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3日,宜昌市兴山县居民小刘(化名)接到自称“某地公安民警”的来电,称其涉嫌一起重大洗钱案件,需立即配合调查银行流水以证清白。诈骗分子要求小刘下载某屏幕共享软件,并引导其向“95533”发送短信,内容包含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随后,小刘账户
最近收到过奇怪的“福利”电话
或是自称“官方”的核查消息吗?
当心!这些看似“量身定制”的惊喜或惊吓
背后可能是为你精心编织的骗局
今天,宜昌公安
带你一起拆穿这些诈骗套路!
01
真实案例:“公检法”线上办案?
10月13日,宜昌市兴山县居民小刘(化名)接到自称“某地公安民警”的来电,称其涉嫌一起重大洗钱案件,需立即配合调查银行流水以证清白。诈骗分子要求小刘下载某屏幕共享软件,并引导其向“95533”发送短信,内容包含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随后,小刘账户内1万余元存款被全部转走。
骗局逻辑
冒充公检法人员,以“涉嫌犯罪”制造恐慌,利用受害者急于自证清白的心理,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关键账户信息,直接盗刷资金。
核心话术
“您涉嫌参与洗钱案,请配合线上调查,按要求操作可避免追责!”
警方提醒
1、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或社交软件线上办案,更不会要求群众提供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2、任何要求“屏幕共享”或远程操作账户的,均是诈骗!请立即挂断并拨打110或全国反诈专线96110核实。
3、切勿向任何陌生人透露身份证、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守住个人信息就是守住财产安全。
02
真实案例:食物藏异物?专业碰瓷商家!
某诈骗团伙在口腔中预先藏匿创可贴、烟头、纸屑等异物,专门选择火车站、商场、餐馆等人流密集场所消费。就餐后故意在摄像头可拍摄区域“发现”异物,随即以食品安全问题为由,威胁商家公开曝光或举报至监管部门,强行索要数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所谓“赔偿”。
骗局逻辑
利用商家惧怕投诉、影响声誉的心理,通过自导自演“吃出异物”场景,伪造证据实施敲诈。
核心话术
“吃出脏东西,不赔就发网上、找市场监管局来!”
警方提醒
1、商家遇到类似“吃出异物”索赔,应保持冷静,立即保存全程录像、沟通记录等证据,并主动报警及向市场监管部门备案,切勿私下转账妥协。
2、商家可通过完善店内监控覆盖与食品安全管理流程,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3、广大消费者应依法合理维权,切勿捏造虚假事实、恶意索赔,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03
真实案例:少年险入“高薪主播”骗局
10月14日,重庆一名15岁少年小李(化名)被网络上“无经验可做主播,月入1-2万元”的招聘广告吸引,独自购票乘坐火车前往长沙,并拉黑家人联系方式。宜昌公安接到求助后,联合列车长紧急寻人,最终在车厢连接处找到执意南下的小李。经工作人员与民警耐心劝导,并用真实案例揭露“无门槛高薪”诈骗,少年方才意识到风险,同意等候从外地驱车赶来的父母。
骗局逻辑
以“低门槛、高收入”为诱饵,瞄准青少年社会经验不足、渴望独立的心理,诱骗其至外地并切断与家庭的联系。
核心话术
“无需经验,月薪过万,包吃住,立马入职!”
警方提醒
1、务必警惕网络上“低门槛高薪”招聘广告,求职前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企业信息,不轻信陌生人承诺。
2、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引导树立正确的求职观,警惕要求“先交钱、远行、隐瞒家人”的岗位。
3、若发现家人失联或异常远行,立即报警并提供身份与行程信息,争取拦截时机。
宜昌警方提醒您
不轻信陌生来电与网络广告
不透露个人密码与验证码
不转账给任何未经核实的账户
来源:西陵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