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聪明的猴子会在老虎打架的时候躲在树上,但荷兰“非常勇敢”,不仅明抢了中资荷兰企业安世半导体!还把中国团队的账号封禁了。
聪明的猴子会在老虎打架的时候躲在树上,但荷兰“非常勇敢”,不仅明抢了中资荷兰企业安世半导体!还把中国团队的账号封禁了。
它是不是以为偷了别人的手机,把主人的账号删了,手机就是自己的了?
10月17日,安世半导体中国员工接到荷兰总部通知,总部不仅停发了中国团队的工资,还把他们的内部系统权限全关了,导致没法正常办公。
母公司闻泰科技透露,安世中国团队账号确被封禁,目前部分权限已恢复。
众人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想明白,荷兰是怎么敢的?难道说他有什么厉害的底牌?结果大失所望,在中国实施反制后,荷兰连一个月都没抗住,光速认怂。
不怂不行啊!中国的反制太精准,后果太严重!若是继续僵持下去,整个欧洲和美国都要找荷兰算账!
于是在10月17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表示荷兰愿就安世半导体事件同中方进行谈判,寻求解决方案。不过,中方并没有立刻答应荷兰的“谈判请求”。
中国为什么不同意与荷兰进行谈判呢?
主要有三点!
第一,和荷兰谈没有用,他说了不算。
长期以来,荷兰的政策都是跟着美国后面跑,例如光刻机巨头阿斯麦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光刻机。本次安世半导体事件也一样。
美国几个小时前才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实体清单”、持股超过 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此举波及数千家中国企业,严重破坏全球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荷兰政府随后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发布全球禁令,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运营自主权。
而且早在几个月前,美国就安世的所有权问题不断施压荷兰,要求替换中国籍CEO张学政!否则该公司可能会被列入制裁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证据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法院文件。
文件显示,当时美国官员警告称:“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仍由中方所有者担任,这一事实存在问题。”
这个消息能被公之于众,意味着荷兰试图变相向中国解释,其行为可能并非自愿。
此外,卡雷曼斯 10月17日在回应议会时,将强制接管安世的责任归咎于外部顾问。他表示:“外部顾问制定了这个计划,他们没有遵循正常的内部程序,荷兰政府对这个计划不知情,也没有这个意图”。
尽管这话有甩锅的嫌疑,但表明荷兰政府不愿因此事得罪中国!
而中国提到相关事件的时候呼吁,希望荷兰能够采取独立自主的行动!这表明中方清楚明白,美国才是“幕后黑手”!
10月 16日中方直接点名美国,称荷兰接管安世半导体的做法,是美国搞的“穿透规则”在搞事。
“穿透规则”就是查企业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比如是否有中资关联),再据此限制相关企业运作。损害了中企正当利益。例如荷兰接管安世半导体就是按这个规则来的,其母公司闻泰科技早在2014年12月就被美国纳入实体清单。
荷兰智库Clingendael研究所的学者曾指出:“作为欧盟第二大在华投资国,同时也把自己定位为‘通往欧洲的门户’,荷兰非常重视对华稳定关系。而荷兰的开放型经济结构,使其更容易受到美中竞争和全球经济碎片化的影响。”
潜台词就是荷兰想对华友好,但是有个别国家从中作梗。
因此要谈也是美国谈。主要博弈还是在中美之间,一旦解决好,荷兰这方边就不是问题。如果没解决好,谈了也是白费口舌!
正如荷兰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希望和中国进行谈话?
因为美国在同一天对华释放缓和信号。10月17日,特朗普在福克斯节目中表示,他此前扬言要重启的对华100%高额关税“不可持续”。此外他与泽连斯基进餐的时候表示,“中国希望对话,我们也喜欢与中国对话。”
当天晚间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与中方代表进行了坦诚,深入,有建设性的交流。双方敲定10月24日在马来西亚东盟峰会期间举行线下经贸磋商。除了关税和稀土等问题,安世半导体的前路大概率也由此次会谈决定。
简而言之,安世半导体已成为美国和中国谈判的筹码,荷兰的意愿并不重要。
第二,杀鸡儆猴,震慑其他人。
荷兰是依据法律行事,中国为何不买账?
