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件的导火索在9月底,荷兰法院应总部要求,暂停了中方实控人张学政的职务,理由听上去很常规:“治理缺陷”。但谁都看得出,这背后是地缘政治的影子。可荷兰方面显然算错了一笔关键的账,他们以为掐断ERP系统、停发工资,就能让这个庞大的中国工厂陷入瘫痪。
事件的导火索在9月底,荷兰法院应总部要求,暂停了中方实控人张学政的职务,理由听上去很常规:“治理缺陷”。但谁都看得出,这背后是地缘政治的影子。可荷兰方面显然算错了一笔关键的账,他们以为掐断ERP系统、停发工资,就能让这个庞大的中国工厂陷入瘫痪。
他们低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方案”。这座位于广东东莞的工厂,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型号半导体封装基地之一 ,年产能曾冲击900亿件 ,占了安世全球超七成的出货量 。这样一个巨无霸,其运营早已深度本地化。
荷兰总部切断了国外的服务器权限?没关系。中国团队迅速启用了部署在本地的服务器和备用系统。事实上,中国成熟的云服务商(如阿里云、腾讯云)和协同开发工具(如Gitee企业版)早已为这种“脱钩”做好了技术铺垫 。所谓的“核心系统”,在中国强大的IT基础设施面前,并非不可替代。 内部沟通和指令传达,则通过企业微信等本土化工具高效进行 ,整个指挥体系几乎无缝切换。
荷兰总部停发工资?国内的运营主体闻泰科技立刻接手,保障数千名员工的薪酬福利。这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证明中方管理层对这一天早有预案。 他们清楚地知道,对于比亚迪、华为、蔚来这些下游客户而言,谁是名义上的老板并不重要,稳定可靠的产品交付才是生命线。
现在的局面异常清晰:荷兰总部通过法律手段,抢走了公司的“壳”——股权结构、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和部分专利所有权。但真正的“肉”——那座占地近10万平方米的工厂 、四千多名熟练工人和工程师、以及几十年积累下的供应链网络和客户信任,一样都带不走。
这场冲突开创了一个极具警示意义的先例。它不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全球化浪潮逆转下,资本所有权与物理资产控制权脱节的极端体现。过去,我们以为控股就是一切;安世事件则证明,当生产、技术、人才和市场都实现了深度本地化,“主场优势”足以掀翻远在天边的“老板”。
当然,阵痛在所难免,短期的供应链混乱和财务报表波动是可以预见的。但相比于被动地交出控制权、任由一个高产的工厂被边缘化,中国团队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主动的路。他们保住的是火种,是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阵地。这棋走到这儿,欧洲的汽车和家电厂商们恐怕也要掂量一下,他们供应链的另一头,到底连着谁。
来源:爱搞机的Bigboy