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用户突破5.15亿从技术热点到社会基础设施的跨越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1 10:07 2

摘要: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普及率达36.5%,半年内用户激增2.66亿人……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用一组硬核数据勾勒出我国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图景。从实验室概念到亿级民生

□孔德淇

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普及率达36.5%,半年内用户激增2.66亿人……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用一组硬核数据勾勒出我国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图景。从实验室概念到亿级民生服务,这场技术驱动、需求牵引的产业革命,正全方位重塑生产生活方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10月18日人民网)

生成式AI用户规模半年翻番,背后是技术硬实力与民生需求点的同频共振。技术端,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稳居全球首位,算法优化与模型迭代让生成内容更精准、交互体验更自然,“稳定支撑亿级用户”的服务体系彻底告别早期“偶尔失灵”的阶段。需求侧,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催生多元诉求,信息获取、办公效率、内容创作等场景中,生成式AI以高效便捷的特性,成为满足需求的得力助手。80.9%的用户用其回答问题,使其成为覆盖各群体的“移动知识库”;办公场景中,AI减负重复劳动;创作领域里,AI激活创意灵感……AI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正是用户从试用转向常用的核心逻辑。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红利的包容性扩散。尽管40岁以下中青年、高学历群体是核心用户,但36.5%的普及率意味着AI正突破圈层限制,向农村地区、中老年群体、小微企业等延伸。农民用AI查询农技知识、预判病虫害,小微企业主借助AI制作营销方案、优化经营决策,残障人士通过AI辅助无障碍沟通……生成式AI正从少数人专享走向多数人共享,成为推动社会包容性发展的新引擎。生成式AI的价值释放并未局限于生活场景,更在生产领域加速渗透,成为推动生产力变革的关键力量。农业领域,AI生成精准种植方案助力增产增收;工业制造,AI优化设备维护、推动产业升级;科研一线,AI加速数据处理、缩短攻关周期。从生活服务到生产赋能的延伸,彰显了生成式AI的多元价值,为实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生成式AI的爆发式增长,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伴随着技术伦理、数据安全、就业转型等多重挑战。“幻觉生成”可能导致误导性信息传播,数据滥用存在隐私泄露风险,部分重复劳动岗位面临替代压力。这些问题考验着技术发展的尺度与温度,也要求我们在创新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AI产业行稳致远。

筑牢发展底线,需强化制度保障。要加快推进生成式AI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设,建立健全内容溯源、算法审查机制,明确数据使用、责任界定的法律边界,强化用户数据安全保障,让技术创新在法治轨道有序推进。

推动良性发展,要坚持“人机协同”导向。生成式AI的核心价值不是替代人类,而是“增强人类”。AI擅长处理海量数据、重复劳动,人类则在情感感知、创意突破、伦理判断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实践证明,AI辅助、人类优化的模式,既能释放技术红利,又能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实现共生共荣。

促进包容性发展,还应关注人的全面成长。面对就业结构变化,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适应“AI+”时代的核心能力;针对数字素养差异,开展精准科普教育,避免数字鸿沟加剧。

唯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让技术发展更好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彰显科技的人文温度。从实验室到生产生活一线,从亿级用户到全场景赋能,生成式AI的发展历程,深刻诠释了“科技为民”的理念。未来坚持创新与规范并重、技术与人文相融,定能推动生成式AI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技术红利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来源:我最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