荷兰用从未启用的冷战法律架空中资股东,本质是破坏市场规则的“明抢”。更危险的是,这种“强权压倒规则”的操作会滋养投机者的野心。
9月 30日,荷兰决定根据《货物可得性法》(Goods Availability Act)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
此举不合理之处很明显:
1,强行找的借口:《货物可得性法》是冷战时期为应对战争、能源危机等极端情况制定的应急法案,此前从未启用,如今用于正常运营的中资民企,属于场景滥用。
2,借口缺乏实据:荷兰以“治理缺陷”“威胁经济安全”为由,但未明确具体问题,而安世自2019年被闻泰科技通过合法并购后合规运营多年,无相关丑闻。
一些知情人士说,闻泰科技正准备起诉荷兰政府和安世半导体的西方高管。同时据闻泰科技透露,中国区正启动自救,加紧对接国内供应链,保障国内客户供应。
中国在贸易领域上的态度是一贯的,不管对手是美国,荷兰还是欧盟,若对方执意发起贸易冲突,中国都将坚决回应、奉陪到底。如今中国的综合实力和超级大国美国接近。有底气,有信心坚定捍卫自身利益。
因此荷兰接管安世是一个激进且充满风险的行动,但它也是得到先进技术“最快捷的手段”。是战略短视的范式!如果荷兰没有受到处罚,其他国家也会争相模仿。
研究机构荣鼎集团董事古琼近期表示,随着美中不断强化对供应链的影响力,其他国家将以国家安全为由,寻求解除中资对关键技术资产的所有权。“这种趋势已酝酿许久,”她说。而安世半导体显然首当其冲。
她的观点直白来说,就是蛊惑其他国家学习荷兰,明抢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
欧盟11月拟推的《工业加速器法案》修订提案,也是想用“市场准入”强制换取中国企业的关键技术。
面对这些潜在风险,中国需要表明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强决心。因此有必要好好教训一下荷兰这个挑头的,否则安世半导体只是第一个受害者。
同时这种掠夺式模式对全球经济发展毫无益处。如果“国家安全”能成为随意冻结外资资产的万能借口,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跨国企业的投资信心会彻底崩塌。
因此中国的反制措施同样是为了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三,隔山打牛,让欧洲和美国自食苦果!
10月 10日,安世半导体通知了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无法继续向汽车供应链保证芯片交付。因为中国下令自10月 4日起,对安世半导体在华分支实施出口禁令。安世半导体宣布当前状况为“不可抗力”事件。
荷兰部长卡雷曼斯的目标正是解除这一禁令。他称安世半导体对荷兰、对欧洲具有战略意义,希望能够确保其持续发展。然而,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一事就是他于9月30日下达部长令主导的,他比谁都清楚事件内幕。
卡雷曼斯在致议会的信中表示,此举是因为张学政的行为“威胁到了荷兰及欧洲的关键技术知识、产能与研发能力的保留”。然而,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全资收购的,有权独自决定其公司内部事务。
而且据安世前 CEO谢珀所说,闻泰科技在收购安世半导体开始就明确要将企业“中国化”,当时荷兰当局无异议批准了收购案,但现在却以如此荒缪的理由强行接管。本质上是违背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的。
他在咬了中国企业一口后,试图装作一个无辜者,显然是痴心妄想。
安世半导体虽然工厂在英国和德国的工厂压制薄硅片,却是在中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进行芯片封装测试。
据安世官网信息,该公司在广东的封装测试工厂是其最大的生产基地,年产量超过500亿件,平均每月封装芯片数量超过40亿颗。承担着公司全球约60%至70%的出货量,每天有超过2.5亿颗芯片从中国发往全球。
安世半导体10月 14日发表声明称,正积极寻求获得中方出口管制豁免,“并已调动所有可用资源推进此事”。而在10月 15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闻泰科技董事长杨沐向投资者表示:“根据现行出口管制,我们的绝大多数产品仍将留在中国境内。”
“缺芯”警报拉响,汽车行业陷入恐慌。在中国反制后,对此反应最为激烈的是欧洲和美国的汽车行业。
因为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等部件中。如果缺少这些芯片,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无法制造必要的零件和组件,从而无法向整车制造商供货,威胁到整个供应链。
