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特朗普政府悄悄放松多项关税政策,为在最高法院败诉做准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0 07:04 1

摘要:联邦巡回上诉法院7比4的投票结果刚落地,特朗普政府就忙着给关税政策“拆弹”。一边在社交媒体上喊着“所有关税仍然有效”,一边悄悄给汽车业、科技业打开关税豁口。

Ai主播讲新闻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7比4的投票结果刚落地,特朗普政府就忙着给关税政策“拆弹”。一边在社交媒体上喊着“所有关税仍然有效”,一边悄悄给汽车业、科技业打开关税豁口。

这场“嘴上强硬、行动妥协”的大戏背后,是最高法院11月即将开审的关键诉讼。一旦败诉,美国可能要退还万亿关税,特朗普的贸易大棒随时会变成“烧火棍”。这波操作到底是未卜先知还是早有预谋?

先看特朗普政府到底松了哪些口子,细节里全是算计。

最明显的是汽车行业。4月29日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堪称“精准拆弹”,直接给即将生效的零部件关税打了补丁。原本要征收的25%零部件关税,变成了车企可申请的补偿——第一年最高能抵汽车零售价的3.75%,第二年降到2.5% 。

更关键的是取消了“重叠税”,车企不用同时交汽车关税和钢铝关税了。要知道美国市场一半进口车、本土组装车的零部件国产化率才40%到50%,这波操作直接救了福特、通用这些巨头。 Stellantis董事长约翰·埃尔坎之前还警告关税“危及行业安全”,政策一出立马改口“赞赏政府决定” 。

科技行业的豁免更隐蔽。4月11日美国海关悄悄更新税则,自动数据处理器、半导体相关商品全被划出“对等关税”范围。要知道这些都是全球供应链最敏感的环节,之前145%的累积关税差点逼得企业转移订单 。

对华关税也出现松动。5月中美日内瓦会谈后,美方直接撤销了91%的对华加征关税,把小额包裹税率从120%砍到54%。这和年初动辄加征50%关税的激进姿态比,简直判若两人 。

这些放松不是心血来潮,全踩着司法进程的节点。5月28日国际贸易法院刚裁定关税越权,汽车关税补偿政策就来了;8月29日上诉法院维持原判,9月最高法院就宣布11月开审,时间线卡得比钟表还准。

特朗普政府心里门儿清,败诉的后果扛不住。财政部长贝森特早就算过账,到明年6月要退的关税最高达1万亿美元,这对美国财政来说是灾难性打击。更要命的是谈判筹码没了,“世界各国领导人都在质疑我们的关税权力”,贝森特在给最高法院的文件里急得直跺脚 。

国内的压力也快顶不住了。耶鲁大学的数据显示,美国现在有效关税税率接近19%,是大萧条以来最高水平。美国家庭年均多花2400美元,这账老百姓看得明明白白。汽车业六大组织罕见联名上书,警告关税会引发工厂停工;零售联合会更直接,说对华加税60%会让消费者损失780亿美元 。

特朗普嘴上喊着“败诉会让美国变穷”,身体却很诚实。他心里清楚,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大法官也未必站他这边。2022年最高法院就用“重大问题原则”否了拜登的学生贷款政策,现在征税权这种国会的“自留地”,大法官们没理由轻易让步 。

有意思的是,政府只松绑“普遍性关税”,对钢铝等行业性关税却死死按住。这背后全是算计,上诉法院早就划了红线,总统能用特定法律搞行业制裁,但不能借《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搞普遍征税 。现在放松的全是涉案的“非法关税”,保留的都是“合法关税”,明摆着是给最高法院递“台阶”。

全球贸易早就被这波操作搅得人心惶惶。加拿大3月就把美国告到WTO,欧盟推迟了贸易谈判,中国贸促会直接喊话美方“停止错误做法” 。荷兰奈特律师事务所的前司法部律师看得透彻,就算协议不瓦解,外国政府也会抵制美国要求,谁愿意跟一个政策随时可能失效的对手谈判?

特朗普的老套路这次未必管用。第一任期加关税还能靠“美国优先”煽动情绪,现在老百姓尝到了物价上涨的苦,企业看清了政策的反复。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赫夫鲍尔戳破了真相,这就是“面对游说的妥协,是平息公众批评的策略” 。

最高法院11月的听证会才是真正的决战。如果维持原判,特朗普要么退钱要么走国会程序,不管哪条路都要掉层皮。要是推翻判决,美国三权分立的根基就要动摇,总统的权力会膨胀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新华网说得好,这不止是贸易政策争议,更是对美国宪制秩序的考验。特朗普想把紧急状态法变成征税工具,法院却要守住“税收归国会”的宪法红线 。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决定美国的贸易走向,更会改写全球经济规则。

现在的关税放松更像“应急补丁”,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全球供应链不是特朗普的玩具,今天加税明天减税的折腾,只会让更多企业加速分散风险。毕竟谁也不想把身家性命押在一个随时可能变卦的政策上。

11月的最高法院听证会,才是这场大戏的真正高潮。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能不能举下去,美国的行政权边界在哪里,很快就有答案了。只是不管结果如何,被折腾得七荤八素的全球贸易,想恢复元气恐怕没那么容易。

来源:云七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