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本两万多块的奢侈品包包,如今在直播间里低至480元;近五万块的手表,如今折扣到650元;千元以上的潮鞋,不到两百块就能买到……在电商和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商家只在深夜或凌晨直播。主播们大肆宣扬“厂家直销”、“海外货”,常常用手捂住标签,价格低得令人难以置信。而
直播间“热销”假象调查有时在午夜至凌晨6点之间,因此直播时间非常灵活。这种昼伏夜出的直播策略,让监管难度倍增。直播间“热销”假象调查
原本两万多块的奢侈品包包,如今在直播间里低至480元;近五万块的手表,如今折扣到650元;千元以上的潮鞋,不到两百块就能买到……在电商和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商家只在深夜或凌晨直播。主播们大肆宣扬“厂家直销”、“海外货”,常常用手捂住标签,价格低得令人难以置信。而到了白天,这些店铺又变身成普通的网店。
所谓的“折扣商品”是真是假?这些“幽灵”造假者是如何规避监管的?这些“幽灵”造假直播如何有效破获?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没有商品,就没有主播。”有时在午夜至凌晨6点之间,因此直播时间非常灵活。这种昼伏夜出的直播策略,让监管难度倍增。
凌晨1点,“MEXG三老板小号”直播间的大屏幕醒目地显示着一条信息:“正在严格审核中,请勿点击,自行下单。” 隐藏在屏幕背光下的主播,形同虚设。他售卖的“优质商品”声称与正品运动鞋一模一样。在他的直播间里,一双原本千元以上的运动鞋,几百元就能买到。
假货在直播间泛滥。
例如,“莆田工厂店”直播间,除了LED屏幕外,看不到实物和主播。购买页面,商品图片缺少重要商标,商品名称也使用了“时尚透气跑鞋”等泛泛而谈的词语,导致顾客无法获取详细的商品信息。
商家表示:“链接图片仅供参考,需核实。本人未获得授权,如果展示两双,我会被抓。”
此外,一些商家还会将用户引导至其他平台。在“广州机械站西档批发”直播中,主播反复拆箱展示名表,每块手表的展示时间只有十秒左右,页面右下角也没有购物车链接。观看者需要先花一元点亮一个标志并加入粉丝团,客服随后会将用户引导至微信小程序,进行询价下单,甚至还提供货到付款服务,整个流程非常隐蔽。
记者还发现,不少售假直播在深夜或凌晨时段播出。例如,销售某奢侈男装品牌OEM产品的“香港渠道买手店”通常在晚上9点至凌晨3点之间不定期播出。另一个类似的账号“文殊潮牌·笑笑”的播出时间也各不相同,有时在午夜至凌晨6点之间,因此直播时间非常灵活。这种昼伏夜出的直播策略,让监管难度倍增。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手段多种多样
记者调查发现,造假者不仅昼伏夜出,还会使用各种手段来掩盖行踪,规避监管。这些手段包括切换账号、分析平台规则、利用消费者心理等。
“切换账号如同游击战”。许多造假者频繁切换直播账号,并采取游击战术规避监管。例如,在“包控37”直播中,主持人置顶了一位老顾客的评论:“你老是切换账号,我下次买东西的时候找不到账号了,所以联系了客服。”主持人回复道:“我们平台运营一年多了,有四五十个账号,都是同一个账号,所以请您立即联系客服。”
一位处理过类似案件的上海警察告诉记者,一些商家还会使用随机的数字和字母组合作为商品ID,取代原来的商品名称。直播过程中,主持人只会口头引导顾客下单,销售链接中既没有商品照片,也没有商品名称。因此,即使店铺被封,顾客的订单页面也不会出现任何假冒商品的电子痕迹。
来源:意马媒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