶茶,最后不光攒了一堆“宝贝”,还把品牌热度炒高了,商家赚得更多,又有钱去做新的联名……
一边是被起送费“逼”着凑单,一边是主动囤周边的“收集控”,奶茶这门生意不得不说太会拿捏年轻人了。
图源:小红书
本来商家和平台一开始算的是成本账,起送费是为了覆盖平台抽成,周边是为了营销卖奶茶。
可没想到,年轻人为了自己的心头好周边,排长队、蹲上新都已经是常态,更甚者自己喝不下就找人代喝,甚至花高价托人代买。
这时候商家才反应过来,原来“情绪经济”才是更大的金矿。
而商家在这个过程也深度贯彻“一边内卷一边吊人胃口”的策略,也就是俗称的“饥饿营销”,有时候即使苦苦排队了几个小时,也不一定能拿到品牌方精心准备的周边。
图源:网络
于是就上演这一幕,“买家疯狂下单,卖家拼命推新”,这一场你追我赶的双向奔赴,也催生了“代喝”这一门生意。
小红书上有关代喝如何收费的话题贴高达12万+,标准的代喝收费在25-40元不等,部分全套服务70元。
图源:小红书
内卷、营销、周边、排队、代喝......估计老祖宗都想不到,如今的奶茶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当一杯普普通通的奶茶,需要消费者绞尽脑汁算小料、拼单、抢周边才能买到,这行的初心早就变了味。
图源:网络
说到底,奶茶的本质是“触手可及的快乐”,不是需要费劲心思的“消费博弈”。
事实也早验证过了:把购买门槛降下来,把心思放回做好喝的产品上,反而能换来口碑和回头客。消费者又不傻,用舌头尝出来的甜,比任何营销套路都实在。
写在最后
有需求就有生意,年轻人图个乐呵、找点归属感无可厚非,可也得小心——别为了凑单多花冤枉钱,更别为了集周边累坏了自己。
毕竟,奶茶是用来喝的,周边是用来开心的,要是反过来,为了周边猛灌奶茶伤了身体,为了凑单多花冤枉钱,可就本末倒置了!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来源:品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