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山西祁县一位67岁的烤面筋老人意外走红网络。不是因为华丽的营销,也不是因为刻意的炒作,而是一段博主假装求职碰壁、身无分文向老人讨食的视频。面对陌生人的困境,老人没有丝毫犹豫,不仅免费递上烤面筋,还豪爽地说“能吃几个吃几个”。视频里,5元5串的面筋十年未涨
近日,山西祁县一位67岁的烤面筋老人意外走红网络。不是因为华丽的营销,也不是因为刻意的炒作,而是一段博主假装求职碰壁、身无分文向老人讨食的视频。面对陌生人的困境,老人没有丝毫犹豫,不仅免费递上烤面筋,还豪爽地说“能吃几个吃几个”。视频里,5元5串的面筋十年未涨价,老人布满皱纹却充满善意的脸庞酷似袁隆平院士,这双重的情感触点,让“面筋爷爷”的故事迅速刷屏,一元一串的面筋,就这样温暖了千万网友的心。
“能吃几个吃几个”,简单的一句话,却藏着最动人的善意。当博主谎称“没钱吃饭”时,面筋爷爷没有盘问缘由,没有权衡利弊,第一反应便是伸出援手。这种不加设防的善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在不少人习惯用利益标尺衡量一切的今天,老人的举动像一股清流,冲刷着人们心中的浮躁与冷漠。有网友评论:“他或许不懂什么是利他主义,但他用最本能的反应,做了最温暖的事。”
更让人动容的是老人十年不涨价的坚持。5元5串,平均每串仅一元,这样的价格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十年里几乎没有变化。家属回应称,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赚一点就行,想让大家吃饱吃好”。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底层劳动者最纯粹的经营哲学。他不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愿用实惠的价格让顾客得到满足。在网红产品动辄溢价、商家争相“割韭菜”的市场环境中,老人的“一元坚守”宛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短板,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赚钱”与“做事”的真正意义。
面筋爷爷的走红,还离不开与袁隆平院士“撞脸”带来的情感共鸣。网友们在老人身上看到了袁老的影子——同样是满脸皱纹,同样是心怀大众,同样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这种跨越表象的联想,本质上是公众对袁隆平院士深切怀念的一种投射,更是对“把百姓放在心上”的崇高精神的向往。袁老一生致力于“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面筋爷爷则用“让大家吃饱吃好”的朴素愿望,践行着相似的民生情怀。两人虽身处不同领域,却都用行动诠释了“民以食为天”的深层内涵,这份精神上的契合,让“面筋爷爷”的故事更具感染力。
社会学专家指出,面筋爷爷这样的底层劳动者,正用微小的善意重构着社会信任体系。在陌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往往脆弱易碎,而一次免费的面筋、十年不变的价格,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像涓涓细流汇聚成河,逐渐消融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当网友们为面筋爷爷点赞、传播他的故事时,实际上是在参与一场集体的“善意接力”,这种接力不仅能让温暖传递下去,更能唤醒更多人内心的善良与共情。
然而,在流量时代,我们更需要警惕对“草根网红”的过度消费。面筋爷爷的价值不在于成为博眼球的“流量密码”,而在于他所代表的那份市井温情与朴实善良。我们应该保护这份纯粹,让他能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继续经营自己的小生意,而不是将其推向聚光灯下承受不必要的压力。
一元面筋的温暖,在于它承载了最朴素的善意与坚守。面筋爷爷用十年的时间告诉我们:真正的富裕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愿意分享多少温暖;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多么声名显赫,而在于能否让身边的人感到幸福。愿这份来自山西祁县的市井温情,能化作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也愿更多人能从面筋爷爷的故事里汲取力量,在平凡的生活中传递善意,让这个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温暖。
来源:慢游赤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