10月 16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文表示,:这是一个跨行业问题,影响了大量供应商和几乎所有我们的成员企业(包括大众集团和沃尔沃集团等15家欧洲主要的汽车制造商)。
宝马(BMW)和大众(Volkswagen)等汽车制造商据报道已进入“危机模式”。德国电气工程协会警告称,若局势持续,数周内可能出现芯片短缺。即便是替代特定组件来源也需要数个月的时间。
汽车供应商行业协会MEMA的会长科林·肖(Collin Shaw)说,尽管该行业已努力实现多元化,但确定替代芯片来源仍需要时间。他说:“这正说明了供应链有时是多么脆弱。”
此事表明在复杂的芯片制造流程中,即使芯片在欧洲生产,仍可能在组装、测试等环节依赖中国。
ACEA总干事西格丽德·德弗里斯(Sigrid de Vries)则表示:“我们突然陷入了这一令人震惊的局面。我们确实需要来自所有相关国家的迅速而务实的解决方案。”
当政治私利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时,不仅安世半导体的生产线会停滞,欧洲汽车产业对荷兰政府的信任也会随之瓦解。
然而,试图坐享其成的欧洲并不值得可怜!
在荷兰政府夺取安世半导体后,欧盟不仅没有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反而计划强制中企转让技术。既然荷兰等欧盟成员国打算当一个科技强盗,那中国自卫反击也是有理有据!
况且中国并未波及任何其他荷兰或欧盟在华公司,这已经是极大的理性和克制。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事还波及了美国汽车制造商。毕竟这属于引火自焚,自作自受。
2025年 3月,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在美国制造的汽车将“绝对零关税”。他试图以此逼迫汽车制造业回流美国。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没有一辆车的零部件是100%美国造。这表明美国汽车业也要遭受安世半导体事件的冲击。
代表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的汽车创新联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发出警告,芯片供应问题可能在下月初就会对生产造成明显影响。
这意味着当前就有了影响,只是不那么明显。正如华尔街著名的“蟑螂理论”,当你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很可能还有更多。
一位美国汽车行业公司 CEO告诉路透社,汽车芯片供应中断可能导致美国乃至多国的汽车生产线停摆。
事实上,2025年全球汽车制造商出现了数次生产中断,大部分原因都涉及到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其中包括中国对稀土磁铁的严格管控、铝供应受到火灾干扰以及特朗普政府出台高昂关税等原因。
美国的这些操作堪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欧洲和美国的汽车制造业的反应来看,中国的反制措施非常有效果,而且师出有名!
打在了产业链最痛的地方,让欧美汽车业的哀嚎直接变成了倒逼其政府妥协的压力。
综合上述三个点,中国完全有底气保持耐心、从容应对。至于荷兰能否扛住欧美双重供应链压力,是他自身需要解决的难题,与中国的战略节奏无关。
与此同时,中国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若是中美贸易冲突没有降温,安世半导体将只是卷入全球芯片产业控制权争夺战中的众多企业之一。
因为相较于加征关税、出台出口禁令或推动本土产能建设等常规手段,直接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阻止战略资产落入中国手中,是见效更快的方式。这就是荣鼎集团顾问朱莉安娜等人所描述的美国“战略资产回收”战略。正如荷兰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那样。
当然,任何人都不应该忽视,中国有诸多反制手段,例如稀土——中国的“王牌武器”。
在安世事件爆发之后,中国宣布对稀土出口实施更严格的管制。专家警告称,稀土供应受限将出现供应链中断、成本上升、产能延迟等问题,汽车和国防行业受冲击最严重。
这些软肋刚好是工业或科技强国具备的。某种程度上,中国具备一击致命的制衡实力。这正是中国直面挑战的底气!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